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渔民湾污水排放区自主运营1座流量为129m3/d的曝气式氧化塘处理系统.为保证水质满足对粪大肠菌群、总余氯(TRC)、碳生化需氧量(CBOD)和总悬浮固体(TSS)等指标的要求,出水中的硝酸盐和藻类含量问题一直是管理  相似文献   

2.
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曝气控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怀正  姚淑君  徐祖信  陈卫兵 《环境科学》2012,33(10):3484-3488
通过试验研究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水力停留时间、曝气过程中塘内溶解氧和污泥浓度分布以及不同曝气周期对处理效果影响等问题,以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的能耗.结果表明,本试验曝气稳定塘条件下,4 d为本曝气稳定塘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间歇运行中曝气时间应该大于15 min,曝气稳定塘中各点在2~10 min内污泥浓度可逐渐达到平稳,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的曝气周期为0.5 h曝气/1.0 h停气.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水体中藻类的去除方法能耗高,比较昂贵.研究人员针对废水氧化塘的藻类情况开展研究,以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捕捞技术.分析表明,氧化塘废水中藻类(主要包括小球藻和栅藻)在研究期间的颗粒总量约80%.结果显示:悬浮  相似文献   

4.
高效藻类氧化塘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鹏  周琪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09-311
在普通氧化塘(S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藻类氧化塘(HRAP)具有停留时间短、水深浅、连续搅拌等特点,在氮、磷的去除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比较高效藻类氧化塘与传统氧化塘的不同特点,详细叙述了高效藻类氧化塘对有机碳、N、P和病原体的去除机制,以及阳光、温度、pH等因素对COD、NH4-N、P、病原体的去除和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3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探讨其去除藻类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淹没式曝气生物陶粒滤池(I型)在4-6m/h过滤速度条件下,对藻类总数的去除效率稳定,平均为70%左右;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Ⅱ型)与直接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Ⅲ型),在试验初期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较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2%、51.6%。但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试验后期对藻类的去除效果逐步得到提高,平均达70%以上。生物膜对藻类的生物絮凝、吸附、生物膜的脱落沉降等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藻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所谓氧化塘,是用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水塘的总称,也称为贮留池(Lagoon)或稳定塘,这些名称之间没有明确的差别。其净化机理一般解释为下述两种作用的组合:由藻类的光合作用和表面曝气复氧产生的供氧作用,以及由好气菌进行的有机物分解,不需要机械设备,是一种既简易又经济的污水净化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2015,33(1)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处理情况却不容乐观,96%的村庄未建设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以模拟农村面源生活污水(简称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藻类塘小试装置对污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机理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藻类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藻类塘脱氮除磷的最佳条件为全曝气、温度为24~35℃、光照强度为4 000 Lux、p H为7.5,藻类浓度为8×105个/m L,此时藻类塘对污水中NH+4-N去除率高达95%以上,TP去除率达60%以上,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高效藻类塘、一体化氧化沟、蚯蚓生态滤池和土壤毛细管渗滤净化系统四种实用工艺的特点和效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碳素纤维生态草填料和间歇曝气强化的泛氧化塘对长春新凯河河水展开了异位式治理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单一的填料强化和"间歇曝气+填料强化泛氧化塘"对污染物的年度去除效果。试验过程中发现COD、NH4+-N、TP的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四季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85%~34.19%、13.6%~53.14%、9.22%~26.08%;NH4+-N去除率同时受DO的影响也很明显,夏季间歇曝气可提高NH4+-N去除率27%左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曝气强化作用在夏季最为明显,在停留时间为36 h、曝气时间为18 h/d、曝气量为0.4 m3/min时,碳素纤维曝气泛氧化塘对COD、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19%、53.14%、26.08%,这表明采用碳素纤维曝气泛氧化塘对受污染河水的治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生物氧化塘是生物处理方法最早的一种,它是利用水中存在的微生物和藻类处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生物氧化塘处理污水的机理是:氧化塘中污水合的有机物通过两类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而去除,一类是异养微生物,它将有机物氧化降解而产生能量和合成新的细胞;另一类是藻类,它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新细胞和放出氧气。藻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是供异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所利用,对污水中的有机污  相似文献   

11.
氧化塘是一种和自然水域自净过程极其相似的污水处理法。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由塘内的好氧性细菌进行氧化分解,而细菌赖以生长、繁殖的氧,主要由塘内繁殖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污水氧化塘处理法涉及的问题较多,本文仅就氧化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曝气氧化塘是在氧化塘水表面,安装浮筒式曝气器,使塘内保持好氧状态。其停留时间一般为3~8天。BOD_5去除率在70%以上。实际上,它是一种介于好氧塘和活性污泥之间的废水处理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人工强制混合过程对水体藻类群落演替的作用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扬水曝气系统对金盆水库主库区水体进行原位人工强制混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库水体理化参数及藻类进行原位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金盆水库水体藻类共6门28属51种,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可显著抑制水体藻类的生长,并对其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前,藻类主要分布在表层水体,其中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优势种属;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后,表层水体藻密度大幅降低,藻密度垂向分布趋于均匀,优势种属有向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演替的趋势.本研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结合临界层理论(critical depth theory)和藻类生长特性,分析了人工强制混合过程中金盆水库水体藻类群落结构时空演替和主要理化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主要通过迅速破坏水体热分层稳定性和显著增加水体混合深度(Z_(mix))来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时空演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受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保局的委托共同在湖北武汉举办首届全国氧化塘培训班,于1983年10月中旬开学,经过近一个月紧张的学习,已于11月上旬结束。氧化塘是用生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种技术工艺,它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如现有湖泊堰塘水体条件,借助于水中微生物、藻类等水生生物和自然环境中的大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山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净水一厂一期氧化沟所采用的表面曝气工艺和二期氧化沟系统所采用的底部微孔曝气工艺在实际运行中脱氮效果进行的比较,总结出两种曝气形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高藻期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超  张晓健  朱玲侠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2):2722-2726
为实现在控制藻类的同时减少副产物生成量,比较了预氧化+常规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2类共7种组合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藻类是重要的前体物,在本试验原水中,藻类贡献了20%左右的卤乙酸和三卤甲烷前体物.气浮工艺是高藻期除藻的核心工艺,同时也可以去除一部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臭氧、高锰酸钾也有很好的杀藻效果和前体物去除效果.采用臭氧或高锰酸钾预氧化+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组合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顺序氯化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减少卤乙酸生成量42.0%~45.9%,减少三卤甲烷生成量22.5%~71.4%.  相似文献   

17.
华北稳定塘氧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解氧(DO)是氧化塘内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动力,本文介绍了华北稳定塘中的妤氧塘和强化塘进行污水妤氧处理所需氧的来源主要是浮游藻类光合放氧。在春季和秋季藻类产的氧可占水体溶解氧总来源的80%左右,氧的消耗是以“水呼吸”耗氧为主,“泥呼吸”耗氧为次。从氧平衡的角度阐述了各塘有机物降解与藻类产氧、生物耗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89~1.65,1.6~2.9,2.3~4.5和0.6~1.2 mg/L的条件下,联用工艺出水CODCr为35.40 mg/L,DO,NH4+-N,PO43--P,TN和TP浓度分别为5.88,0.66,0.17,1.51和0.16mg/L,水体中各项指标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标准。水生植物塘对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94.5%。联用工艺对CODCr,NH4+-N和PO43--P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一级藻类塘>二级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其中藻类塘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塘发展趋势从历史上来看,用氧化塘法处理污水是我国早就采用的.本世纪二十年代美人W.E.霍夫曼曾报道我国珠江三角洲利用氧化塘养鱼的经验.在我国,从自发利用到自觉研究氧化塘,是解放后五十年代才开始的.本  相似文献   

20.
氧化塘是一种和自然水域自净过程极其相似的污水处理法。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氧化塘内的好氧细菌进行氧化分解,而细菌靠溶解氧维持生存,溶解氧主要由塘内繁殖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此外,也有用机械设备提供部分溶解氧的。一、氧化塘的发展简况氧化塘由来已久,是一种最古老的污水处理法。它是利用天然池塘、洼地、沟渠和人工建造的池塘来处理污水的。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内,氧化塘的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加里福尼亚州就开始用氧化塘处理污水。五十到六十年代氧化塘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1957年美国有六百三十一个处理城市污水的氧化塘,到196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