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短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未来这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资源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分配和管理之间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加强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的研究,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我国在国内资源与资源科学领域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同时,积极关注和研究世界资源问题,并取得了较大成就。这些研究为资源经济学发展提出新的需求,积累了丰厚的研究资料、实践经验、研究方法以及系统的理论准备,促进了资源经济的研究及学科不断成长与发展,并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论文着重分析资源经济学和世界资源的研究进展,对我国资源经济和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析,对我国资源经济和世界资源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新时期主要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资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和《资源科学》等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出版,为我国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8年《资源科学技术名词》正式颁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是当今国际科学与教育方面的新兴领域之一,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重视和开展了这方面的科学考察。到70年代末期,随着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的开展,这个新兴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在专业教育与综合整体的资源研究上还较薄弱。澳大利亚土地辽阔,有多种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型经济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任何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与社会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需要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因而逐渐产生了自然资源数量耗减、质量退化和环境生态失调等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讨论。资源经济学就是人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经济课题。资源经济的考察研究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全国掀起了生态经济 的热潮,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部,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众多,如果进行合理的开发,能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地热资源就属于这一类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对发展陕西旅游业和生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咸阳市的地热资源开发为例,分析了地热资源开发的要点和开发全过程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长时期、持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推动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形成了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集成的发展特色,并且在“任务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创建了较为系统的资源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论体系。面对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国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需求,推动建立并完善独立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特点,完成了对不同时期历史机遇的总结与展望。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了国家需求导向并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应继续坚持以多学科整合为特色的综合研究范式,开拓中国特色的资源科学系统研究新视角;加快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资源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资源科学的学科史研究,厘定资源科学与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入大数据理论框架及技术优势,创新“自然资源大数据”或“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相关理论及技术,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动态评价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自然资源本底及其与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方面的决策支持,探索解析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系统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8.
环绕着渤海及部分黄海沿岸,由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北京、天津二市形成了环渤海综合经济圈,称为环渤海地域。环渤海地域交通发达,大中城市密集,工业基础雄厚,有广阔的腹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内陆“三北”地区的结合部,通往亚太地区和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环渤海地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环渤海地域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l.l土地资源环渤海地域耕地面积17428.6千公顷,南北跨度大,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中国的资源科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家先后编制了七次科技发展规划,资源科学研究也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中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全文在回顾与展望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与中国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初期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有关资源科学发展的3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是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中国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在地理资源所建所70周年、综合科学考察55周年之际,对地理资源所在资源地理和水土资源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资纪念和鼓舞!  相似文献   

11.
AmOn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要介绍了AmOn一体化污水处理新工艺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AmOn一体化新工艺对CODCr去除和硝化、脱氮都有着较高的效率,出水的CODCr、NH3N、TN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但是该工艺除磷的效率不高,需进一步改进设备和工艺。  相似文献   

12.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2,4-DCP)was studied in a novel three-electrode photoelectrocatalytic(PEC)integrative oxidation process,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gradation rate,such as applied current,flow speed of O_2,pH,adscititious voltage and initial 2,4-DCP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H_2O_2 was produced nearby cathode and Fe~(2 )continuously generated from Fe anode in solution when current and O_2 were applied,so,main reactions,H_2O_2-assisted TiO_2 PEC oxidation and E-Fenton reaction,occurred during degradation of 2,4-DCP in this integrative system.The degradation ratio of 2,4-DCP was 93% in this integrative oxidation process,while it was only 31% in E-Fenton process and 46% in H_2O_2-assisted TiO_2 PEC process.So,it reveal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2,4-DCP was improved greatly by photoelectrical cooperation effect.By the investigation of pH,it showed that this integrative process could work well in a wide pH range from pH 3 to pH 9.  相似文献   

13.
李济吾  朱利中  蔡伟建 《环境科学》2006,27(11):2212-2216
提出了利用微波增强有机膨润土合成-废水处理一体化技术吸附处理染料的方法.探讨了微波增强一体化技术吸附处理中性红的适宜条件、饱和吸附量、吸附反应动力学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影响吸附处理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表面活性剂用量、土量和处理时间,微波增强一体化吸附处理中性红的适宜条件为土/水=1/1 000(质量比),CPC浓度120 mg/L(相当于原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28%),微波处理时间60s.与传统的有机膨润土吸附处理方法相比,微波增强一体化技术处理较高浓度染料废水的效果较好,饱和吸附量提高,表面活性剂用量大幅减少,吸附处理染料的速度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生物膜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特点开发了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一体化反应器,该反应器实现了反应区和沉淀区一体化,综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具有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少、基建投资低、管理方便的优点,并具有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静态(10 d)和动态(105 d)两个阶段成功启动自行设计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反应器,并进行了处理禽畜养殖场废水的研究。反应器运行稳定后,分别考察了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一体化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氧段DO为1.5 mg/L~2.0 mg/L以及HRT在22 h~26 h时,反应器运行效果良好;采用一体化反应器在常温18℃~30℃,供氧段DO为1.5 mg/L~2.0 mg/L,废水HRT约24h条件下处理某禽畜养殖场厌氧池出水,COD、NH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0%、85.77%、69.28%,脱氮效果明显,反应器氮容积负荷达0.14 kg/m^3.d。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传统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工艺原理,设计并制作了一体化 A/O生物膜反应器,并就其对模拟生活污水的脱碳、脱氮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反应器在水力停留时间 HRT=24h时,COD的去除率达到 97%以上,硝化率和 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82%。出水NO3-N和NO2-N浓度保持在7.4mg/L和0.2mg/L左右。对各区污泥进行的硝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反应器的缺氧区内存活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硝化活性的细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建立塔里木河上、中、下游各用水户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确定了上、中、下游各用水户的优先次序;在此基础上,用分解协调法建立起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分配两层模型,计算出2000年塔里木河沿岸地区在不同年型下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助于今后塔里木河沿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对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理处置现状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承受能力,预测了攀枝花市近期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此针对攀枝花市当前工业废物综合处理状况和工业结构特征,从建设建筑材料工程,回填生态工程、回收资源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方案,结合安全处置和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建设全面探讨了攀枝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景观健康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保领域新兴的、正崭露头角的科学,将生态系统健康科学应用于景观评价是基于人类管理景观严重受到威胁和趋于退化的现实。在论述景观健康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对景观健康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进行“三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产工艺设备改造后,实现了清洁生产,达到了PTA装置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