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外近期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处理模式和存在的缺点,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垃圾的预处理,提出了基于垃圾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系统,介绍了废塑料制作建筑板材的工艺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国内外处理现状,分析了几种国内外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先通过源头控制和回收再利用实现垃圾减量化,再通过以卫生填埋为主,堆肥和焚烧为辅进行末端处理是目前适合我国城市的综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城市垃圾资源化现状,对北京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进行详细分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选型和垃圾处理发展前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探讨.以垃圾的资源化为方向,提出了基于堆肥技术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并对堆肥技术和堆肥产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生活垃圾的组成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问题逐渐成为了制约我国城市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品质及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现状及特征的综合分析,从生活垃圾的总体处理能力、三种处理技术的占比情况、各区域在垃圾处理中的差异及环保投资等方面,得出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生产总量大、处理难度大、区域处理能力不平衡及环保投资不足等问题,为解决我国生活垃圾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最优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垃圾产业市场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系统的最优模式:垃圾生产子系统、垃圾分类收集子系统和垃圾最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子系统。提出居民初步分类与政府组织下的“拾荒者合作社”精细分类相结合,按照处理技术的不同,将城市生活垃圾分成5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生活垃圾流向的系统设计,保证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最后讨论了政府在垃圾产业最优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政府可以借鉴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管理措施12项。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处置的基本情况,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在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鸿钧 《环境保护》2000,(12):14-16
城市垃圾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论述了城市垃圾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技术的利用现状及不足之处,提出了综合处理的发展方向;批出垃圾分选是综合处理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垃圾的气流分选设备,介绍了国外垃圾分选综合处理的方法;提出了适用我国国情的简易综合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标准的日益提高,随之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以及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总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并且生活垃圾大量占用土地,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健康威胁已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迅速增加,使得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和处置的能力越来越受限,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慢慢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国北京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冬夏两季现场采样和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活垃圾物理成分、含水率的测定值,根据垃圾日产量调查数据得出市郊4区6个填埋场的加权平均值。分析了垃圾物理成分、含水率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差别及原因。分析数据可作为兰州市生活垃圾基础资料的一部分,结论和建议可供政府制定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方案选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同垃圾组分有其各自适宜的处理与利用方式,因此,有效的垃圾分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以人工为主的垃圾分类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准确性差等弊端,而垃圾智能分类技术是解决相关瓶颈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述了中国代表性城市生活垃圾分布和近年变化趋势,从密度、电、磁、声...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特征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地级市、县、中心镇三个层次总结了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处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可燃组分、热值逐年上升,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容重、碴石含量呈下降趋势;目前江苏省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四种处理方式中均有一些问题,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很少;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缺少资金,减量化、资源化尚未引起重视,法规不健全,混合收集,废品回收率低,处理模式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都使控制垃圾产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并确定其处理方式,以及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城市固废为原料制备生物炭为其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思路,但在制备方式、影响因素及主要应用领域仍缺乏有效阐述。介绍了生物炭的制备方式,系统分析了城市固废原料、生产工艺对生物炭产率和性质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生物炭在垃圾填埋场治理修复(渗滤液处理、垃圾填埋场覆盖、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和土壤改良(理化性质、营养环境)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1) 热解和水热碳化是城市固废制备生物炭的常用方式,其形成的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及更丰富的组分,对污染物质(如I-、Cu2+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2) 城市固废自身特性及生产工艺都会对所得生物炭的性质产生影响;3) 以特定城市固废生产的生物炭可用于垃圾填埋场修复和土壤改良,对填埋场造成的土壤、大气、地下水污染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也能充分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该成果可为基于城市固废的生物炭生产及环境治理修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处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和国内外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几种常见的处置方法,并从经济性、技术工艺、运行等方面分析对比了几种处置方式的优劣。结合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运行实践经验,总结了焚烧厂垃圾渗滤液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揭示生活垃圾分类和末端处置匹配对全过程管理环境效益的改善,按照张家港市日均生活垃圾产量1850 t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实测垃圾组分数据,通过测算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和电能回收量折算后的总环境影响潜值,分析和预测了垃圾分类典型情况和不同末端处置能力匹配情景下的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处置环境效益.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的平均厨余组分质量占比(厨余垃圾纯度,95%)较未分类小区(66%)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他垃圾中的厨余组分质量占比(41%)则降低了25个百分点.末端处置能力现状情景下,厨余垃圾分出量为150 t·d-1时,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随厨余垃圾纯度提高逐渐降低,较垃圾未分类时(3.41×10-10,以PET2000计,下同)减少约10%;厨余垃圾分出量大于150 t·d-1时,厨余垃圾分出量和纯度不断提高,分流厨余垃圾的填埋处置将导致污染排放增多,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逐渐增加.生活垃圾处置环境效益的提升不仅依靠分类效果的改善,也依靠末端处置能力的匹配.末端处置能力规划情景下,生活垃圾分类后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1.73×10-10~2.40×10-10)均低于末端处置能力现状情景.厨余垃圾处置能力充足,相同厨余垃圾纯度下,直接总环境影响潜值随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加而降低.末端处置能力现状情景下电能回收量折算后的总环境影响潜值为-0.89×10-10~-0.39×10-10,高于末端处置能力规划情景(-2.13×10-10~-1.82×10-10).结果表明,末端处置能力按规划扩建后,垃圾分类效果持续提升利于提高全过程管理的环境效益.从全过程角度协同提升垃圾分类效果与末端处置能力匹配程度,能有力改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cedure and methodology which can be used to select the optimal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nd to provid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to policy-making, on the basis of study o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and abroad. Focusing on various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es of MSW,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Monte-Carlo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st minimization for MSW handling subjected to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 new method of element stream (such as C, H, O, N, S)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economic stream analysis of MSW was developed. By following the stream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consisting of various techniques from generation, separation, transfer, transport, treatment, recycling and disposal of the wastes, the element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its economic distribution in terms of possibility functions was identified. Every technique step was evaluated economically. The Mont-Carlo method was then conducted for model calibr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also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s. Model calibration indicated that landfill with power generation of landfill gas was economically the optimal technology at the present stag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re than 58% of C, H, O, N, S going to landfill. Whether or not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was the most sensitive factor. If landfilling cost increases, MSW separation treatment was recommended by screening first followed with incinerating partially and composting partially with residue landfilling. The possibility of incineration model selection as the optimal technology was affected by the city scale. For big cities and metropolitans with large MSW generation, possibility for constructing large-scale incineration facilities increases, whereas, for middle and small cit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inerating waste decreases.  相似文献   

18.
双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无害化、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双城市垃圾污染现状,并针对小城镇发展与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城市垃圾处理处置及无害化、资源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涛  白冬锐  孙煜璨  郭含文  杨婷  陈坦  王洪涛 《环境工程》2022,40(3):173-180+146
为掌握分类投放全面推广对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影响,系统回顾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历程,从生命周期角度预测了不同分类水平下上海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环境效应。上海垃圾分类经历了试点、推广、调整、强制推广4个阶段,指导思路从资源化主导转变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行,减量效果从调整阶段开始逐渐显现,其他垃圾热值提高。在模拟的8种场景中,当湿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混合投放并处置时,总环境影响潜值最高,达到1.22×10-13 PET2000/t;湿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出量占比分别为30%、20%和50%时(上海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焚烧和回收的最大处理能力分别占总处理能力的25%、60%和15%),可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并获得最佳环境效益,环境影响潜值降为8.13×10-14 PET2000/t。从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角度看,分类投放是前提条件,配套适当的处理处置设施才能更好地显现环境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热值低等特性。在流化装置上进行了城市生活垃圾与煤混燃实验,研究了在混燃过程中城市生活垃圾与煤掺烧比例及床层温度变化对NO和N2O排放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掺烧垃圾量逐渐增加时,NO排放浓度降低。而N2O排放浓度先降低然后增加,当城市生活垃圾与煤掺烧比例恒定时,随床温的增加NO排放浓度增加,N2O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采用前向式神经网络,以掺烧比和床温作为输入参数,对NO的排放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