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度量人群聚集场所的踩踏风险,构建基于最小宽度系数、倾斜度、汇集度和长度的4变量危险度评估算法。首先将事故高危点(HRS)分为点型节点(PN)、线型节点(LN)和面型节点(SN);然后设计基于4变量的危险度度量函数,并据此计算3类节点危险度值;最后根据场所中HRS的分布情况和各节点的危险度来计算场所的整体危险度。研究表明:算法能够精确识别场所中的高风险疏散节点(EN),并合理评估场所的整体踩踏危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来公众聚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的分析看出 :加强公众聚集场所尤其是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防火设计是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的滋生 ,防止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的强有力措施。对于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厅 (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 )、游艺厅 (含电子游艺厅 )、桑拿浴室 (除洗浴部分外 )、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其必须符合 :设置要求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内 ,不应毗连重要仓库或危险物品仓库。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其上面、…  相似文献   

3.
基于ISM和AHP的作业场所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大量职业病案例分析,从人、物、环境、管理、安全技术、法制监管和社会经济利益等方面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作业场所风险影响因素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作业场所风险影响因素的5级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ISM),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  相似文献   

4.
吴开楠 《安全》2013,(8):53-54
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有助于预防事故发生和疾病的出现。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是健康安全管理程序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1安全检查的规划(1)检查内容。每次检查要完全覆盖整个作业区,包括没有进行作业的场所如停车场、休息场所、办公区及上锁的房间等,检查组可以  相似文献   

5.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员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酒店等公众聚集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型商(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急剧增  相似文献   

6.
(1)配电盘应安装在户内干燥清洁的场所,离通道或门应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雨水溅入。金属配电盘的构架应可靠接地,水质配电盘应淘汰。(2)配电盘上的电器设备,应选用合格的产品,其配线应采用质量良好的绝缘线。(3)配电盘选用的低压电气设备,应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开关。  相似文献   

7.
工伤范围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采用罗列方式,规定了6种具体工伤情形:(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除职业病之外,《条例》主要是以工作场所来划分不同的工伤类型,具体可分为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疏散和避难能力,用数学建模方法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在社区中的最优选址。依据运筹学中设施区位配置(L-A)模型理论和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原则,构建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模型。借助交互式的线性和通用优化求解器(LINGO)对其求解。利用构建的选址模型及求解方法,评价北京市某社区现状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社区现有应急避难场所位置不合理,理论最优位置应在4号居民楼与下沉广场之间。全面合理的选址模型条件能使最优选址更接近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长。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其本身就是人口密集区,因此通常均存在多个人员超密集场所(例如深圳至少存在5个超百万级人员聚集区)和大量散布在城市各处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定义和分类目前,人员密集场所比较规范的定义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其第七十三条列明了各类常见的人员密集场所。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场所很少产生人员过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应急避难场所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针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以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为输入指标,以服务性、可达性、安全性为输出指标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有界DEA模型,分层次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实证案例表明,临时和中长期避难场所比短期避难场所更容易获得较高的DEA效率;位于区域内部、交通便利的应急避难场所DEA效率较高;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利用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其DEA效率。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等法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12.
防尘口罩、防护用品的分类,我国未尚统一,各国也不一致。有分为两类的,也有分为三类的.分为两类的依据是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含量和呼吸器官保护用品的结构,如用于氧含量大于18%的场所的称为过滤式,用于氧含量小于18%的场所的称为隔离式(供给式)。分为三类,是将隔离式(供给式)又分为两类。分三类比分两类合理。表1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及Clementine挖掘工具定量分析了火灾统计中起火场所、火灾原因和起火时间(月份、时间区间)之间的关联性.在采用关联规则表征参数的基础上,引入规则平均直接财产损失(人员死亡)比和规则总直接财产损失(人员死亡)比来表示不同规则损失的大小.以北京市2000-2006年火灾统计数据为例,对其火灾发生和人员死亡数据库进行挖掘,得到起火场所、火灾原因及起火时间(月份、时间区间)之间的1-项集、2-项集和3-项集关联规则.不同起火场所、时间区间、月份和火灾原因下得出的火灾发生频率和损失分析结论可为消防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消防监督管理措施和有效提高消防执勤战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欧洲启动"健康的工作场所风险评估"活动 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EU-0SHA)6月13日在布鲁塞尔启动了"健康的工作场所风险评估"活动.该活动的主题为"健康的工作场所,对你有益,对企业有利".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对美国数个电子产品回收场所进行了暴露评估。2012年,该研究所对一个电子废弃物回收场所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评估,2014年9月,发布了相关的健康危害评估报告。"该回收场所处理的很多电子产品都是废旧的阴极射线管(CRTs)  相似文献   

16.
张敏  鲁洋 《劳动保护》2014,(4):109-111
<正>《工效学检查要点》(第二版)包括132项检查要点,涵盖了企业工作场所中工效学9大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工效学检查要点》(第二版)包括132项检查要点,涵盖了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物料储存和处理、手持工具、机械安全、工作台设计、照明、厂房、有害物质和有害因素、辅助(福利)设施、工作组织等工效学9大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工效学检查表是按照《工效学检查要点》全部标题列出的132项检查要点,使用者可使用整个检查表或仅使用与自己工作场所有关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西安市不同功能区域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采用国际通用的Andersen-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于2016年3—5月间对西安市5处典型场所(公园、大学校园、公交车站、医院门诊区、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进行采样,利用平皿培养和菌落计数法检测分析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粒径分布和中值粒径。结果表明:不同场所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浓度存在差异,细菌和真菌气溶胶浓度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医院门诊区(3 352 CFU/m3)和污水处理厂(2815 CFU/m3);不同场所微生物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存在差异,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分别主要分布在前4级(2.1μm)和第3、4、5级(1.1~4.7μm);这5处典型场所的微生物气溶胶中值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公交车站、大学校园、污水处理厂、医院门诊区、公园,其细菌气溶胶中值粒径均大于真菌气溶胶中值粒径。  相似文献   

18.
6.1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6.1 .1 原文组织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 ,实施程序应包括 :( 1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 2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 3)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设施。组织应确保在确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大连安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健康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加大重点行业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指导企业改善作业环境,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预防工作场所液氨事故的发生,将D-S证据理论应用于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评价中。依据适用于工作场所液氨储存的消防法规,建立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指标体系,确立建筑防火合规性、消防设施合规性、消防设施可靠性及消防安全管理及应急能力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建立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评价评分表;运用D-S证据理论对不同评估人员(专家)评价分值进行数据融合。实例结果表明,基于证据理论的工作场所液氨储存消防标准评价,能够较好地进行数据融合,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