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高温脱氨-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菁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07-108,123
对于氨氮含量在1000.00mg/L-2500.00mg/L以内一般意义上的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普通的吹脱法基本可达到出水要求;对于氨氮含量在9000.00mg/L以上,CODCr浓度在25000.00mg/L~30000.00mg/L以上的高浓度染料化工废水,此法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采用高温脱氨-吹脱法处理,其处理出水氨氮浓度达到300.00mg/L以下,CODCr浓度达到5000.00mg/L~9000.00mg/L以下,即废水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CODCr的去除率也可达60%以上。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占地面积小,系统运行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卿  李峰 《环境科技》1999,12(4):12-13
采用二级吹脱加生化的方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试验在工况I(气、水温均为4℃)和工况Ⅱ(气温4℃,水温28℃,pH=10.5)条件下分别进行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工况Ⅱ条件下,氧化铁废水(浓氨水)的静、动态试验怕氮去除率分别为82.67%和84.19%;综合废水的静、动态试验氨氮去除率一级吹脱分别为62.03%和74.16%,二级吹脱后氨氮浓度降至82.16mg/L和74.32mg/L。再接上后续的生化处理,该废水能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吹脱法为基础,利用投加高效复合脱氮剂对自配的浓度约4 800 mg/L的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对pH、温度、气液比以及脱氮剂投加量等单因素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H、温度、气液比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投加脱氮剂能够提高氨氮去除效率,但投加量变化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吹脱条件为pH=10.5,温度45℃,气液比1 440,脱氮剂投加量1 000 mg/L条件下,吹脱2 h,氨氮去除率即可大于99%。  相似文献   

4.
针对含有高浓度氨氮的源分离尿液,采用吹脱-硫酸吸收工艺回收其中的氨氮。研究了pH、吹脱温度、进气流量以及吹脱时间对吹脱效率及酸吸收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11.5,进气流量为400 L/h,温度55℃下吹脱2.5 h,氨氮吹脱率大于96.5%,吸收效率100%,即可通过液体硫酸铵的形式回收黄水中96.5%的氨氮。  相似文献   

5.
尿素厂高氨废水预处理-氨吹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吹脱法除却尿素厂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可行性,对吹脱过程的影响因素:pH值、气水比等进行分析探讨,对不同碱源调节pH值对吹脱除氨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解吸液吹脱维持气水比为5000到6000,pH=11.0~12.0,可使氨氮去除率达到78%,氨氮浓度由1800~2000mg/L降至400~500mg/L.吹脱法预处理高浓度氨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江西新余某地毯厂生产车间排放的染色废水具有氨氮浓度大和温度高的显著特点。通过正交吹脱实验,考察研究不同因素对该染色废水中氨氮吹脱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吹脱预处理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高氨氮染色废水中的氨氮浓度,氨氮吹脱效率影响因素程度顺序为pH>吹脱时间>曝气强度,当废水起始温度约为77°C,氨氮浓度为551~702 mg/L,pH值为11,控制吹脱时间为2 h,曝气强度为6.1 L/min时,实验能得到较好的吹脱效果,氨氮去除率可达67.5%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氨氮浓度为7000mg/L以上的甘氨酸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吹脱法去除氨氮,对比了pH=10.0时,加脱氮剂和不加脱氮剂条件下的氨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加脱氮剂的在吹脱时间为5.5h时剩余氨氮浓度为11.4mg/L,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排放要求(小于15mg/L),不加脱氮剂的剩余氨氮浓度为112.3mg/L,无法达标;降低废水pH至9.5,投加脱氮剂进行吹脱,通过延长吹脱时间2.0~2.5h,也可使废水氨氮含量达标。  相似文献   

8.
以平均氨氮浓度550 mg/L以上的猪场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直接吹脱法和高效复合脱氮剂物化法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来寻找适合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在吹脱法的基础上,投加高效复合脱氮剂,确实能提高氨氮去除率,缩短反应时间;在p H=11,T=45℃,曝气速率为115.2 m3/h的条件下,投加脱氮剂,吹脱相同的时间,氨氮去除率与直接吹脱法相比,最大可提高7.6%。  相似文献   

9.
空气和煤气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实验室使用空气吹脱法去除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其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废水pH>气液比r>废水温度tw>表面活性剂浓度c,最佳吹脱条件为pH=11.0,r=550,c=10mg/L,tw=75℃,最高氨氮去除效率达到71.4%。在某焦化厂以终冷塔后焦炉煤气为解吸介质,现场试验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o废水pH>废水温度tw>气液比r>煤气温度tg>表面活性剂浓度c,最佳吹脱条件为pH=11.5,tw=90℃,r=650,tg=55℃,c=20mg/L。为煤气吹脱解吸回收氨工艺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电解-吹脱-SBR法处理DSD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SD酸废水难降解,高氨氮,高色度以及含盐的特点,设计了微电解-吹脱-SBR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DSD酸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炭铁比1.6,采用曝气加搅拌方式微电解50min,在pH为11~12,气水体积比为4000条件下吹脱6h,在溶解氧浓度为3mg/L条件下,SBR法生化反应6h,最终该工艺对COD、NH4+-N、色度去除率分别约为86.5%,95.3%和97%。  相似文献   

11.
吹脱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吹脱塔对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的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吹脱试验研究。通过不同的温度、风量、pH值、气水比、水力负荷及分别用NaOH和Ca(OH)2调pH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得出了该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吹脱工艺条件。在水温高于20℃、风量为960 m3/h、pH值为10.5,气水比在4 000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4.0%。经吹脱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满足后续生物处理的营养比例要求,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可行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提出预处理→二级蒸馏→吹脱治理联碱废水的新工艺 ,不仅使废水中的氨氮达到排放标准 ,而且能回收氨氮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硝化菌包埋载体低温条件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获得工程应用的参数,以A/O工艺中试系统为试验平台,重点研究了硝化菌包埋载体A/O生化系统低温条件下的启动条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13~15℃),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以已活化的硝化菌载体为核心的处理系统活化启动时间约10 d,不超过15 d;包埋硝化菌载体系统在适宜污泥浓度条件(3 000~3 500 mg/L)、投加率12%的情况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稳定运行阶段和负荷提高阶段(提高至设计负荷1.44倍)可使出水氨氮平均达1mg/L左右,去除率达99%以上,处理效果远远超出同条件下A/O系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低温低碳氮比条件下好氧段添加AquaMat(s阿科蔓)的A2/O工艺的挂膜启动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1012℃,C/N为3.5左右的条件下,当系统HRT为10 h,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1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好氧段DO在212℃,C/N为3.5左右的条件下,当系统HRT为10 h,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1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好氧段DO在23 mg/L,初始MLSS为4 000 mg/L时,好氧段阿科蔓经30 d左右挂膜成功。系统对COD,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7%、60%。对总磷的去除率低且不稳定。实验研究了挂膜过程中COD、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ORP、MLSS及微生物相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投碱种类和氨吹脱对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比较了NaOH和Ca(OH)2 2种碱试剂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效果,结合氨吹脱作用考察了NH4+浓度的降低对各有机物水解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以NaOH调节的体系中各种有机物尤其是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量明显高于以Ca(OH)2调节的体系.Ca(OH)2调节的体系中释放出的蛋白质有部分沉淀,磷酸盐含量也较低,小于40mg/L;氨吹脱的体系发酵液中氨氮含量减少了43%,增大了VFAs的积累量;在NaOH和氨吹脱的组合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程度最好,SCOD为6732mg/L,蛋白质为2029mg/L,碳水化合物374mg/L,VFAs总量2545mg/L,且氨氮含量低于200mg/L;分析认为氨吹脱作用增大VFAs积累量的原因主要是NH4+浓度的减小,促进了产酸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16.
硝化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间歇式批试验法,改变pH值、DO浓度和温度,试验发现:当pH值分别为8.2、7.5、9.2、6.5和5.0,DO分别为1.0mg/L、2.0mg/L、4.5mg/L和温度为30℃、25℃、35℃和10℃时,氨氧化速率依次减小。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250mg/L,保持pH值为8.0±0.2时,游离氨浓度为4.45mg/L~22.68mg/L左右,最大HNO2浓度远<0.2mg/L,游离氨和HNO2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pH值、DO浓度和温度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有显著影响。在富集过程中,控制pH值、DO浓度和温度是关键因素,游离氨和HNO2进行适当控制,以保证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而不抑制好氧氨氧化菌。  相似文献   

17.
从经过高盐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筛选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Y3-2,通过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得出HY3-2为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 subsp.quasipneumoniae.研究了HY3-2对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良好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功能,对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63.57%、88.11%和98.38%.对菌株脱氮性能研究表明:HY3-2以甘油为碳源,C/N为25,温度为20℃或30℃,转速为150r/min,盐度低于50g/L时,对100mg/L的NH4+-N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达90.7%;以柠檬酸钠为碳源,C/N为25,温度为30℃,转速为150r/min,盐度低于15g/L时能进行良好的好氧反硝化作用,NO3--N去除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颗粒污泥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好氧-缺氧SBR系统,考察了温度快速变化对亚硝化型颗粒污泥脱氮过程中N2O的释放量和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从31℃分别快速降至27℃和23℃,N2O产生量由0.706mg/L分别降至0.565mg/L和0.268mg/L,与此同时,氨氮去除率也从96.74%分别降至91.37%和70.73%.在3个温度条件下,颗粒污泥系统的好氧硝化阶段和缺氧反硝化阶段均有N2O产生,且大量N2O产生在好氧阶段.好氧阶段31℃N2O产生量是27℃N2O产生量的1.26倍,是23℃的2.97倍;缺氧阶段N2O的产生量在3个温度条件下差异不大,介于0.050~0.060mg/L之间.  相似文献   

19.
煤气吹脱解吸法处理含氨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煤气吹脱解吸法"对焦化厂含氨废水中氨氮进行吹脱解吸的优选实验研究。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80℃,pH=10.2,Q=5L/min(气液比为1500∶1),t=120min,C=0~25 mg/L。处理后废氨水中氨氮脱除率达到96%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氰、酚和COD也都不同程度地被脱除。经生化处理后,氨氮含量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氨氮消化污泥脱水液半短程硝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A/O工艺考察了消化污泥脱水液半短程硝化及维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在温度9~20℃、平均DO浓度5.4 mg/L、SRT 30 d左右时,进水氨氮负荷(以N计,下同)0.64 kg/(m3·d)的条件下启动,经过29 d实现了短程硝化,此后的65 d内,动态控制反应器游离氨FA>4 mg/L时,70%亚硝氮累积率的短程硝化得以维持;在实现短程硝化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了半短程硝化,出水氨氮与亚硝氮浓度比维持在1∶1.32左右;当氨氮负荷降至0.19 kg/(m3·d)时(FA<1 mg/L),短程遭到破坏,在不同FA下取样做FISH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高FA是维持半短程硝化的主要因素;在进水中COD为282 mg/L, C/N仅为0.85的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短程硝化,系统TN去除量约为91 mg/L.结果分析表明,消化污泥脱水液在中低温、高DO浓度、长SRT下,通过动态控制氨氮负荷和pH值等运行参数,在系统中维持适宜的FA浓度(>4 mg/L),可以实现并维持半短程硝化,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提供进水或回流到污水厂主流区而节省反硝化碳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