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我国现阶段特别重大事故规律特征,选取2010—2019年的34起特别重大安全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手段,以这些事故的发生地域、时间、死亡人数、事故分类等因素作为统计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角度,我国特别重大事故在近10年整体呈现震荡下降趋势;每年下半年,尤其是8月份为特别重大事故的高发期;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易发生在夜间与午后,煤矿事故易发生在上午至中午,爆炸事故易发生在上午。针对不同行业或事故类别,交通运输及煤矿行业为特别重大事故的高发行业,爆炸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的高发类型且事故后果最为严重。同时,发现同类事故在同地区、同年月、同时段均存在聚集性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研究提出了国内外CNG加气站的一般组成结构,即调压计量系统、净化干燥系统、气体压缩系统、压缩天然气储存系统、控制系统和售气系统6个子系统;接着对近几年发生的加气站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指出了加气站易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一售气系统、高压储气系统和CNG压缩系统;然后对CNG加气站的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即高压、易燃易爆、易泄漏、点火源众多等;最后根据辨识结果,研究提出了建设安全监控预警与事故应急综合管理系统等具体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仁斗 《安全》2003,24(5):25-26
架空电气线路安装容易,维护方便,在厂矿企业中得到了最普遍的应用。但由于架空线路敞露在户外,要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大雾季节,易造成瓷件闪络放电;雷雨季节,易发生雷击事故等。因此,为了实现线路的安全运行,必须对线路的季节性事故,采取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我国煤矿顶板事故一般性规律,从事故等级、事故地点、事故原因3方面统计分析近几年顶板事故的基本特征,并从地域、时间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顶板事故起数和总死亡人数最高;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的概率较大;工程质量差是顶板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5省市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62.3%和60.0%;春节前后及8月份顶板事故多发,且事故频数白天大于夜晚,交接班与交接班后2小时易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5.
海洋石油作业被认为是风险系数较高、风险较大的行业,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海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海上设施空间小、人员集中、远离陆地和逃生困难等特点,易发生群体伤亡事故,且事故救援困难,易造成重大事故灾害。历史上发生的海洋石油作业事故屡见不鲜,如1988年7月英国北海Piper Alpha平台爆炸着火事故,1979年11月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2010年4月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爆炸着火溢油事故等,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原因规律,使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16—2018年深圳市84起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致因进行归类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操作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5类,其中未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占比67.86%)最易出现;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7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不安全物态共5类,其中安全保护装置缺失(占比53.57%)最易出现;事故相关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知识不足导致的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的情况;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共4类,并且事故中均存在组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缺欠的情况,可进一步分为6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  相似文献   

7.
焊接作业是国家标准规定的十种特种作业之一。焊接过程会产生高温电弧和有毒有害烟尘,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引发焊工电光性眼炎、白内障,皮肤烫伤,中毒和尘肺;电焊作业焊工要接触电源,且属带电作业,故又易产生触电事故。长期以来,人们对输入焊机的电源触电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2002年至2013年间43起典型涉氨事故,分析了死亡人数、季节分布、地域分布及发生场所四个方面的情况,并从事故类型与引发原因两方面对事故原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涉氨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第三季度相对容易发生事故;常住人口多的省份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中毒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与管道相关的设备发生事故概率较高。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00~2014年全球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起数及伤亡人数的规律,发现拥挤踩踏事故具有诱发原因复杂、突发性、难以控制性、易造成群死群伤等特点。为有效防止事故发生,从政府管理的层面提出城市公共场所应从现场管理、信息化、宣传教育和应急预案四个方面加强对拥挤踩踏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06,(1):60-61
本刊讯2005年12月11日,针对岁末年初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公共安全事故易多发的实际情况,公安部派出31个督察组,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预防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保障公共安全”专项督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影响因素,探究其事故发生机理,本文在改进前人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利用贝叶斯网络,对我国2017-2021年发生的1 348起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进行参数学习,得到改进的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预测模型;然后,用2022年1月发生的20起事故案例,进行情境模拟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推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率均达到70%以上,该模型有效;因果推理结果表明,驾驶员操作不当易造成侧翻事故,驾驶员疲劳驾驶更可能导致碰撞、侧翻事故,以及驾驶员操作不当是泄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驾驶员行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天气,影响事故后果最主要的因素是物质类别。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及事故表征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事故统计分析的角度,对2001—2006年我国化工企业发生事故的设备、事故介质进行分析;对设备发生事故的规律以及事故介质的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对在火灾爆炸事故调查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事故表征物:爆炸抛射物、火灾爆炸容器、喷溅物和烟尘及烟熏痕迹的特征进行分析;从定量、半定量化的角度,对事故原因进行探讨,事故分析结果,对于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连成 《安全》2001,22(5):23-23
在各类事故中,未遂事故是最易被人们遗忘的.其实,认真研究分析这类事故并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对于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避免事故,大有裨益. 1.1969年2月,在上山下乡的狂潮中,V小姐幸运的被分配到了某轧钢厂主电室当电工,开始了学徒生涯.数月后一天的上午,由于她一个小小的失误,险些跌入死神的怀抱.  相似文献   

14.
文中通过统计分析2012~2015年我国工矿商贸领域次生衍生事故,发现次生衍生事故起数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安全生产形势有关;其时间分布特点按月份大致呈正态分布;且私营企业较大以上次生衍生事故多发;有限空间作业易发生此类事故。而导致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施救不当,并针对此类事故的特点和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危化品易燃、易爆、易中毒、易污染,运输中一旦肇事就可能酿成重特大事故,后果不堪想象。同时,给施救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处理回收也极为棘手。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伤亡者并非司乘人员,而是肇事地段无辜的村民和路人。这类事故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事故调查的哲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事故调查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预防事故以致最终消灭事故。为实现这一目的,事故调查必须遵循基本的哲学原理。事故调查的各个环节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找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预防事故、改进工作的措施。这是事故调查的精髓所在,是事故预防的根本途径。事故原因是按照事故致因理论,采用取证、实验、推理以及其他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近年来山西省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基于2015年—2018年山西省煤矿事故数据并结合全国煤矿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对事故等级、类型、地点、企业性质、煤矿辖区5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炭价格与煤矿安全形势有正负影响;近年来山西省煤矿安全总体形势好于全国,但机电、运输事故频发,水害事故时有发生,需要对该类事故加强防范措施;回采工作面为事故多发地点,这与全国煤矿事故特点不尽相同;国有重点煤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高于地方煤矿企业,这主要是由于国有重点煤矿数量多、产量大的原因。应同时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坚决落实安全责任制,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改进我国事故调查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无不产生于事故调查之中。做好事故调查工作,是预防事故的根本途径。针对事故多发、预防不力的现状,必须及时改进事故调查工作。目前,我国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以下2个核心问题,阻碍了事故调查目的的实现,也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根源。首先,事故调查过分看重责任追究,致使事故原因调查不力、预防措施制定不当。事故调查与责任调查不同,如果事故中有违法问题,则不属于事故调查范畴,而进入司法程序另案处理,以防止对事故调查客观性和目的性的干扰。事故不是人们愿意或故意造成的,而是组织管理不善、人的行为过失或科技、…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发生规律,预防事故发生,收集、整理近10年来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统计特征。发现存在"秋季学期"现象、"星期一"现象和事故易发生在教学楼1~2楼楼梯间。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有:学生安全素质不高,学生安全教育不足,信息交流不畅,学校硬件设施设计不合理,学校应急管理不足。针对案例统计分析结果和原因,提出预防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应对措施,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09~2013年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2009~2013年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区域、企业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原因等方面对粉尘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燥季节是粉尘爆炸事故的多发期;金属粉尘,尤其是镁铝粉尘是粉尘爆炸事故的主要类别;生产场所环境不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监管、加强法规建设和安全培训、严格追究责任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