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鼓风曝气系统设计与运行中节能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影响鼓风曝气系统电能消耗的各种因素,指出曝气器上部水深、曝气器动力效率、混合液溶氧浓度和空气密度是影响曝气系统电能消耗的主要因素,鼓风机变速调节是降低鼓风曝气系统电能消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鼓风曝气系统是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单元之一,也是能耗最大的一个单元,其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以及污水厂的成本控制,本文通过对鼓风曝气系统设计风压以及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风压超过设计值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及探讨,认为鼓风曝气系统设计和鼓风机选型时应考虑调节阀门及曝气器老化堵塞等问题带来的风压上涨,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氧化沟工艺对城市污水的脱氮能力,对设置缺氧池和厌氧池的氧化沟工艺采用了鼓风曝气和水下搅拌的曝气方式和连续流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间歇鼓风曝气的运行方式能够提高氧化沟系统的脱氮率,可达43.29%~62.35%;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脱磷效率,脱磷率达40.23%~76.67%;而曝气能耗比同等条件转刷曝气的能耗降低42.86%~57.14%。  相似文献   

4.
微纳米曝气对植物浮床处理支浜水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春  张保君  李春华  曹蓉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0):1173-1179
为探索微纳米曝气技术对再力花植物浮床脱氮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微纳米曝气组、鼓风曝气组、无曝气浮床(对照组)〕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纳米曝气组对TN和NH4+-N的去除率提高了13.35%和21.72%,而鼓风曝气组分别提高了5.64%和10.61%. 但微纳米曝气形成的富氧环境不利于NO3--N的去除,去除率低于鼓风曝气组和对照组浮床. 微纳米曝气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改善,试验结束时植物生物量增加了65.38%,而鼓风曝气组、对照组分别只增加了21.05%及63.93%. 植物吸收的TN也存在显著差异,微纳米曝气组最高,为90.60 mg,鼓风曝气组为54.84 mg,对照组为63.42 mg. 微纳米曝气比鼓风曝气具有更好的充氧效果,可显著改变植物根系微环境,有利于植物根系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生长,但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借助计算机,利用回归分析,研究鼓风曝气法处理污水最佳工艺参数的问题,可通过数据处理确定曝气池在一段时间内影响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出水质量。并认为鼓风曝气法主要是利用絮凝体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所以应依生态平衡的原则,尽可能减小外界的负荷波动,使其生物相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考察微纳米曝气装置在不同空气流量、温度条件下氧传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空气流量在1~6 L/min范围内,微纳米曝气过程氧总体积传质系数(KLa)随着空气流量增大而增加,标准氧传质效率随着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微纳米曝气的KLa与标准氧传质效率均高于鼓风微孔曝气。在温度20~35℃范围内,微纳米曝气的KLa与标准氧传质效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鼓风微孔曝气趋势与其相同。相对于温度而言,微纳米曝气KLa对于通气量变化更敏感。同时,文章还考察了水体污染水质条件对微纳米曝气中氧传质特性的影响。曝气组KLa随着pH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pH在7左右达到最小。水中NH4Cl和浊度也会对曝气时的KLa产生影响,KLa分别随着NH4Cl增大而下降,随着浊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还建立了溶解氧、不同影响因素和时间之间的经验模型,为微纳米曝气对污染水体曝气过程中条件选择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1995,(3):32-33
节能曝光设备──ZY型自吸式涡轮充氧机一、前言在污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都需要充氧,目前一般多用鼓风机曝气,鼓风曝气噪音大,设备繁杂,包括鼓风机,管道、阀门、曝气头等,投资大,维护困难。80年代国外出现充氧机代替鼓风曝气系统,该机构造简单,维护方便,造...  相似文献   

8.
总溶解性固体( TDS) 对微孔曝气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鼓风曝气时的氧传质影响因素的探究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总溶解性固体(TDS)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TDS浓度对微孔曝气器氧总转移系数(K La)的影响,并推导了微孔曝气器氧总转移系数关于TDS浓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K La随TDS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经验公式为K La=0.0090(72.4934+0.2334TDS)0.2569。  相似文献   

9.
曝气管路布置与曝气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曝气系统的优劣以及运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正常运转费用,有的甚至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厂系统运转的成败。"目"字型管路以回流管路方式改变以往的布气管路布设,避免了局部管路短路现象,阻力损失小,溶氧速度快,为鼓风曝气器系统提供了一种降低能耗的布管方法,为污水厂节能降耗提供了较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王台铺矿采用SNP悬浮型填料和先进的水下曝气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处理,与常规的半软性填料和鼓风曝气方法比较,投资少,成本低,管理方便,曝气均匀,水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Knowledge of the oxygen mass transfer of aerators under operational conditions in a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is meaningfu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WWTP, however, scarce to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rough analyzing a plug flow aeration tank in the Lucun WWTP, in Wuxi, China, the oxygenation capacity of fine-bubble aerators under process condi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in- situ using the off-gas method and the non-steady-state method. The off-gas method demonstrated that the aerators in different corridors in the aeration tank of WWTP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xygen transfer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aerators in the same corridor shared almost equal oxygen transfer performance over the course of a day. Results measured by the two methods showed that the oxygen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fine-bubble aerators in the aeration tank decreased dramatical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lean water. The loss of 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over 50% under low-aeration conditions (aeration amount < 0.67 Nm 3 /hr). However, as the aeration amount reached 0.96 Nm 3 /hr, the discrepancy of oxygen transfer between the process condition and clean water was negligible. The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non-steady-state and off-gas methods resulted in comparable estimates of oxygen transfer parameters for the aerators under proc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污水厂微孔曝气系统工况下充氧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四期曝气池为研究背景,采用尾气法测定了微孔曝气头在实际污水厂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充氧性能参数,与理论清水中该值比较,评价曝气头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不同廊道分布的曝气头氧传质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廊道的曝气头在一天内的氧传质能力变化不大.与清水条件相比,实际工况下曝气池中的微孔曝气头充氧性能下降较大,其中氧传质系数KLa、充氧能力OC和氧利用率Ea分别下降了43%、57%和76%.  相似文献   

13.
彭宏  杨忠明  吴金苗 《环境工程》2012,30(5):135-139
成都绿水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器,该射流曝气器与传统射流曝气器相比,在喷嘴形状、吸气室、喉管段、扩散管、导流片均有所创新。结合纯氧曝气,其已成功应用于重钢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结果表明:该设备充氧动力效率高,可达5.31 kg/(kW.h),仅用较少供氧量便可保证溶解氧浓度在2 mg/L以上,纯氧利用效率可达91%以上,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泡沫少,电耗、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陈明飞  王小东  王燕  王硕  李激 《环境工程》2020,38(7):127-131
以无锡市某污水处理厂刚玉曝气器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刚玉曝气器堵塞原因及堵塞特征,同时对刚玉曝气器进行酸洗实验,以保证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稳定运行。结果表明:新旧曝气头混合使用的曝气系统有效运行时间仅为160 d,远低于全新曝气头的曝气系统(840 d),表明运行中的曝气系统曝气头容易堵塞,需及时清洗维护。微生物对刚玉曝气器的堵塞程度基本没有影响,但对判断刚玉曝气器的堵塞状态具有指示作用。刚玉曝气器堵塞程度与有机物、无机物的含量相关,且与总铁含量呈现正相关。酸清洗对恢复刚玉曝气器性能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15% HCl溶液酸洗20 min能使刚玉曝气头氧传质系数由刮泥后的0.5 min-1左右恢复到0.7 min-1左右,接近于全新曝气头氧传质系数,清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大部分污水厂现有曝气控制中存在着溶解氧浓度波动大、曝气量冗余大、曝气单元能耗高等问题,提出曝气节能智能优化系统,该系统通过获得A/O工艺实时的在线数据不断进行模拟计算,然后按照生化池进水的污染物负荷状况,以曝气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来获取最优的DO设定值及其PI控制器的参数Kp、Ki。该智能优化系统在沥滘污水厂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在盫こ鏊实那榭鱿拢唤鎏岣吡讼低车目垢汉沙寤髂芰Γ苯档土?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16.
污水管道内硫化物的产生和逸散常引起恶臭、中毒和管道腐蚀等一系列管网问题,曝气充氧可以作为一种较为适用的控制污水管道内硫化氢产生和累积的方法.针对曝气充氧控制管网液相硫化物的方法,通过实验室批量实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对管道液相硫化物累积、碳源消耗等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充氧主要通过氧化硫化物实现对液相硫化物浓度的有效控制,硫化物累积、碳源消耗受间歇曝气频率影响显著,相对间隔较短的充氧曝气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液相硫化物累积,并且消耗较少的有机碳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磊  刘平  马锦  张静  张明  吴根 《环境科学》2013,34(6):2277-2282
微气泡曝气有助于强化氧传质过程,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生物膜反应器是应用微气泡曝气的可行工艺形式.本研究在生物膜反应器中采用SPG膜微气泡曝气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探讨反应器连续运行过程中,SPG膜空气通透性、溶解氧变化、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氧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基于SPG膜微气泡曝气的生物膜反应器能够实现长期连续稳定运行,是微气泡曝气与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结合的可行方式.SPG膜表面性质及膜孔径影响其空气通透性,疏水性膜的空气通透性优于亲水性膜;膜孔径越大,空气通透性越好.一定的SPG膜空气通量下,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有机负荷影响.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较优的COD处理负荷(以SPG膜面积计算)为6.88 kg·(m2.d)-1.氨氮的去除主要受溶解氧浓度及生物膜内氧扩散传质的影响,在高有机负荷下生物膜内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微气泡曝气的氧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曝气方式,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氧利用率可以接近100%.  相似文献   

18.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两种曝气方式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均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升高,气水比大于1.00后,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趋于一致。由于微孔曝气器易出现堵塞等运行管理问题,大型工程中不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生物倍增工艺表现出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的原因。指出工艺提供的均匀微孔曝气以及低溶解氧的实时自动控制避免了氧限制型污泥膨胀的发生;实时控制下的大比倍循环稀释特点使其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可避免低温、低负荷型污泥膨胀的发生;长泥龄运行使MLVSS/MLSS由0.71降低到0.66,污泥中活性比例的降低也有助于形成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此外,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高污泥浓度使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的自然控制力得到加强,提出利用高污泥浓度来预防污泥膨胀的生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污染河流的纯氧曝气复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纯氧曝气复氧是治理污染河流、消除黑臭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由于纯氧的压力高于空气中的氧分压,纯氧曝气可显著提高氧的转移速率。该文介绍了德国梅塞尔(Messer)集团开发的BIOX工艺,应用微孔软管曝气垫,可使水深5m时氧利用率高达80%。通过上海苏州河新泾港下游的应用实例和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极少、不生产任何噪声、对河水流态不生产扰动等突出优点,尤其适用于航运繁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