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超采区划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主要做法及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贵州省的水文地质背景及地下水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找水打井的勘探方法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打井找水的方向,为决胜水利"三大会战"之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帮助解决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贵阳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贵阳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从贵阳市地下水发育特征、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该市城市功能划分对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是我国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但是,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不仅直接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而且诱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及次生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提出应当把地下水环境容量作为地质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从而将容量概念引入到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贵阳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贵阳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从贵阳市地下水发育特征、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该市城市功能划分对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对安徽淮北地区69个地下水位站的1980-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淮北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2.33m,1980-1990年各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且埋深有明显的加深趋势。研究认为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虽然受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些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这些人类活动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等。其中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导致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淮北地区地下水的循环更新,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已造成平原北部开始出现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应限制开采。  相似文献   

7.
赖健  张琳 《环境》2012,(Z1):111-111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以及污染现状,详细阐明了地下水监测技术,并对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宁省地下水水质和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蒋海云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55-259
通过对乐至县红层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分析,初步总结了乐至县红层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开采地下水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苏明武 《环境保护》1993,(2):30-31,45
(二)地下水利用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之需,四川除修建了大量蓄、引、提工程设施广泛利用其地表水资源外,还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据统计,四川每年开发利用地下水,含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居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辽宁省地下水环境保护对幕提供科学依据,在辽宁省地下水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对辽宁省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环境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金属(常量金属、重金属)矿产开采污染土壤环境,土壤中重金属累积, Fe、Al在表土淋滤,深部富集;膏盐矿开采造成不同程度土壤次生盐渍化(盐化和碱 化)。金属矿床酸性废水直接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体,诱发土壤酸化;膏盐矿的咸(卤) 水、盐泉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重金属对生物(人)体产生危害,常量金属元素也是危 害生物(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矿山生态环境学是21世纪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 一,应在我国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和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3.
在宽甸地区的地表水系(鸭绿江、蒲石河、南股河、北股河、爱河等),地下水及饮用水系布设采样点共采集样品56个并采用等离子质谱(Excell)及等离子光谱(IRIS)进行硼含量分析.由此揭示水体中硼的来源、分布、运移和聚集等情况,并且根据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关于硼和pH的规定分析评价了宽甸地区地表水体的灌溉能力以及根据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关于硼和pH的规定分析评价了饮用水的安全程度.结果表明,宽甸地区未受硼矿开发影响的水体基本适合农业灌溉或饮用,而在硼矿开发区范围内,受到硼矿开发影响的水体大部分不适合灌溉,或不适合饮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沈阳市水资源越发短缺,全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着地表水利用率低、地下水过度开采,资源性缺水突出,地表水受污染,水质性缺水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沈阳市应全面、辩证地对待水资源问题,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多渠道开发水资源,保障城市供水。同时,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节约与保护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地面沉降的危害以及现有的防治对策,同时提出了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防治地面沉降的新思想,主要包括两种方法:①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灌地下补给地下水;②用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代替部分自来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控制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下水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需求,使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普遍出现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环境负效应,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和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因地下水强烈开采而出现的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初步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需水量急剧增加,导致许多城市地下水被过量开采。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比例逐年升高,阻断了雨水下渗通道,导致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小。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引起了地面不均匀沉降、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某市为例,从水量、水质、工程可靠性等方面比较了人工调水回灌与海绵城市促渗补给地下水方案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人工调水方案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9万m3/年,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地下水补给量为339万m3/年,2种方案补给水水质中污染物种类相似,但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因此,人工调水具有补水量易于控制、水质相对稳定,但调水水量受可利用水源的制约。海绵城市建设在保证地下水补给效果的同时,还具有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洪涝缓解等多重效益,综合效益相对较高,且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七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二元水循环角度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说明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河道生态需水、回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河道生态需水、污径比为约束条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其呈现出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随着消耗系数的增加,允许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经历逐渐增加→最大值→下降的趋势,波动的范围从20%→50%→40%。以我国七大河流为例,估算了在当前水资源消耗水平下地表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的阈值。结果表明: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的阈值分别是34%、38%、45%、36%、38%、31%、32%。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的结果是,松花江、长江、珠江等3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其阈值范围之内,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4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合理开发利用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中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本文在剖析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中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理念,以期能够用于改善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不合理现象,从而使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太原市水资源系统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