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方法采用充填1ml二甲基甲酰胺的吸收管吸收采集大气中的多氯联苯,经石油醚(或正己烷)萃取浓缩后,以GC-ECD对浓缩液进行分析,采用PCB_3特征峰进行定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六六六等农药对特征峰的测定无干扰,对大多单一PCB_3污染气体样品,可免去碱解、色谱管预分离等麻烦的前处理操作。采气体积为1201时,方法检出限可达2×10~(-3)g/m~3,本方法适用于污染源及污染区域环境空气中PCB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脂肪提取器中,以石油醚洗涤提取一定量土壤样品中的PCB,并以KOH溶液对提取液进行碱解处理。提取液经进一步净化、脱水、浓缩后,以GC-ECD进行分析,采用外标法根据标准样品和实测样品PCB_3特征峰高比进行定量。对20g土样进行处理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5×10~(-4)mgPCB_3/kg土样。  相似文献   

3.
本方法是以恶臭官能测定技术应用于多氯联苯(以下简称PCB)污染空气环境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CB_3的感知阈值为0.1ppb,臭气强度与成分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相关系数达0.97.该方法适用于对污染源及影响环境空气的臭气强度(及浓度)进行测定,并可初步判定PCB成分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蓝藻液浓缩效率,降低能耗,采用外加压力压破蓝藻气囊,使蓝藻失去气囊浮力易于混凝沉淀分离。采用中试实验研究了加压混凝浓缩蓝藻液的技术方法,优化了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在原藻液含水率99.4%~99%时,最佳的混凝剂(PAC)投加量与干藻质量比为1/20,最佳的助凝剂(PAM)投加量与干藻质量比为1/1 500。浓缩后出水浊度在1~5 NTU之间,出水叶绿素a在10 mg·m~(-3)以内,浓缩藻泥含水率都小于97%,原藻液浓缩了3.52~5.51倍。加压破蓝藻气囊能耗0.008 k W·h·m~(-3),比现有高速旋转法破蓝藻气囊工艺节省能耗0.6 k W·h·m~(-3)。  相似文献   

5.
平板膜污泥浓缩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污泥浓缩存在的问题,采用平板膜污泥浓缩(MST)工艺进行污泥浓缩,在浓缩污泥的同时实现中水回用.采用正交试验和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操作条件对MST工艺的影响.正交试验选择了膜通量、曝气量和抽停比3个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针对污泥浓缩效果、出水水质和曝气量3个不同的考核指标,工艺具有不同的最佳操作条件;整个试验过程中出水浊度小于1,COD在30mg/L左右,氨氮小于5mg/L,基本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出了MST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曝气量1.0 m3/h,膜通量18L/(m2·h),抽停比10min:2min.  相似文献   

6.
平湖金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硫化染料过程中产生高浓度染料废水 ,其治理是一大难题 ,该废水不仅影响着周边环境 ,而且也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发展 ,是太湖流域污水限期治理重点企业之一。公司排放的染料废水中含有 1 3 %的大苏打 ,以前曾用蒸汽加热一步浓缩方法治理废水 ,回收大苏打 ,但回收效果不理想。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地用二步浓缩直接加热的方法处理废水 ,回收大苏打 ,通过一年半的生产实践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二步浓缩直接加热法染料废水分二步进行浓缩 ,第一步就是将染料废水加上药剂后进行加热浓缩 ;第二次浓缩就是将第一步浓缩后…  相似文献   

7.
污泥浓缩作为污泥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开发高效的污泥浓缩工艺对于降低污泥含水率、提高脱水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脱水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MBR污泥浓度高、污泥粒径小、污泥沉降性能较差等特点,故采用传统的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技术很难有效实现污泥浓缩。因此,尝试采用气浮浓缩技术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可行性。从气浮浓缩的中试结果来看,较适宜运行参数为:固体负荷为15 kg/(m2·h),水力负荷为1.5 m3/(m2·h),回流比为1,PAM投配率2‰(w/w干固体),溶气压力为0.4 MPa,气固比为0.03。经过中试设备进行气浮浓缩后,污泥含水率降低至96%左右。此外,还研究了采用气液多相泵系统对剩余污泥的浓缩效率,结果显示,该设备的使用相对于传统溶气气浮工艺,其优点表现在占地小、工程造价低以及运行成本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浓缩城市污水以提高其资源化价值,构建了正渗透膜污水浓缩系统,研究了其对南方低浓度城市污水的有机污染物浓缩效果和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使用含有1.6 mol·L~(-1) MgCl_2和2.4 mol·L~(-1) NaCl混合汲取液浓缩城市污水时,正渗透膜的水通量可达到27 L·(m~2·h)~(-1);南方城市污水浓缩6倍以上可满足后续资源化处理要求,浓缩后的TOC、COD、总磷、氨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达到96.3%,95.72%,99%和90.4%;浓缩过程中膜污染较轻,采用化学清洗,水通量恢复率较物理清洗更高。以上结果为正渗透浓缩城市污水中混合无机盐汲取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姜皂素水解废液有机物浓度高、酸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常压蒸发浓缩法预处理黄姜皂素水解废液,研究了初始pH值和浓缩倍数对废液主要污染物蒸发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值对蒸出液COD、氨氮、VFA浓度变化影响较大。pH7时,COD和乙酸浓度分别由4 045 mg·L~(-1)、1 742 mg·L~(-1)快速降低到980 mg·L~(-1)、82.9 mg·L~(-1);氨氮浓度在25 mg·L~(-1)处波动;pH7时,COD浓度在1 000 mg·L~(-1)处波动,乙酸由82.9 mg·L~(-1)缓慢降低到6.4 mg·L~(-1),氨氮浓度由26.2 mg·L~(-1)快速升高到207 mg·L~(-1)。浓缩倍数对蒸出液污染物浓度影响也很大。浓缩2~10倍,COD、氨氮、乙酸浓度分别由980、26.2、82.9 mg·L~(-1)升高到3 372、141、2 250 mg·L~(-1),对应占其污染物总量的百分比由0.66%、1.91%、1.46%升高到4.08%、18.5%、71.5%。考虑工艺设备耐腐蚀性、蒸发能耗、耗时和处理效果等因素,选择初始pH=7、浓缩5~7倍比较适宜。蒸出液经过适当处理可做工艺回用水,达到废水处理资源化、减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开发了污泥一体化强化渗滤浓缩自然干化与消化新工艺反应器,并进行了城市水厂污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0.8 kg VSS/(m3·d)、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8.3 d、污泥停留时间为120 d的条件下,污泥有机物去除率可达到44.4%,排泥含水率达到79.1%,污泥消化与浓缩过程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渗滤液须抽回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相似文献   

11.
将污水中蕴含大量的有机物收集浓缩转化成甲烷等可利用能源,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利用膜分离作用,将原污水的有机物直接收集浓缩,并探索最佳运行参数和操作策略。结果表明,截留有机物停留时间为3~4 d较合适,耗氧污染物(以COD计)回收率超过90%。能量平衡分析显示,通过回收有机物转化为甲烷能量为0.087 6 kW·h-1·m-3,回收量占总能耗的33%。中孔纤维膜表面形成的吸附性滤饼层阻止有机物与膜紧密结合,提高了膜分离效率。进一步解析了膜污染控制机理,以探索提高耗氧污染物(以COD计)浓缩效率的优化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水碳源捕获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对城市水务行业碳减排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1升硼硅酸玻璃制作的真空瓶在采样现场采集分析气体样品,在实验室内以充填ChromosorbG的浓缩管对瓶内气体中的硫化物进行浓缩,并以液氧作为浓缩致冷剂.浓缩后将浓缩管与装有FPD鉴定器的气相色谱仪分析系统相接,在加热100℃条件下,使浓缩管内被测成分全量导入色谱分析系统.该方法可对大气中ppb级硫化物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化学分析方法、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研究再生水浓缩倍率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生物膜脱氢酶活性、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含量以及SS304表面生物膜形貌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生物膜脱氢酶的活性随浓缩倍率的提高而增大,3 d时细胞活性最大;EPS中多糖/蛋白质的比值随浓缩倍率的提高而增大,生物膜亲水性增加,黏附性也逐渐增加;随着浓缩倍率的提高,SS304试片表面生物膜厚度也有所增加,生物膜中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组分也有所增加,说明浓缩倍率的提高会加剧SS304表面腐蚀程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不同原水对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过程的影响,考察了聚四氟乙烯膜对无机盐、胶体和有机物的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在35 g/L氯化钠溶液的4倍浓缩过程中,PTFE膜的相对通量降低至0.72;与碳酸钙饱和溶液的浓缩过程相比,由于溶解度的差异,硫酸钙饱和溶液浓缩过程中晶体析出量更多,通量衰减也更为严重;浓缩硅溶胶时,二氧化硅单体聚合并吸附于膜面从而引起膜通量的衰减,随着浓缩的进行,料液p H值不断上升,使得胶体体系愈加稳定,浓缩到2.6倍后相对通量没有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出现明显下降,维持在0.73左右;腐殖酸在水中表现出的亲水性和电负性使其难以在具有较强疏水性的聚四氟乙烯膜表面上形成滤饼层,浓缩过程中相对通量始终保持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甲苯为VOCs类代表性的目标污染物,通过搭建实验装置模拟活性炭吸附脱附处理VOCs工艺,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脱附温度、表观风速、高径比),选取常见评价因子(甲苯脱附率、甲苯浓缩比、脱附能耗比)以探讨不同脱附工况下气体对各床层的脱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苯脱附率随脱附温度和表观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甲苯浓缩比随脱附温度和高径比的增加,随表观风速的减小而增加,即表观风速是浓缩比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中温范围内,低风速、高径比的甲苯浓缩比小于高风速、高径比。在高温范围内,低风速、高径比的甲苯浓缩比仅在峰值段大于高风速、高径比。脱附温度越高,表观风速越小,高径比越大,相同脱附率下的甲苯浓缩比越大。脱附能耗比随脱附温度和表观风速的减小,高径比的增加而降低,即表观风速是能耗比的主要控制因素。高温低风速时的能耗比比中温高风速时的能耗比低。当脱附温度80℃、表观风速0.3 m·s-1时,脱附能耗比最低为1.170 6 kJ·g-1。本研究可为变温脱附工程化应用的低碳化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滚筒喷雾预浓缩装置具有传热效率高,抗结垢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对高含盐有机废液进行浓缩预处理。利用自行搭建的滚筒喷雾预浓缩实验装置研究影响高含盐有机废液预浓缩效果的工况参数,在保证预浓缩盐与刮刀正常分离的条件下达到最小能耗比的目标。首先,基于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确定导热油温、滚筒转速、NaCl质量分数、进料COD为影响因子。随后以含水率及能耗比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设计实验,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最后综合分析回归方程模型各项参数,各因素及相互作用对含水率及能耗比的影响,调整后预期最佳条件:导热油温为180℃、滚筒转速为1.00 r·min~(-1)、NaCl质量分数9%、进料COD 80 000 mg·L~(-1),验证结果显示所建预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可信度及精密度。  相似文献   

17.
常用有机膦酸盐静态阻垢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过程中,随浓缩倍数提高,循环水水质向高碱度、高硬度、高pH值和高温方向发展,结垢倾向严重.聚磷酸盐和有机膦酸盐是性能优良的钙垢抑制剂,但在高温、高浓缩倍数条件下时,有机膦酸盐类不见得均可达良好的水垢抑制效果.分别计算了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亚乙基二膦酰(HEDP)、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和六偏磷酸钠(NaPO3)6在循环水浓缩倍数为1~5倍,温度为80℃时在不同投加浓度下的阻垢率.结果表明,有机膦酸盐和聚磷均有临界值效应;有机膦酸盐的阻垢性能优于聚磷酸盐;ATMP和HEDP在低浓缩倍数下有较高的阻垢率,随着硬度、碱度、pH值的提高,阻垢率下降明显;PBTC的水垢抑制剂功效明显优于其他有机膦酸盐,PBTC可应用在较宽广的水质操作范围,增加系统的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蒸发浓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因水质复杂,NH3-N、COD和电解质含量高等特点,成为一种难处理有机废水。采用负压蒸发浓缩法对渗滤液及电絮凝预处理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查了浓缩比、pH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絮凝预处理不能改变渗滤液中COD、NH3-N的蒸发去除规律,即蒸发处理过程中,蒸发冷凝液中COD在蒸发前期和后期含量较高,蒸发中期较低;而NH3-N含量在蒸发处理前期较高,中后期含量较低。pH对蒸发处理影响较大,在酸性pH下COD去除率较低,但NH3-N去除率较高,可达95%以上,而在中碱性pH下,COD去除率增高,NH3-N去除率降低。渗滤液及电絮凝预处理渗滤液的一次蒸发冷凝液,经过二次蒸发处理后,冷凝液中COD和NH3-N含量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即分别低于100 mg/L和15 mg/L。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中建立的测试方法排除了容器采样法的吸附、活性碳采样法不易等难题,直接采用装有0.5g Tenax-GC的采样管采集、浓缩大气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采样后的采样管连入分析系统后,加热180℃,分析成分被全量导入分析系统。在采集1升气体样品时,该法可对大气中ppb级3种苯系物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0.
电镀废水回用技术的开发成果,首次将纳滤及反渗透技术集成用来处理电镀废水,这一成果已经申请“电镀废水处理零排放的膜分离方法”发明专利。该成果开发创新了新型膜组件等硬件技术和膜工艺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等方面的软件,采用纳滤膜除去废水中的一价盐,并对镍离子预浓缩,再通过二级反渗透进一步浓缩镍,使其浓缩1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