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生活废弃物主要是垃圾和粪便。垃圾是城市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加之缺乏妥善处理,以致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急待解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1.城市垃圾数量与成份在确定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之前,首先应当掌握了解垃圾的组成成份。不同的组成成分,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废弃物年产生量约七千余万吨,加上小城镇年产生量达一亿吨以上。我国垃圾成份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显著差别是:无机物多,有机物少,见表1。  相似文献   

2.
城市当中的生活垃圾,很大一部分都是居民的生活垃圾、环卫垃圾以及医院学校等部门的垃圾生活,对城市的绿化发展带来了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及效益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所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能够获取部分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现状入手,对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在回收再利用、焚烧发电、堆肥等方面的资源化处理措施予以分析,指出武汉市应优先开展回收再利用,适度发展焚烧发电和堆肥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先进经验,提出要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的比率和效率,推进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产业化发展,以促进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和特点,简要介绍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几种方法和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时代,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3种处理方法的比较得出,以堆肥方式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合理处置,是达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规模化处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对城市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对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武汉市生活垃圾以末端处理为主而源头分类不足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处理的相关经验,提出加强源头分类处理的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并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回收管理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对城市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显得极为重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垃圾处理场进行调查,概述了江苏省的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阐述了垃圾填埋方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即尽量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将城市垃圾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城市,在垃圾的清运,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目前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控制生活垃圾的污染,应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收信地垃圾清运和处理处置有偿服务,对垃圾回民利用制认税费优惠政策,对垃圾产生实施源头控制,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垃圾监与管理中。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单一性处理方法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考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单一性处理方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也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若垃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制约兰州市的发展.在对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兰州市生活垃圾的特性,提出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推行分类收集制度,由目前单一的卫生填埋处理走向资源化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1.
底泥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立坤  徐祖信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5):294-297,301
在对实验室法和现场法测定底泥耗氧速度(SOD)的步骤和操作参数综述中,对于实验室测定法。从底泥采样,测定容器,实验底泥厚度,上覆水,测定培养条件,溶解氧测定方法,溶解氧测定时间和测定间隔,空白样的测定以及SOD的计算等方面作了介绍;对于现场测定法,从测定容器,测定水力条件,溶解氧测定方法,空白水样的测定,溶解氧测定时间和测定间隔,SOD的计算方法等方面作了介绍,最后在原理,技术和费用上对以上2种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2.
周梦玲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7):118-119,160
用于环境监测的仪器日益增多,许多化学分析方法正逐步被仪器检测法所取代,目前很多仪器检测法还不是标准方法。因此,对非标准检测方法进行确认,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如何对一些实验室在非标准方法确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水体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分析了现行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优点和缺点,由于环境矿物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循环使用等特点,使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经济、简便、有效且不出现二次污染等优点,必将成为今后污染治理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常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工业废水处理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类。物理法有调节、过滤、沉淀、浮力浮上法等;化学法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物理化学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气提法、萃取法等;生物法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5.
薄光永  陈钊英  弓振斌  马剑 《环境科学》2022,43(11):4845-4857
砷是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并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砷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地下水中砷导致的慢性中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环境水体中砷的形态多样和毒性不尽相同,且在采样和运输过程中易于转化,而使实验室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开发砷的现场分析方法和获得准确的数据是研究砷的形态转化和生物吸收过程和准确判断其毒性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砷的实验室内分析方法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但砷的现场分析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总结归纳了近10年来(2011~2022年)环境水体中砷分析方法相关的综述,讨论了砷的比色法、发光法和电化学法等现场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环境水体中砷现场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新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现行的颗粒物采样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用几种方法同地点进行同步采样,样品微观观测结果表明;几种采样方法所采集的样品中,最大颗粒物的几何尺寸有明显的不同;样品分析及统计结果表明:几种采样方法所得监测结果之间存在着非常好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可相互通用,具有可比性;同时给出几种方法相互间的计算公式,可信度区间及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生态工业园规划方法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在对生态工业园概念、内涵和特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园区规划的原则,研究讨论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规划的角度和方法,将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方法划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大类,并详细论述了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出发,解决园区建设中水网、交通道路网、景观生态网布局,生物多样性保护,能量和水集成,主产品和废物代谢,污染控制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目前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泥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重金属的去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方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扬尘采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交通扬尘是我国北方城市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降低颗粒物浓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道路交通扬尘,而控制扬尘的第一步是确定采样方法。目前我国还没有标准化的道路交通扬尘采样方法,本文归纳了当前国内外应用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了降尘法、积尘负荷法和快速检测法三种采样方法,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快速检测法是最有潜力的采样方法,未来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争取早日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的道路交通扬尘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剩余污泥发酵制氢的底物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热水解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冻融法);化学法(酸碱预处理、臭氧氧化法);生物法(生物强化技术、生物酶法),分析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剩余污泥发酵制氢体系的氢气含量及产率,污泥处理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和工程应用的优缺点,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以期为剩余污泥发酵制氢预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