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糎T] "7.16"大连新港石油管道爆炸事故中的热红外溢油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效的监测手段、降低溢油事故的风险是海洋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节约的关键问题。"7.16"事故中使用3.0~5.0μm红外热像仪作为机载监测的一种手段,对事故海域进行常规监测,识别海面油膜,利用热红外油膜厚度模式分析油膜的相对厚度,并且结合其他遥感数据,在GIS系统中绘制每日的事故海域溢油分布图,为清污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喷洒分散剂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水面事故性溢油应急措施.在分析了分散剂分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散剂的毒性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不同国家对于分散剂的使用及管理规定和中国关于分散剂的研究与使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分散剂研究与使用管理建议,主要包括:(1)建立国家级分散剂重点实验室,深入分散剂生态毒理学和迁移转归研究以及新型分散剂开发研究,提高中国在此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2)修订或建立中国分散剂分析、检验和使用相关标准;(3)建议海事和水运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所辖区域溢油应急措施的风险评估,并加强对溢油应急事故处理中分散剂使用的授权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港水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海域船舶化学品事故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选取了天津港附近海域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指标,采用了基于危害后果指数法,推导出事故发生对区域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为海事主管部门摸清天津海域船舶化学品事故的风险特征,建立可靠的防范应急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文中主要针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期可能会发生的溢油事故,利用费伊公式进行油膜扩散的预测,提出溢油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在施工范围内的饮用水取水口在施工期预先设置围油栏,将溢油事故对取水口的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海岸的溢油清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和需求的不均衡性,促进了海上石油工业和石油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溢油事故的几率.海上溢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生态、资源、经济及人类生产生活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海岸溢油污染清理实践表明,正确的溢油清理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海岸的敏感性指数、溢油的类型、清理方法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支际可操作程度等.对包括盐沼地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沉积海岸,以及岩石海岸三类典型海岸的国内外现有海岸溢油污染清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的海岸带管理和溢油应急计划的制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江苏省境内某实体罐区发生溢油事故后油气蒸发的扩散规律,掌握罐区空气浓度的变化,以达到保障罐区环保与安全的目的.基于风洞平台实验,测定油气蒸发速率并通过实验风场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建立与实际油库1∶1的大型罐区模型,使用UDF编译环境风方程导入.通过CFD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罐区发生溢油事故后油气扩散规律、储罐间的油气积聚现象、风速对油气扩散及油气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速影响下,罐间会形成涡流,导致油气的积聚,形成危险区域;防火堤对油气扩散存在阻滞作用,而背风侧会使油气聚集;风速越小,油气扩散越慢,油气质量分数越高;风速越大,油品的蒸发速率越大,油气扩散越快,油气质量分数越小.本研究成果可为罐区设计、油库运行及安全环保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溢油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陈澎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5062-5066
为了提高溢油预测的准确性,建立和优化溢油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溢油预测方法,实现溢油预测功能。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解决了模拟预测过程中样本库巨大、函数模型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通过选择有效的输入参数和样本数据,建立局部逼近网络;通过径向基函数训练样本数据,利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作为约束条件调整权重因子、径向基中心和宽度,加快函数模型的收敛速度。该模型模拟了溢油的漂移、扩散过程,达到预测的目的。利用该模型,建立了溢油预测模块,并针对一次溢油事故进行预测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能够为应急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洋石油的开采力度的加大,海上平台溢油事故也不断发生。在对传统监测方式的不足和海上溢油监测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综合考虑之后,开发了一套基于紫外诱导荧光探测技术的溢油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主要由检测终端、数据采集及异常报警系统和计算机处理及显示终端3个子模块组成,可以实现对海上平台潜在油污染源头信息的实时收集、传输、预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将熵权法引入环境绩效评估,构建了中国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系统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以2009年为评估基准年,系统研究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绩效指数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综合环境绩效指数大多数处于良好和优秀水平,其中16个省份处于平均值(76.15)以上,江苏(87.32)和宁夏(64.97)分别排名首位和末位;(2)ArcGIS分级结果显示,中国省级综合环境绩效指数处于优秀和良好水平的省份分别有8个和22个。全国综合环境绩效呈现典型的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综合环境绩效总体优于中部、西部地区,区域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治理投入有很大关系;(3)东部环境健康绩效优于西部,且中部和西部该项指标值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生态保护绩效劣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利用绩效同样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的顺序。环境治理绩效表现最优的为中部地区,其次依次是西部、东部地区。(4)熵权法引入到环境绩效评估系统中,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环境绩效实际情况,但也有少数评估指标的赋权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熵权法应用到环境绩效评估系统中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个具体溢油事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三维荧光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海面溢油鉴别的方法。采用三维荧光指纹信息(谱图形状、荧光特征峰位置、荧光特征峰强度)对14个可疑溢油源样品进行筛选,排除了13个可疑溢油源样品后,再利用GC/MS方法对溢油样品以及剩余可疑溢油源样品中难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饱和链烷烃、萜烷、甾烷、多环芳烃)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诊断比值并采用"重复性限"方法进行溢油样品和可疑溢油源样品的鉴别分析。结果表明,溢油样品与其中的一个可疑溢油源样品一致,为同一来源;采用三维荧光联合GC/MS进行海面溢油鉴别,既可保证鉴别的准确性,又可大幅度减少检测工作量,缩短鉴定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