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疏浚淤泥的固化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疏浚淤泥的工程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途径,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淤泥固化处理方法(即物理脱水固结、高温烧结和化学固化)及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和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经济、合理的固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处置疏浚淤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河湖环保疏浚处理工程会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底泥中含有氮磷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等多种环境污染物,若不予以合理的处理处置,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系统介绍了河湖疏浚底泥的化学组成特征,综述了河湖疏浚底泥调理、脱水、固化、稳定化、异位修复等常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总结了现有的河湖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并针对污染河湖疏浚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生态风险评估、新型处理技术发展和绿色资源化利用产业、质量基准和技术规范构建等方面展望了河湖疏浚底泥处理的后续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清淤产生的大量底泥未经有效处理即被作为渣土或者建筑垃圾随意转运和存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采用淤泥脱水固化技术,对淤泥进行处理,形成高强度的结构土,可作为路基填料、透水砖、河湖护岸和生态混凝土。该技术是一种生态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淤泥处置技术,实现了淤泥的原位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具有极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各种各样的疏浚工程产生的疏浚底泥量日益增加,以往的底泥堆放,吹填和抛海等常规处置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因而,疏浚底泥资源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总结了疏浚底泥资源化的途径,对土地利用、制造填方材料和建筑材料等资源化利用进行了讨论,并对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轻量化处理方法是疏浚淤泥的再生资源化处理方法之一,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作为轻质填土材料中的一种,疏浚淤泥EPS颗粒轻质土的压缩变形特性及沉降计算值得关注。在等向压缩试验基础上,分析了EPS颗粒添加量、水泥添加量、养护龄期对轻质土试样的压缩曲线、结构屈服应力、压缩参数等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污染底泥是水体最主要的内源,存在污染物二次释放的风险,而环保疏浚可以有效地清除污染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及其释放风险,因此近年来该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保疏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清除河流、湖泊(水库)水体污染底泥中累积的污染物,并对浚后污泥进行安全处理处置,为污染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发挥工程作用.作为湖泊、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疏浚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之一,也是湖泊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底泥疏浚同时也存在疏浚效果不理想、可能造成原位扰动与异地污染、改变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生态风险.研究显示,未来环保疏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包括:① 基于调查评估基础上的污染底泥分区、分类环保疏浚及处理处置研究;②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与区域生态修复一体化设计研究;③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浚后干化-处理处置-资源化集成技术研究;④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处理和资源化全过程监管评估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而大量的污泥需要处理又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只有将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才是污泥处理的最佳出路。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能够部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其资源化技术成为了污泥处置方面的热门研究方向。阐述了几种常见的较为有效的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衡阳平湖污染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种解决大量淤泥处理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进行环境疏浚的配套技术.通过在衡阳平湖对2万m3淤泥的固化处理和工程应用实践,探讨了环境疏浚的基本工艺并重点验证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污染淤泥处理的效果.另外,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可以快速稳定淤泥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而用于填筑用土,解决了淤泥的堆放占地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雷晓玲  丁娟  雷雨 《环境工程》2015,33(2):140-142,57
环保疏浚因能将水体的污染底泥彻底去除,消除影响水质的潜在因素,从而成为治理水体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环保疏浚工程中扰动污染底泥、污染底泥处置不当等会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各项减少底泥扰动以及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减少污染底泥扰动主要是通过改进疏浚设备工艺来实现,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环保疏浚设备是绞吸式挖泥船与环保绞刀。底泥的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改善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可变废为宝,增加资源,目前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填方材料、污水处理材料、制氢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清淤底泥、芦苇秸秆以及藻类物质是水源地水库生态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三类废弃物,对其进行高效资源化处理处置是水库实现生态循环的重要保证,对提升水库水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清淤底泥在农田、林地、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土地利用和制作建筑材料、填方材料等方面进行建材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现状,总结了芦苇秸秆在农业、养殖业、能源、工业原料等方向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及打捞蓝藻在厌氧消化、有用物质提取、饲料应用、好氧堆肥等资源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上述资源化技术在水源地水库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应用的适用性,指出土地利用是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最佳方式,好氧堆肥是芦苇秸秆和蓝藻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处置的主流技术;最后针对水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建立塔里木河上、中、下游各用水户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确定了上、中、下游各用水户的优先次序;在此基础上,用分解协调法建立起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分配两层模型,计算出2000年塔里木河沿岸地区在不同年型下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助于今后塔里木河沿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市区大气中NOx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平顶山市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系列资料,用三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确立了预测模型,并规定了机动车拥有量、交通干线总长度、车流量为三个自变量,预测2001年至2005年间的大气中的NOx浓度,为政府预防和治理城市大气中NOx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制革厂的清洁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选择南京制革厂推行低污染制革生产技术,采用在废液中投加氧化镁的方法将金属铬沉淀出来,得到的铬泥体积比通常用氢氧化钠方法要小得多,该方法可使废水中90%以上的铬回收利用,年产90万张猪革的工厂可获利22~27万元/年  相似文献   

14.
采用ADMS系列大气扩散模型对城市建筑密集区大气污染物铅垂方向扩散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前,以现场实测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中,采用ADMS-Urban扩散模型获取模拟计算结果、采用ADMS-Industrial扩散模型绘制相应的风场图。在特定的气象参数组合下,通过对敏感建筑各层不同高度处NMHC贡献浓度的模拟计算,得出相关规律,以此提出对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对其他建筑密集的城市区域的大气污染扩散研究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在我国已取得迅速发展。近10年来,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成了长期种质库2座,中期种质库10余座:国家种质库长期贮存上百种作物24万余份种质,隶属29科,164属,470多个种(亚种);在93个国家种质圃中,保存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2万余份种质。在种质保存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奥贝尔氧化沟在小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新文 《环境工程》2009,27(2):49-50
根据小城镇污水的排放特点和其经济、技术及管理状况,结合奥贝尔氧化沟的特点,实例说明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在小城镇污水处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洋河水库轮虫群落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矿区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已经给矿区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矿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不断下降,矿区生态系统正在发生退化。华东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煤炭产区,该地区为高潜水位区域,因此该地区的生态退化具有其独特性,地表塌陷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地面积水、水土流失等是引起这一地区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全球温暖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最新研究资料,综述并分析了全球温暖化与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指出近代全球大气CO2和CH4浓度显著增加,并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些温室气体的浓度上升与全球温暖化密切相关,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北极地区的夏季温度显著上升.通过分析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基本特征,发现北极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土壤碳库,占全球土壤碳库总量的237%—323%;虽然该系统目前起着大气CO2汇的作用,但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的气温上升将对北极土壤碳库和CO2的源汇功能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有限应变测量方法,结合不同变形特征分析认为,小寨组变形作用以挤压和简单剪切为主.根据磁性组构得出本区构造变形的最大压应力方向约为215°-226°,并且确认变形作用在一个大的构造旋回中至少经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