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分析金宝航线淮安段建设对洪泽湖敏感目标溢油风险,采用MIKE21建立了洪泽湖二维非稳态模型,并选取两个敏感的溢油风险点,分别对施工期及运营期发生溢油事故时,最不利风向下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油膜在扩散时,油膜面积逐渐变大且局部厚度减小;溢油点位1在西风条件下发生溢油事故时,会对洪泽湖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造成影响;溢油点位2发生溢油事故时,点位东侧湖岸吸附大部分油膜。研究为洪泽湖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穿越L江的M原油管道为例,分析管道在穿越L江段发生溢油事故时对L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用MIKE软件对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一维模拟预测,得到在泄漏发生后的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处的油膜迁移情况与石油类浓度值,以期为L江穿越段内突发溢油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理及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海上溢油风险分析及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大型溢油事故为切入点,对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概述了发生溢油事故后溢油的快速定位、溢油飘逸轨迹模拟、溢油面积及溢油量确定方法。根据以上信息重点研究论述了溢油围控及回收方法。溢油围控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海洋环境选择相适应的围油栏及围控方法,尤其是水流较急时发生溢油逃逸的现象,需要通过改变围油栏与水流的夹角以确保围控效果。影响溢油回收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油品的类型及油膜的厚度,文章通过对油品类型的分析,提出了不同油品类型和不同厚度油膜所对应的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处置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运用数值模拟预测溢油流散规律对有效围控油品泄漏后的扩散范围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溢油模拟研究面临的难题,分别从油膜扩展、动力漂移、油膜粒子化和风化作用4个方面综述了溢油基础模型的发展。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溢油数值模拟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溢油模型及软件的原理、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溢油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指出一种运用欧拉-欧拉法建立溢油模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进行风险识别,并对部分溢油事故做定量分析,对溢油事故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分析,进而针对井喷事故、平台储罐泄漏事故、海管/立管事故及船舶碰撞事故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A港区溢油事故的影响,通过MIKE21软件建模、并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和潮流等因素设定6种不同情景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不利风条件下,72 h油膜扩散距离为0.7~39.50 km,扫海面积可达0.03~142.97 km2,风场对油粒子的漂移和扩散起决定性作用,潮流场次之。通过模拟预测,为加强区域溢油应急联动、充分利用周边溢油应急资源,做好溢油应急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上石油设施溢油风险管理与防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海上溢油风险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海上石油设施溢油风险管理方法与溢油防控技术。提出综合考虑设施本身情况、海域特点、天气海况以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溢油风险源数据库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溢油风险分析和管理,是预防海上石油设施溢油事故的有效措施;提高溢油监控技术、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和溢油清除技术是降低溢油污染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远海海域开展石油勘探开发风险极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但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而且伴随着溢油事故,还会造成海洋及沿海环境的破坏。文章描述了海域划分、定义及特点。指出远海石油勘探开发具有受海洋环境影响大、高风险、高投资、需求人员素质高等特点。针对高风险特点做出了具体描述,包括井喷、火灾爆炸、船舶溢油、管道泄漏等多个风险。文章针对溢油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应急处置原则,分别做出溢油跟踪、溢油围控、溢油清除及后勤保障的处置策略,同时对应急所需物质提出要求,为远海溢油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履行《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公约)的要求,对福州港溢油事故概率及不同规模溢油量发生概率定量计算分析,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福州港发生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并针对福州港的实际情况,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储罐溢油发生的事故原因、影响机制,通过细化影响因子,整合数据模型,从涉水油田储罐溢油频率、环境受体影响、溢油泄漏后果、溢油风险等级等方面构建了储罐溢油风险模型,通过实际运算案例对方法进行验证,提出熟练运用模型,夯实基础信息强化体系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安全意识等强化储罐 溢油风险管理的建议。通过评估潜在风险,有助于各涉水油田企业、港口码头、海事部门、应急部门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气主业溢油污染风险防控需求,在总结分析溢油风险重点设施、敏感区域的基础上,确立了潜在重大溢油事故区域,优选应急物资布点分析模型,优化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在覆盖主要溢油风险应急需要条件下,力求做到溢油应急物资储备维护费用最小,对合理配置溢油应急物资和快速应对重大溢油事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码头生产过程中的溢油事故隐患主要集中在码头(泊位)、油品罐区、输运船舶及输油管道4个单元,文章通过查找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等关于油码头溢油风险防控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溢油事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明确了油码头在溢油风险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关注的重点,从而为油码头企业开展溢油风险防控措施自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秦皇岛海域溢油污染事故进行分析,运用溢油风险评估的理论,对秦皇岛水域海上溢油风险作出了评估,以期当出现溢油事故时损失减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一旦发生海上溢油事故,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将有效地组织溢油事故的各种应急处理,以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文章对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以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及溢油应急处理系统五大部分为主体的框架及其主要功能。该框架可作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海上/岸边油品储运设施的溢油特点,并从溢油流入附近水体后产生的环境风险角度出发,探讨国内外针对溢油事故的法律框架、环境应急反应体系、环境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措施。分析在环境应急反应方面国内应对溢油事故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在溢油事故环境应急反应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排污口设置对长江感潮河段水环境的影响,以泰兴滨江污水处理厂为例,在设计水文条件下,考虑排污口的3种设置方案、尾水的正常排放与事故排放以及污染物的最不利释放时刻,设置8种工况,采用二维非稳态模型对排污口设置对长江感潮河段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两个敏感目标泰兴滨江水厂工业取水口以及芦坝港断面位于正常排放预测混合区之外,该取水口以及断面水质不受本项目正常尾水排放的影响,仍能保持现状。事故排放下,泰兴滨江水厂工业取水口、芦坝港断面存在部分水质超标现象,需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尽最大可能避免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感潮河段环境风险预测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亦对优化排污口设置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洋石油开发中含油污水处理与溢油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洋石油工业清洁生产的关键是防止油污染,而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排放的含油污水中的油及事故性溢油。首先概述了海上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并结合实际论述了主要采用的处理工艺,并分析了各工艺技术的处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文章还叙述了海上溢油事故及防止溢油事故发生所应采取的多方位预防措施;建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通过培训来提高全员操作管理水平,建立溢油处置应急计划和组织系统。在溢油控制方面建立海上溢油漂移模拟程序,对溢油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采用的溢油处理装置及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溢油污染处置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规模的海洋溢油常常导致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灾难,溢油事故应急是世界应急技术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文章通过引用典型事故案例和国内事故概况说明了溢油事故的巨大风险及其危害,分析油品入水、扩散、漂移以及着陆四个不同事故演化阶段的污染特征,系统梳理溢油事故应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置方法,并通过对比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总结当前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应急能力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应该在提高应急装备能力、开发新技术产品、建立全球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火电厂脱硝工程液氨罐区环境风险最大可信事故,初步确定了最大可信事故的类型及源强计算参数。并以此为基础,以不同液氨管径的电厂为例进行了环境风险预测,给出了300~600MW机组液氨泄漏风险最大可信事故发生后的半致死浓度距离,对火电厂液氨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防止海上油田地质性溢油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工艺不完善、注水水质不达标、注采比不合理、井控措施无效等因素会导致地质性溢油事故的发生。文章主要针对注水性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质性溢油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探讨,为注水性油田开发风险防范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