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港河是秦淮河重要支流,长期以来遭受严重污染。2006年4月份起对外港河进行了综合生态治理。在前期清淤和截污的基础上,7月份开始引种凤眼莲。在上游排污口附近和外港河河口段分别设置的4个生态区以及河面上布设的水面载体内全面放养以凤眼莲为主的浮水植物。经过5个多月的初步治理,外港河水体透明度从40cm以下提高到120cm左右,COD下降了70.4%,TSS、TN和NH3-N分别下降了39.6%、49.7%和21.8%。结果证明,凤眼莲在净化严重污染的河道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引种凤眼莲治理城市重污染河道是切实可行的;此外,用PVC管设计制作的水面载体来放养浮水植物可以点缀水面环境,美化城市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2.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南通市七条主要内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环境风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由重到轻排序均为: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任港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濠河、九圩港河、通扬运河属中污染Ⅲ级,任港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通启运河属轻污染Ⅳ级.内河底泥中毒性系数较大的总镉潜在生态危害排在首位,总镉应作为今后南通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防控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改善河道水质,逐步修复河道原有生态功能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上海市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实施的基础上,立项开展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实用技术研究。旨在通过选择苏州河上游区域某一自然河道,建立完整的滨岸缓冲带体系并进行现场试验,开展上海地区滨岸缓冲带的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工作,同时考察滨岸缓冲带生物栖息地功能、滨岸带景观功能和改善河流水质功能等方面的功效。文章阐述了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分析了基地选址及环境条件,从植被选择及其群落配置、坡度选择、取样管设置、面源污染防治试验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基地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杭州运河流域红旗河片区为例,探讨了城市河道流域片区生态治理的模式、设计原则和思路,分析了片区河道生态治理采用的技术与成效,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苏州河道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危及苏州城市的水乡形象,而且还严重影响苏州人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文章不仅介绍了苏州水环境,而且认为造成苏州河道受到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的大量排入和河道水体缺乏运动而引起的淤积停滞.并由此提出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消减排污总量、改变管理方式;加强河道持续整治:转变整治思路、建泵开闸、整治河床等治理对策,从而得出让水流动起来,恢复原本水清流畅的苏州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钱明  徐小刚  殷程鹏 《环境科技》2005,18(Z1):51-52
海安县城区地表水系为贯穿其境内的老焦港河、洋港河、翻身河(以下简称“三河”)构成。在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情况下,“三河”的污染却日益严重。“三河”水体常年间歇性变色,水色泛绿,继而出现混浊,整体呈均匀的灰黑色,并伴有腥臭味,严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分析了苏州城市河道污染特征,提出了城市河道外循环复氧生态修复技术。以苏州道官渎花园内河为例,通过物理-生物过滤前处理、外循环复氧、微生物降解、水体流态调控、演替式生态修复等核心技术创新,形成针对城市黑臭河道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一、平原水网地区城市水体的特点 平原水网地区河湖分布及其水文条件与城市发展和市政建设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平原水网地区的城市水体一般具有过境水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包括进水河道、市河(包括相沟通的湖泊及内塘)和出水河道三个组成部分,进水河道多位于城市市区的上游,水质较好,为城市给水的水源,出水河道一般位于市区的下游,起防洪和排污作用,市  相似文献   

9.
河流健康评价在城市河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具有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参数、河流生物5类一级指标及17个二级指标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2001~2005年间完成的53份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丽娃河及张家浜河流监测数据,从河流管理的现状评估、规划、后评估3个阶段,探讨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评估显示,整治前丽娃河流速、河床稳定性、河道护岸形式、大型无脊椎动物、氨氮等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规划评估表明,当前河流管理规划案例中,对河岸带状况、河流生物群落缺乏足够重视,河流廊道连续性及可达性等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后评估表明,张家浜综合整治在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质理化指标、河流生物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河道改变、河道护岸形式等个别指标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从河流健康视角审视河流管理现状,提出河流健康与河流管理的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主城区中东河随城市经济发展污染严重,水体呈现出劣Ⅴ类水质。研究通过对中东河引配水前后连续7年的定点水质监测,以期掌握引配水对中东河水质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引配水对中东河水质有明显改善,溶解氧浓度平均升高1~2倍,氨氮及总磷浓度分别下降60%及65%;在不考虑内外源性污染前提下,引配水量增大(日常配水量2倍)水体溶解氧增加13%,氨氮、总磷及高锰酸钾指数分别降低8%、3%及14%。河道沿岸偷排雨污合流及河道底泥分别是影响引配水持续改善水质的外源及内源因素,降雨期间,河道水体溶解氧急剧下降约95%,氨氮及总磷浓度则可分别升高90%、87%。研究结果可为持续改善中东河水质及河道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