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日本近年来关于海洋溢油乳化方面的研究概况,侧重介绍石油的油包水型乳化。这些研究表明,石油在风化作用下可形成油水乳化液。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搅动作用是石油发生乳化的必要因素。石油的种类不同所形成的乳化液的性质就不同,石油之所以能够发生乳化现象是因为石油本身含有促乳化作用物质。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原油奶油冻化的途径、乳化液在海上的行为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乐安油田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 ,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 ,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 ,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3.
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和处理石油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要消除海洋石油污染,首先要弄清楚石油在海洋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即海洋溢油的发生、发展与消失的过程。研究表明,石油作为污染物一旦溢入海面,将发生扩散,挥发、乳化、溶解,光氧化、形成石油聚合体、吸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中石油的光化学氧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光氧化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的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经光氧化后,对环境的危害有所改变,因此,引起海洋环境工作者的关注,有许多人在研究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对石油及其衍生物(1,2)的光化学氧化的研究,近年来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 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阳光、生物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将发生一系列的风化过程。光氧化是其中之一,在阳光的照射下,石油中某些成分与氧分子结合,形成新的含氧物质,  相似文献   

5.
对石油亚砜(PSO)萃取巯基醋酸的条件和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石油亚砜通过氢键和巯基醋酸形成的萃合物的组成.为从废水中回收巯基醋酸以及石油硫醚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热液石油形成的温度、运移方式几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实例证实了热液石油与成矿流体具有共生关系。在热液石油的形成过程中,有机酸、烃类、NSO极性化合物等组分直接参与了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作用,而有机质在演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作用则为成矿物质的带出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乐安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乐安油田污水的石油类检测为例,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筛选出准确可靠的石油类检测方法,研究了水中石油类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评价了现有处理设施的运转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中的的石油污染研究也在逐步的深入,已从一般性的调查转入对石油组分及其在环境里发生化学变化后对海洋环境的危害。石油在海洋环境里的化学变化产物其危害要大于石油本身,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石油的光氧化是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的一个重要的化学过程,氧化后生成许多新物质,浓度并不高 但对生物的毒性增大[1,2],并且对溢油的物理过程影响很大,如石油的扩散[3],乳化等。原油的某些氧化产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在这种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溢油迅速形成深棕色油包水的乳胶,它的色形犹如“巧克力奶油冻”,所以得此名,这种乳胶的含水量最高可达百分之九十。 溢油形成“奶油冻”后对石油的处理工作会带来麻烦,用一般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是很困难的,对回收工作增加了工作量。 在我国这方面工作做的还不多,作者将通过本文介绍“巧克力奶油冻”的形成机理以及它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这将有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以及海洋石油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石油污染土壤上的吸附解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OECD Guideline 106为基础,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了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不同石油污染程度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并探讨了土壤中此类抗生素与石油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环境行为.结果表明,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高石油污染和低石油污染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均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其中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和解吸数据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性(P四环素>金霉素,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于同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石油污染土壤的不同程度并未对抗生素的吸附容量、吸附强度、吸附等温线形状、吸附机理以及解吸滞后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石油污染土壤将加重土壤污染的程度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浓度苯诱导石油降解菌红平红球菌KB1形成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及VBNC状态细胞复苏后的生理特性和石油降解能力,采用LB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培养红平红球菌KB1,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苯诱导下红平红球菌KB1的VBNC状态形成过程及特征,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苏后细胞石油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苯对红平红球菌KB1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苯浓度2.5%培养液中6 h后红平红球菌KB1进入VBNC状态,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但结构完整。VBNC状态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复苏为可培养形式,复苏细胞保持了良好环境适应能力和较高石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1概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的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在我国正在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也随着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及其石油勘探开发建设的发展而得到逐步深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环境立法的加强,在资源保护、综合利用、合理开发上,形成了矿产资源、土地保护等一系列法规,总体来说,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的环境保护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开始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对…  相似文献   

13.
石油及有关的有机物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涉及微量元素的丰度、分布和化学状态及其与石油的起源、迁移、分类和对比之间的关系等。一般地说来,这些微量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特别是V、Ni、Co,Cu和Mg等过渡金属元素。微量元素中的大部分元素郜可呈卟啉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卟啉来自叶绿素、细菌叶绿素和氯化血红素等。这些色素与石油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这些研究对于原油的提炼和环境工程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等过程中,由于原油泄漏而产生的石油污染土壤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相比细菌降解修复和化学氧化修复,中低温热解修复是一种高效、经济的修复方法.然而,国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热解修复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却较少.本文先以模型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含油率(5%、10%)、热解温度(375、400、425、450 ℃)、热解时间(30、60 min)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脱除率的影响,采用FTIR、元素分析、原油四组分分析、荧光显微镜观测等方法确定了热解过程中石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及沥青质的转化方式,提出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形成和热解过程中石油的四组分吸附、脱除途径模型,并通过XPS、TEM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最佳修复条件.结果表明,在425 ℃下热解30 min后,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在99.40%以上,残存TPH含量低于GB I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且修复后土壤中的残炭非常稳定、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选取了新疆油田、长庆油田的场地石油污染土壤在最佳修复条件下进行处理,发现石油烃脱除率均在99.60%以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结果也表明处理后的土壤肥力恢复到了污染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热解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热液石油形成的时间界限.我们已放得了三个不同地区样品的14C年龄,这三个地区是:加利任尼亚湾瓜伊马斯盆地.东北太平洋(埃斯卡诺巴海槽和米德尔裂谷)和东非裂谷(坦噶尼喀地堑)。这些数据确定了碳源的年龄,从而为热液石油的形成和定位提供了最大年龄。年龄最小的石油产于瓜伊马斯盆地的南海槽(3200~6600年,平均4692年);北海村石油的年龄稍大一些(7400年)。年龄较大的石油主要产于埃斯卡诺巴海槽(17000年)和米德尔裂谷(29000年)。东非裂谷的大陆石油样品的年龄为25000年,与东北太平洋的海洋石油样品的年龄相当。这些年龄证实,热液石油的形成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是在更新世晚期至现代之间的某段时间内在这些活动的热液体系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及防治技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海洋石油污染研究情况 (一)近年来海洋石油污染研究情况 近十余年来石油污染研究工作有较大的进展。最重要的进展是进入海洋的石油在其入海速率和入海量数值方面的可信度增加。其次,在石油的化学研究和生物学研究中所用的分析测试方法更为先进。因此,对石油在海洋中的各种过程有更清楚的认识,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有更确切的了解。今按入海石油的来源、归宿以及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三个方面分述于下。 1.入海石油的来源研究 由于分析方法的改进,使测得数据的可信度增加。毛细管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以  相似文献   

17.
李汉韬 《地球与环境》2001,29(2):104-108
关于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有机成因说目前已被普遍接受。但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天际有机分子 ,其中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这就说明有机物并非是石油天然气的唯一来源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可能十分复杂 ,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组成入手 ,简要分析其演化历程以及可能形成的有机物 ,重新探讨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工业上石油合成的原理提出了石油是由水和碳酸盐通过板块俯冲作用、仰冲作用与地幔岩石接触而形成的假说,并以此解释了一些油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正> 石油成熟作用的复杂性和持久性限制了对其可能形成机理进行有意义的高温模拟研究。只有把温度控制在高温范围内,才能对原始物质的结构及矿物催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估价。  相似文献   

20.
在海洋中,最普遍的污染物质就是石油和石油产品。在海岸、石油开采区和紧张通航的区域形成的污染场不断地往远离这个区域的地方扩散,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于稳定。往往有这种情况:在离岸很远的距离内石油产品的含量会大大超过通常极限允许浓度(пдк)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