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顾名思义,它比一般的非重点地区要有所加强,并且应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以及震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以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为例,需要加强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1)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由于地震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现象,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的地震类型、不同时期发生的地震,其显示  相似文献   

2.
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军 《灾害学》2008,23(Z1)
在陕西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对陕西地区的促震作用明显,对陕西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加强监测预报和抗震设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建设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是当前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回顾浙江省“九五”期间建设地震监测系统的实践 ,认为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下 ,专群结合是建设好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保证。省局必须正确处理好省级以下地震部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发挥专业队伍在监测预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4,(5):8-8
为促进地震监测预报管理更好地适应防震减灾工作新形势,中国地震局组织完成了地震监测预报各学科技术协调组和技术管理组的调整,并于2014年9月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四届地震监测预报学科组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5.
<正>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交界处发生Ms5.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本文给出了这次地震的参数和序列、地震前兆和预报情况以及震后现场监测预报工作概况,并对这一次地震的监测预报过程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现阶段,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在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社会和地震科技队伍三方面的作用,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地震减灾工作体系,走综合减灾的道路。行使政府职能是地震减灾工作体系的中心环节,职能的行使以一级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为“边界”。但我国大陆地区已发生的大震和当前的重点监视防御区多分布于二省、三省或更多省市交界地区。突破行政区划,在地震活动区、危险区周围协调地开展监测、预报、宣传、防御工作是当前进行防震减灾战略布局所必需。地震科学发展的“跨”行政区划和政府行政职能的严格区划性的尖锐矛盾,有必要提出地震减灾中的区域联防问题,本文是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吸取阪神地震的教训,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推进工程抗震研究,提高综合防御水平密切注意东部地区震情,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8.
江宁地电新台于 1996年开始在新台址处正式观测。经 4年的观测资料积累 ,已具备条件对新台的监测预报效能进行评价。评价表明 ,江宁地电新台观测资料可靠 ,观测精度较高。在1996年 11月 9日南黄海MS6 1地震 (Δ396km)和 1997年 7月 2 8日南黄海MS5 1地震 (Δ36 0km)前 ,地电阻率值显示了较好的前兆异常。对台址测区附近 (Δ <10km)发生的ML2 1地震 ,江宁地电新台地电阻率也观测到异常变化。由此可见 ,江宁地电新台具备较好的监测预报效能 ,有望在江苏及南黄海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三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家地震局所属研究所、队的5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副司长陈鑫联同志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他在发言中指出:地震工作要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重点监视地区应以监测为主,科研要服从监测、预报的需要;工作安排要长、中、短、临相结合,而以抓短临为主;观测是基础;要有专群结合;要把主要人力物力投入重点地区;凡新上项目要作出严格的进度计划,不要“力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苏州市近年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及地震科技知识宣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地震应急方面成功地经受了南黄海6.1级地震的检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做好灞桥区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按照市政发[2003]59号文的有关精神.近期.经西安市灞桥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并报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了西安市灞桥区地震预报监测站。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震情日常工作、震前前兆监测资料和测震资料的系统收集、处理及分析预报工作,承担对辖区内有关单位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测技能、维修技术的培训.负责辖区基本建设抗震设防的审核、报批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地震多发、受灾较为严重的国家,防震减灾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几代地震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而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 地震预报目前尚处于经验性阶段,对预报能力的判断,现今只有依赖于震例的分析。因为预报能力是建立在监测能力的基础上的,而对监测能力的判别,也只有通过震例分析来估计。为此,作者根据华北地区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攻关组,在1985年8月完成的“华北地区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成果报告(第三部分)”中的10次发生在华北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以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89年开始,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一些专家和研究人员,在认真调研监测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论证和评价现有的地震监测能力。国家地震局重点科研项目“地震预报实用化方法清理攻关”在1989年基本结束以后,也结合预报工作的实践对地震监测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以上的工作成果都作为国家地震局组织制订“全国地震监测系统调整优化方案”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谢振乾 《灾害学》2011,26(3):18-21,60
依据拉伸型渭河盆地块体周边断裂活动特征和块体运动特征,建立了盆地地震孕育发生的构造模型,旨在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为研究类似盆地地震孕育、发生及其分布规律和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等各项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23-27日,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同志一行5人赴云南省,以实地考察、走访、听取汇报、座谈等形式,调研了川滇交界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市县监测预报工作情况,考察了基层地震部门及台站工作情况,听取了一线干部职工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云南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在监测台网建设、提高观测质量、强化震情跟踪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细致工作,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防御地震灾害必须构筑三道防线,专业的语言叫做“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要筑牢这三道防线,需要全体公民具有相应的防震减灾知识并积极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1980-1990年华东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十年来在监测预报中的作用和效能;井网对地下水微动态信息反应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论文著作,获奖情况等.最后提出了今后观测预报研究的工作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着重论述了要提高防震减灾效益,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分析了20多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和研究的进展与差距,提出了若干加强监测预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单修政 《灾害学》1997,12(3):58-60
对1976年在陕西关中东部地区所发布的地震短期预报进行了回顾;对发布预报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