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浅析淮南矿业集团放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南矿业集团高度重视下属各单位的放射源管理,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成立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辐射工作培训,不定期检查各放射源的安全使用状况等,以期达到放射源在集团公司有效监管下安全使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某市放射源安全管理有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某市放射源使用情况,放射源安全管理现状,以国家相关辐射环境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提出放射源安全管理模式,从环保部门和涉源单位两方面阐述了放射源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方法,针对放射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落实责任严格管理 确保放射源“万无一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重庆市环保局一系列扎实稳健、开拓创新的放射源监管工作实践及其在放射源监管中的新探索,提出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放射源安全定点定人责任制,强化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细化管理措施应对风险环节,落实好辐射报告制度建立辐射事故应急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放射源应用的危险性必须建立一个辐射环境的监管系统来保障辐射应用的安全。现环保系统建立了辐射环境监管机构,以某市为例对辐射环境监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放射源辐射环境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GPS定位、GSM基站定位、辐射剂量测定、射频标签等手段结合上位机软件平台对企事业单位的放射源进行实时监控。为企事业管理放射源,防止放射源被盗和环保部门集中监管放射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管理不当能够产生比较大的危害,首先了解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应用现状和特点,然后准确找出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合理的安全监管措施并落实到位,其主要内容有:掌握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底数、分布情况及有关特性,辐射单位落实好辐射安全工作责任制,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忧患意识、敬畏意识,环保部门落实好监管责任,根据现有辐射源的特性,完善辐射事故处置应急体系,提升辐射监管机构队伍能力、加强辐射安全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与公安、卫生部门加强配合,实行齐抓共管,增加宣传教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规范监管、科学监管,确保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辐射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三大重点任务之一。随着我省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辐射环境管理和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对我省近年来放射源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梳理出了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施辐射安全许可制度,不断制定完善了辐射安全许可和审批工作程序,并从制度、资质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放射源监管的工作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强化放射源全程动态管理,提升核与辐射科学监管水平,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被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得以广泛应用。以扬州市为例,介绍了该系统构成和功能要求,从科学化、实用化方向对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了"一企一策,多措并举"的解决办法。事实验证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监管实际要求不断改进,才能提升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辐射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降低放射源丢失、盗窃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密封源使用单位辐射防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徐州市密封(放射)源使用单位的辐射防护现状,并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密封(放射)源表面5 cm和100 cm处进行监测.每个监测点读取10个数据取平均值.结果显示徐州市70家密封源使用单位全部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办证率为100%.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使用率为100%,辐射工作人员上岗持证率达到92%.所有放射源装置均进行焊接固定,加筑铅屏蔽层.徐州市密封放射源使用单位辐射防护现状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层环保部门面临着电离和电磁辐射两大监管任务,本文从辐射工作单位、辐射环境管理机构和辐射环境管理制度的管理现状入手,对日常管理存在着辐射环境管理部门地位不高,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管理松散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辐射环境监管,简化审批验收程序加强第三方监测,构建三位一体辐射环境监管体系,营造辐射环境保护宣教氛围和完善辐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五项对策,得出了必须加强辐射环境特别是放射源的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1.
利用NaI(Tl)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对西北某地戈壁砾石地带及普通环境地表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测量,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使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测量结果,发现戈壁砾石地带结果高于普通环境,均值高约14.5%.基于实验室HPGeγ谱测量土壤样品及理论分析,得到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及地表氡析出率的差异.结论提示需重视人员稀少地带的辐射环境水平,为中国在某些戈壁地区从事核技术利用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克服传统环境核辐射监测的局限性,设计一种搭载GM计数管的固定翼无人机进行高空远距离环境核辐射剂量率监测的系统。方法系统通过编程简单、拓展强等开发特点的Arduino单片机完成探测器的硬件设计,同时利用LabVIEW的强大VISA通讯模块实现地面站的设计,最后借助无人机自驾仪Pixhack以实现对无人机稳定可靠控制。结果系统地面站操作界面简洁,测量数据图表直观。探测器对于放射源具有较好的计数响应。Pixhack对飞行平台有良好的稳定和控制作用。结论系统借助GM计数管作为辐射探测器探头,能够完成高空远程辐射监测任务,在结构设计仍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满足日常环境核辐射本底剂量率普查,以及核应急、大范围辐射监测、远程辐射监测等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运用群体累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雌体抱卵率和种群增殖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表明,在本实验辐射强度(20μW/cm2)和剂量范围内(0.24、0.48、0.72、0.96和1.20kJ/m2),壶状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增殖率均以对照组最高,各UV-B辐射处理组则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呈一致性减小,说明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增殖率随UV-B辐射的增强显示一致性的影响,两者都可以作为大气UV-B辐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5.
辐射技术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利用辐射技术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包括辐照处理方式、电离辐射种类、辐照剂量和辐照剂量率、废水辐照时水流动方式、臭氧的影响等,以及国内外废水辐照处理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西防城港市、福建福清市和宁德市的3个滨海核电厂周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长时间高频率的连续观测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进行系统解析.研究发现,在年际尺度上,2014~2020年间宁德嵛山岛站位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太阳活动的先减弱后增强存在一定的反相位关联;在季节尺度上,2019年度3个站位的观...  相似文献   

17.
对DNA碱解旋速率法的细胞DNA经碱解旋后通过羟基磷灰石(HA)柱分离单、双链DNA时的洗脱次数、温度以及DNA回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0.125mol/L和0.25mol/L磷酸钾缓冲液各3ml,先后各洗脱一次,即可满足细胞DNA链断裂研究的要求。洗脱双链DNA时的温度为60℃即可。~3H-DNA与细胞其它组分一起通过HA柱时,~3H-DNA的回收率达94%左右。应用这一技术对电离辐射引起的中国田鼠肺细胞和小鼠脾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与照射剂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NA单链断裂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2007年至2011年在深圳市进行了天然γ辐射空气吸收计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天然辐射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变化范围为(4.87 ~17.68)×10^ 8Gy/h,平均值为10.00 ×10^ 8Gy/h,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稍高于全国平均值,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范围;天然辐射外照射致深圳市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0.22 ~ 1.08) mSv,低于广东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集体有效剂量当量54.32×10^2man· Sv.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对UV-B辐射增强和蒽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低剂量的UV-B辐射和低浓度的蒽处理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有刺激作用,而高剂量的UV-B辐射处理和高浓度的蒽处理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均显示出抑制作用.UV-B辐射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1.63、2.34和2.58 J/m2,蒽处理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的96 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0.078、0.119和0.112 mg/L.在刺激浓度的蒽处理的同时,添加刺激剂量的UV-B辐射条件下,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同样表现出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Enhanced UV-B(280-320nm) radiation resulting from ozone depletion is on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ot only marine organisms but also marine ecosystems can be affected by enhanced UV-B radiation. The effects of UV-B radiation on interaction of macro-algae and micro-alga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Ulva pertusa Kjellman and Alexandrium tamarense as the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UV-B radiation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Ulva pertusa and Alexandrium tamarense when they were both mono-cultured, and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algae was more significant with increasing doses of UV-B radiation. Alexandrium tamarense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Ulva pertusa in mixed culture, and the growth inhibi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when increasing the initial cell density. However, Ulva pertusa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Alexandrium tamarense in early phase and stimulate the growth in latter phase when they were grown in mixed culture. Lower initial cell density(10^2 cell/ml) of Alexandrium tamarense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Ulva pertusa under UV-B radiation treatment,however, with the initial cell density increasing( 10^3 and 10^4 cell/ml), the growth of Ulva pertusa was stimulated under lower dose of UV-B radiation and inhibited under higher dose of UV-B radiation by Alexandrium tamarense. Compared with that in mixed culture, Ulva pertusa showed more positive inhibition to the growth of Alexandrium tamarense under UV-B radiatio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