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伊夫雷亚(Ivrea,意大利)地带的岩石里至今还没有发现过富含镁铝榴石成分的石榴石。到目前为止,对高度变质的基性岩和片麻岩(辉石花岗片麻岩和碎云片麻岩)的石榴石所做的化学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表明,它是富含铁铝榴石成分的石榴石,而镁  相似文献   

2.
<正> 一、引言 巴基斯坦北部山区被一系列大断裂所切割,这部分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所致。两条大断裂,即主幔逆断层(MMT)和主喀喇昆仑逆断层(MKT),是两条几乎包围了科希斯坦-拉达赫岛弧的缝合线(图1)。本文报道应用裂变径迹法对MMT进行研究,以确定它的运动方向、速度和时代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伊夫雷亚(Ivrea,意大利)地带的岩石里至今还没有发现过富含镁铝榴石成分的石榴石。到目前为止,对高度变质的基性岩和片麻岩(辉石花岗片麻岩和碎云片麻岩)的石榴石所做的化学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表明,它是富含铁铝榴石成分的石榴石,而镁铝榴石组分则广泛地落在高度变质的超镁铁岩石榴石特有的范围内。超镁铁岩本身(最  相似文献   

4.
<正> 苏格兰西北部刘易斯杂岩中的太古界麻粒岩相片麻岩,在早远古代期间广泛地发生了退变质。在距今大约29亿年时,这些片麻岩最初来自地幔,它们的成分在从超镁铁质到酸性间变化,並以中性成分为主。在距今大约27亿年时,它们发生了变质,並形变为水平带状麻粒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太古宙花岗岩类岩石几乎都分布在华北断块区。人们对属于太古宙的辽宁清原钠质花岗岩、鞍山铁架山花岗片麻岩、吉林桦甸夹皮沟英云闪长岩、河北迁西郭家沟英云闪长片麻岩、山西兰芝山和峨口花岗岩、河南登封奥  相似文献   

6.
大别造山带北部出露大量的花岗质片麻岩,大致可以划分两类:一类为石英闪长质→石英二长闪长质→石英二长质片麻岩;另一类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本文对其两类岩石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单颗粒锆石Pb-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595±27Ma(石英二长质片麻岩)和289±16Ma(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年龄数据,这为进一步探讨大别山构造岩浆作用性质提供了依据,为揭示大别山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34-242
福建紫金山及其外围地区分布的浅成-超浅成斑岩体与成矿关切密切。紫金山外围东留花岗斑岩体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境内,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普遍发育强烈的矿化蚀变带。通过对东留花岗斑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东留花岗斑岩体具有过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富硅、钾、铁,贫钙、钠、镁,A/CNK值大于1.1,分异指数高,富集HFSE、Ga、LREE、Y(Ce),亏损Ba、Sr、P、Ti,具有强烈的铕负异常。东留花岗斑岩体作为矿化蚀变岩石的母岩,可能为矿化作用提供热源和成矿物质,具有寻找锡多金属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大别造山带南侧的广济-马口湖断裂带由一系列向NE逆冲的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断层和近NWW向的左行走滑断层组成,以浅层脆性变形为特征。沿断裂带广泛发育方解石脉及断层碎裂岩。断裂带围岩及方解石脉的碳、氧同位素测试显示:脉体的δ18OSMOW(13.37‰~16.68‰)较围岩的δ18OSMOW(18.53‰~21.44‰)明显偏小;而脉体的δ13CPDB(-1.54‰~2.76‰)与围岩的δ13CPDB(0.21‰~4.54‰)接近,且位于海相碳酸盐岩范围内,表明断裂带流体主要来源于下渗的大气水与围岩的水-岩相互作用。结合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流体来源及热液方解石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广济-马口湖断裂带是一个较浅层次(3~5km)多期活动的逆冲、走滑断裂带;中扬子北缘燕山期的构造格局以双向对冲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戈德霍普东北约150公里处有一个为化岗片麻岩所包围的重褶向斜,该向斜主要由基性岩石组成,其中含有条带状铁质岩石和其它外地壳成因的岩石。这些片麻岩和含铁建造的变质程度良为上部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外地壳岩石序列的总厚度为2—3公里,其下部为石英岩和变质杂砂岩,向上为石榴石-绿泥石片岩和含有氧化铁及碳酸盐的条带状含铁建造,顶部为绿片岩相的变基性岩类。D.布里奇沃特等人认  相似文献   

10.
<正> 1 区域地质及岩石特征出露于山西省北部恒山地区的太古宙变质杂岩——恒山杂岩,是联结桑干河流域麻粒岩-片麻岩高级变质岩地体与五台山绿岩地体的纽带。变基性岩以包体形式产出于灰色片麻岩之中,构成了典型的太古宙的双峰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11.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段,南段为红岩水库东南-詹家段.剖面上断层地貌显示清楚,西侧为侏罗系构成的育王山低山,东侧为大楔盆地.各条断层皆由多个断面构成宽几米~几十米的断层带.根据探槽、天然剖面特征和OSL、ESR样品年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断层至少有两期活动,早期活动性质为逆断层,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或逆断层,时间为中更新世,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探槽揭露,确定育王山山前洪积扇陡坎是人类活动造成,而非断层陡坎.  相似文献   

12.
江南造山带东端北缘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岩系。区内自晋宁主造山期以来历经多期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本文着重对鄣公山地区陆内造山阶段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进行讨论,区内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自北向南多层次中高角度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最显著的构造变形,由瑶里-鄣源-江潭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北部平里-凫峰逆冲-推覆系和以清华-官坑-五城断裂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南部鄣公山-漳前逆冲-推覆系,以及它们内部次级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而成。逆冲-推覆构造主体形成于早燕山期。逆冲-推覆体自北向南增生,具前展式扩展方式,推覆体属未脱离"母体怀抱"的短距离运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南海板块向北强烈推挤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喀尔巴阡内侧凹槽(Ciscarpathian tro-ugh)包括内带和外带,两者为斯泰布尼克区域性逆掩断层所分隔。内带分为鲍里斯拉夫-波库特和桑博尔两个推覆体,钾盐矿床分布于内带。在鲍里斯拉夫-波库特推覆体,钾盐集中于沃罗特沙含盐岩系中,在桑博尔推覆体则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自从 Holland(1893、1900)第一次提出“紫苏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系列”以来,印度南部高级(紫苏花岗岩)和低级(“半岛片麻岩”)地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辩论的课题。这里所讲的紫苏花岗岩是指石英-长石质、酸性至中性的含紫苏辉石的岩石。在印度南部,这种高级地体与低级地体之间的过渡带,是一个从西海岸的曼加洛尔延伸到东海岸的马德拉斯北面的、长600km 的不规则带(图1)。位于过渡带北面的闪岩相“半岛片麻岩”,以片麻岩和混合岩为特征,在成分上  相似文献   

15.
针对逆断层错动易导致大口径薄壁埋地管道受压发生屈曲失效的问题,基于土弹簧壳耦合模型,考虑管土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分析逆断层错动作用下大口径薄壁管道的力学响应,结合大口径薄壁管道的结构特点,研究了断层位错量变化时管道截面椭圆化变形与应变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断层位错量较大时,大口径薄壁管很快进入非线性状态;在断层错动作用下,管道不仅会产生弯曲变形,而且截面会产生椭圆化变形;大口径薄壁管抵抗逆断层压缩载荷的能力较弱,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让管道受压.研究所得结论可用于大口径薄壁管道抗灾设计与防治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6.
<正> 迪纳利断层系共分两段;迪尔塔河以西为麦金利河道,迪尔塔河以东为多尔顿-沙克瓦克断层,这两段的几何形态几乎呈完整的小圆环状。根据刚性板块构造,这种几何形态可以解释沿这些断层发生的右侧滑动。它们的旋转极点在阿拉斯加湾,分别位于北纬59.63°、西经147.38°以及北纬50.38°,西经154.02°。有一个模型认为自38百万年以来这两条断层同时发生过运动;根据这个模式推测在这两条断层的交界处还存在第三条断层,而这条断层必然是一个板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东南麓有两套薄皮构造,以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韧性-半韧性薄皮构造和以逆冲推覆为特征的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后者可划分出六个一级薄皮层片体,总体上呈倒序迭瓦状结构.地球物理资料等证实大别地体仰冲于扬子地体之上.两者是以缓倾角断裂为边界的斜接碰撞,其南界为郯庐断裂南端、襄广断裂南东段及其间的隐伏拆离断层,主拼贴断裂在地表分枝为数条层滑-逆冲断裂.主体碰撞时代为225-75Ma,最终拼贴时代可延续到33~23Ma.韧性-半韧性薄皮构造形成于碰撞中、晚期,而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则形成于碰撞末期及后造山期.在扬子地体俯冲过程中,俯冲于大别地体之下的盖层层片体被逐片“铲出”,呈上老下新的迭瓦状结构.广泛发育的薄皮构造调节了地体碰撞拼贴造成的强烈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次破裂,其性质为角度较低的逆断层,破裂未通到地表,没有形成连续而规模显著的地震断层,但存在断续的地表形变,如公路10~20 cm的垂直位移等,显示地壳缩短及次级构造的微弱变形。本次地震形成了滑坡、崩塌、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除了同震形成的滑坡和崩塌,震动和变形造成岩土体的松动和不稳定,震后地质灾害成为灾区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对与构造密集带内深部逆冲断层有关的变质晕所作的构造和成分分析证明,逆冲断层作用对变质过程的影响有如下表现:产生同期的逆向变质分带热晕;在发生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时控制逆冲断层带内流体的P-T条件。蛇绿岩质和硅铝质外来岩体下方逆向变质分带热晕的构造和成分特征以及理论模拟和试验模拟资料表明,产生该类变质作用的热源只有一个,即力学性质的热,并且与外来岩体的类型无关。当构造密集带受到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时,由于流经狭窄推覆“面”的流体压力下降。该推覆面的局部压力可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