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了解"农家乐"旅游者出游的影响因素对"农家乐"旅游的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实证研究发现,农家生活氛围、农家娱购条件、可进入性和农村特色是"农家乐"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创造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氛围、举行富有参与性的农家娱购活动、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提供具有农村突出特色的农家美食来提高"农家乐"旅游的吸引力,研究结果对今后"农家乐"旅游市场发展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向细分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克服目前国内"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的产品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基于游客活动偏好,应用市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细分结果表明,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按照旅游者的活动偏好不同划分为回归田园型、静态休闲型、康乐健身型、娱乐参与型和阳光运动型5个类型.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主体是市区和郊区的市民,且市场职业分异不显著,自驾车旅游者和大学生是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细分结果,提出面向不同细分市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根据游游客出行特点,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已经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医疗卫生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以及信息和交通枢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农家乐发展迅速。农家乐旅游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以及构建城郊和谐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南充市城市郊区农家乐现状的调查,运用SWOT分析法对农家乐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市农家乐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了解"农家乐"旅游者出游的影响因素对"农家乐"旅游的健康蓬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实证研究发现,农家生活氛围、农家娱购条件、可进入性和农村特色是"农家乐"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创造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氛围、举行富有参与性的农家娱购活动、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提供具有农村突出特色的农家美食来提高"农家乐"旅游的吸引力,研究结果对今后"农家乐"旅游市场发展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向细分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克服目前国内"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的产品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基于游客活动偏好,应用市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细分结果表明,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按照旅游者的活动偏好不同划分为回归田园型、静态休闲型、康乐健身型、娱乐参与型和阳光运动型5个类型。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主体是市区和郊区的市民,且市场职业分异不显著,自驾车旅游者和大学生是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细分结果,提出面向不同细分市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根据游游客出行特点,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既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又是一个回报率很高的无烟工厂。近年来,“安徽省旅游经济强县”庐江县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利用当地山水自然资源、农业规模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和民俗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农家山庄”应运而生,“农家乐”旅游产业正呈现出迅速崛起之势。今年以来,全县已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亿元。“农家乐”旅游经济已成为庐江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的倾向也必然使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走向低碳。以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为例,分析该村建设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及其在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并指出在农家乐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出绿色建筑与旅游产品低碳化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现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探讨乡村旅游中乡土景观的内涵、特性及演化发展,认为乡土景观的保护要着眼于乡土景观依存的内核乡村文化来开展,考虑乡村文化和时代文化变迁的影响,在认识并遵循乡土景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既不能静态搁置,也不能被博物馆化。乡土景观应被赋予自身适应变化环境的权利,才能实现乡土景观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1.
SERVQUAL模型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依据SERVQUAL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乡村旅游的服务内容和特点,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改进,指出应确立合理的旅游者预期,并从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品特色与乡村性保持、社区参与、人才培训四个方面提高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的服务感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大量的旅游者侵占了旅游地居民的生活空间,造成了旅游者同旅游地居民在空间上的冲突。为了对应旅游者“侵占”空间的行为,各地居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其中旅游地居民在本地旅游空间之外再创一个居民生活空间是既不受旅游者打扰又避免和旅游者直接冲突的有效方法。指出旅游地空间的制度化和商品化以及居民对旅游者“爱恨交织”的心理是旅游地居民再创空间策略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再创空间策略虽然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居民对待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3.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8—2019年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总结了各市(州)的发展类型,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①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攀枝花乡村振兴发展缓慢,成都、阿坝州、宜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心。②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呈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以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呈东南低、北部高的空间格局。③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是影响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乡土景观是当地人出于对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乡村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川南某新村示范带规划为例,通过识别规划区环境特征,挖掘当地乡土景观要素,有针对性地保护并延续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乡土景观。同时,利用其良好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合理协调乡土景观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成都近郊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自身具有的丰富资源和依靠蜀文化背景的优势,并结合目前旅游业的市场需求,提出了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和突出文化特色的建议,以及具体的旅游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16.
旅游者信息选择行为是市场营销的关键参考要素。以乡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离散选择模型中的多元logist(MNL)模型对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测量乡村旅游者信息选择偏好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人口学特征和旅游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在主要的5种信息类别上显示出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苏北乡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灵魂。以江苏北部地域为靶区,在分析乡土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指出苏北乡土文化系统主要包括海洋文化、两汉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等文化序列。以睢宁县为例,分析了小区域范围内乡土文化景观的展示形式,构建了苏北乡土文化系统的层次结构,提出了开发苏北乡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方法,认为广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必须应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和由于开发不当而造成的资源破坏与特色退化,处理好各乡村旅游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从整体而言,广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探索和参与阶段。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待于政府、专家学者、旅游开发经营者和乡村旅游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庄中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以南宁市传统村庄为例,探讨了传统村庄的形成与发展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村庄分布在空间布局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进而对传统村庄的价值进行了判断和梳理,提出了建立乡村博物馆和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基地,以及开展"农家乐"等各类型村庄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旨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乡村旅游和提升区域新形象提供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实证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不少文献对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做了实证研究,但专门针对某一年龄群体的研究却不多。事实上,不同年龄的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旅游消费行为。以成都城郊乡村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合的方法,从出游意愿、时空行为、出游方式、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等方面对18—30岁的青年旅游者消费行为做了详细分析,试图发现青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规律,提出开发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