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利用为例,不同封场时间的填埋场(单元),其土地利用的用途不同;填埋场土地用于种植植物,不仅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脱水污泥在美人蕉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脱水污泥施用量分别为0,165,330,495和660 t/hm2时对美人蕉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污泥的施用和美人蕉的种植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污泥的施用量为660 t/hm2时,美人蕉无法生长;当污泥的施用量在165~495 t/hm2时,美人蕉获得了良好的生长响应. 污泥的施用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但通过美人蕉的种植,可以降低土壤中的w(Cd)和w(Ni),以及部分降低w(Zn),说明美人蕉可以用于污泥的修复研究;污泥的施用还增加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能够改良贫瘠土壤.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湖泊底泥、矿化垃圾、覆盖土和好氧污泥4种填埋场周边易得基质为分离源,采用驯化、传代培养、甲烷氧化能力及适应性等方法进行了适合于填埋场覆盖层应用的甲烷氧化菌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从好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甲烷氧化菌较其它分离源得到的甲烷氧化菌具有更高的甲烷氧化活性(2461.29μg·h-1·g-1,以每g干污泥每小时氧化的CH4量(μg)计,下同)和甲烷氧化速率增幅(1045.56μg·h-1·g-1,以每g干污泥每小时氧化的CH4量(μg)计,下同),接种后能显著提高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p0.05),且不受CH4浓度的抑制.源自好氧污泥的甲烷氧化菌具有生长迟滞期短、生长速率高等特点,对填埋场的甲烷削减更具适应性,有利于工程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土壤-植物中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阳和武汉市的4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研究了其中的生活垃圾、土壤和植物中的汞含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生活垃圾的汞含量分布极不均匀,浓度为0.170~46.222 mg.kg-1,几何均值0.574 mg.kg-1,一半以上的样品汞含量低于0.5 mg.kg-1,个别含量异常偏高,可能是被混入的含汞废弃产品污染了,而各个填埋场的垃圾汞含量几何均值相差不大。不同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壤的汞含量差异显著,反映了填埋场所在区域的土壤背景值以及垃圾填埋活动对覆盖土壤的污染程度,有时覆盖土壤的汞含量超过区域土壤背景值的2~23倍。填埋场附近的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的汞污染迹象。填埋场生长的植物因生活习性的不同汞含量分布特征也不同,无喙齿冠草为叶>根>茎,狗牙根和硬质早熟禾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随着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增长,附近生长的苔藓汞含量不断升高,封闭填埋场种植的玉米果实有一部分汞含量超过了食用标准,这些都说明填埋场的运行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垃圾特性分析及其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深圳市盐田区垃圾场处置工程陈垃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场内陈垃圾已基本腐熟,相对附近农田土壤,陈垃圾中的营养物质较高,接近但尚未完全达到农用垃圾肥标准,且铅含量超标2~3 倍,不宜进入食物链。但陈垃圾可用作市区绿化地带、公园、苗圃、林业等处的有机肥和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的表层营养土  相似文献   

6.
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与作绿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消纳是上海市环境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之一。中、轻度污染的疏浚底泥用作绿地用土是具有资源化价值的底泥消纳适用途径,为分析此途径的可行性。选择上海市典型中度污染河道底泥作了植物生长相关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特性(总量、浸出液浓度、分级提取比例分布)分析,并据此讨论了此类(中、轻度污染)疏浚底泥的绿地利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度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植物相关特性为:速效植物养分含量高,但阳离子交换容量低;总溶解盐含量高,但苏打盐和氯化钠含量低:重金属总量和浸出液重金属浓度低于国家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限值,但Pb和Cd的可交换态比例较高(24%和62%)。底泥综合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中度以下污染程度的上海市河道疏浚污泥具有作绿地用土必须的植物相容性,可用作绿地用土:但底泥的保肥能力较差,作绿地用土初期宜种植速生、需肥量大的植物,以控制植物养分流失;对于重金属、尤其是可交换态比例高的重金属溶出造成的环境影响,宜采用底泥施用量控制等手段对其不利影响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垃圾土上植物的生长与生态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粮食作物、蔬菜、牧草、草坪草与观赏花卉等植物在垃圾土上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各种植物在垃圾土上均可成活,且大部分植物生长快,有效成分含量高,但作物种子和苜宿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8.
粗放型绿色屋面填料的介质组成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昱霖  李田  顾俊青 《环境科学》2014,35(11):4157-4162
通过模拟降雨实验监测填料组成不同的绿色屋面模拟设施出水水质,研究粗放型绿色屋面设施填料组成对出水污染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出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不同形态的N、P以及COD;除COD外,出水中污染物浓度随累积降雨量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淋失效应;所有设施出水中重金属含量均较低,初期出水的平均浓度均达到饮用水标准.含有田园土、醋糟的绿化种植土出水营养物质淋失严重,在累计降雨150 mm情况下,设施出水TN、TP、COD平均浓度分别为2.93、0.73和78 mg·L-1,均超过地表水水质标准Ⅴ类的限值,添加水厂污泥可以有效地减少绿化种植土中TP的淋出且不影响植物对P的吸收;使用无机复合种植土的设施出水水质较好,但仍需要结合设施对水量削减能力和植物生长状况判断填料是否能够应用于粗放型绿色屋面.  相似文献   

9.
污泥的土地利用既能实现植物营养元素的回收利用,又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污泥资源化方式。将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以不同的比例施用于重度盐碱化土壤,进行了2次改良为期20个月的孵育试验,研究不同污泥施用量对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pH值和碱化度得到有效降低,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20个月内改良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较小。同时以小麦发芽和生长状况作为植物诊断指标,综合确定合理的污泥投加量为污泥占混合土质量的30%~50%。  相似文献   

10.
污泥通过好氧堆肥反应腐熟,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及降低重金属含量后达到农用标准,然后在温室大棚内进行种植实验,将堆肥按不同混配方式施入土壤中。研究污泥混配土中氮磷的变化表明:混配土中的总氮在种植过程中被作物吸收和自身流失,有一定程度降低;氨态氮经过转化和作物吸收,降低很快。混配土中总磷的含量在种植过程中基本不变,作物生长只需少部分磷,在温室中种植避免了磷的流失;速效磷的变化较为复杂,种植一段时间后,速效磷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