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2 运用条件为了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单件成本,大多数落料是通过高速机械压力机完成的。每分钟冲程数高达1200次的压力机常被采用。高速落料设备一般包括短冲程压力机,自动送料装置及设计成有底部也料功能的冲模。在大多数落料工序中,压力机速度受进料长度的所限,进料长度又取决于坯件规格、或取决于压力机功率与载荷之间的关系。复合模中落料  相似文献   

2.
食品加工类的工厂主要是:(1)罐头厂,(2)牛奶场,(3)酒厂,(4)屠宰场(包括家禽厂)及肉类包装厂,(5)制糖厂,(6)酵母厂,(7)其他如鱼、粮食、饮料加工厂。这些厂生产工艺通常包含下列工序:原材料的清洗,无用部分的去除,食品准备,包装。其废水和产物包括:原料中损落部分或所加工产品的损落部分,漂洗或涤水,冷凝或冷却水,输送水,加工水,地面和设备冲洗水,产品中的排出水,水池和大桶溢流水,产品的无用部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盐水入侵的背景下,探究湿地枯落物分解和CO_2释放对盐度和水淹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闽江河口湿地的短叶茳芏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盐度和水淹条件下枯落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盐度升高抑制枯落物的分解(p0.01),低盐(5)、中盐(10)、高盐(15)在非水淹条件下分别比对照(0)的失重率平均减少10.83%、17.93%和29.39%,水淹条件下平均减少24.18%、31.62%和47.46%.(2)对照组的枯落物分解速率为水淹条件(0.0070 d~(-1),t_(0.95)=0.76 a)大于非水淹条件(0.0051 d~(-1),t0.95=0.94 a),而处理组的枯落物分解速率和CO_2释放速率均呈现出非水淹条件大于水淹条件.非水淹的枯落物CO_2释放通量比水淹条件的增长7.05%~86.23%.(3)在枯落物分解95%的干物质的期间内,与水淹条件相比,非水淹对照组平均每g干物质释放的CO_2高于水淹对照组34.49%;然而,随盐度升高,非水淹条件下的平均每g干物质释放的CO_2受抑制.(4)盐度和水淹对枯落物残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4.82%和14.29%,对枯落物CO_2释放通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5.62%和6.13%.  相似文献   

4.
<正> 多布伦地区前寒武纪流纹熔接凝灰岩(图1,2),几年以前 Einarsson(1979)和 Lindroos 及 Smellie(1979)作过描述,它是由熔接的或部分熔接的流纹岩和火山灰落或火山灰流成因的凝灰岩组成。熔接凝灰岩单元约有60米厚,延伸长度达4到5公里,包括三个主岩流,各岩流均被1到10米厚的砾岩层隔开。底部岩流分布范围最广。而整个单元在横向上向东尖灭。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瓯江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分布及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虎  黄福义  苏建强  洪有为  俞慎 《环境科学》2015,36(12):4659-4666
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在生物地球化学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流是关系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生态系统,蕴含大量氮循环功能微生物.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 PCR)技术对沉积物AOA、AOB群落进行结构和丰度分析,在瓯江感潮河段尺度上探究AOA、AOB分布规律及影响AOA、AOB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因素.结果表明,AOA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为NH+4和TS;AOB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序列分析比对表明AOB分为Nitrosospira和Nitrosomonas,其中90%序列为Nitrosospira,EC、p H、NH_4~+、NO_3~-、TC和TN是影响AOB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总硫(TS)和电导率(EC)分别是影响AOA和AOB多样性的主要因素;AOA丰度显著高于AOB;EC、NH_4~+-N和NO_3~--N是影响AOA和AOB丰度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表明,瓯江感潮河段沉积物中AOA和AOB群落结构和丰度均显著受环境因素影响,AOA在表层沉积物氨氧化过程中可能占主导位置.  相似文献   

6.
秦红  任庆水  杨文航  李昌晓 《环境科学》2017,38(5):2065-2073
为研究人工植被恢复后消落带土壤放线菌群落多样性特征,以三峡库区典型城市消落带重庆江北嘴大剧院消落带和乡村消落带忠县汝溪河流域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原位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利用限制性末端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消落带人工恢复植被土壤不同土层的放线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三峡库区城乡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后的土壤放线菌多样性有差异,表现为城市消落带土壤放线菌多样性高于乡村消落带土壤(P0.05),特别是在表层土壤.(2)在城乡消落带中,林地土壤放线菌多样性高于草地,且在土层之间放线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3)三峡库区城乡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后的土壤放线菌优势种有差异.(4)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蒙特卡罗置换检验(Monte-Carlo permutation test)表明,城市消落带中含水量、速效氮含量显著影响放线菌群落多样性;乡村消落带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影响放线菌群落多样性.结论表明在消落带人工植被修复后,城市消落带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均高于乡村消落带,这有可能是人为干扰和土壤养分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7.
(一) 前言枪底把是手枪的主件,锻件的形状如图一所示。该锻件传统和习惯的锻造方法是采用锤上模锻。从锻件图可以看出,虽然锻件的重量不大,但承锻面积却不小,尤其是在平面方向的分布广泛,而且极不规则,这就给较为准确地确定计算毛坯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制坯工步后所得到的粗坯也难以较为  相似文献   

8.
干湿交替改善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文章系统分析了2013年冬季表流湿地在干湿交替的落干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OM)和氮(N)磷(P)含量的变化以及对营养元素的吸附和蓄积能力。结果表明,表流湿地正常运行时,小范围的水深差异对经历落干过程的土壤OM、N和P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影响;在干湿交替的落干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值,土壤对氮素的缓冲能力和对磷素的蓄积能力均明显增强。因此,落干能够明显恢复表流湿地土壤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陆源氮输入是三峡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源氮在消落带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是决定其进一步向三峡水体释放的关键.为此,以三峡典型土壤-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4种氮输入〔分别添加NaNO3、NH4NO3、(NH4)2SO4、CO (NH2)2〕和淹水-落干两个水文条件处理,利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土壤氮赋存形态含量,分析氮添加类型及水文条件对消落带紫色潮土氮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3、NH4NO3、(NH4)2SO4和CO (NH2)2添加下,土壤培养结束后,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在落干期分别为93.88、79.42、59.02和46.80 mg/kg,在淹水期分别为65.60、56.95、42.46和32.94 mg/kg;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在落干期分别为122.18、126.21、137.53和148.19 mg/kg,在淹水期分别为142.22、149.09、156.43和161.76 mg/kg;IEF-N含量变化占比在落干期分别为45.20%、35.56%、21.96%和13.82%,在淹水期分别为36.57%、30.80%、16.21%和7.26%;OSF-N含量变化占比在落干期分别为12.33%、15.02%、22.57%和29.68%,在淹水期分别为16.76%、21.84%、26.73%和30.29%.落干期和淹水期,IEF-N含量及其变化在氮添加总量中的占比均表现为NaNO3添加下最高、CO (NH2)2添加下最低,且落干期大于淹水期;OSF-N含量及其变化占比则与IEF-N表现相反.落干期和淹水期,外源氮主要表现为向OSF-N转化,此外,外源氮在落干期还存在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转化的过程.研究显示,控制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氮输入(特别是硝态氮)是预防三峡水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拉深前期发生的平板坯逐渐包满凸、凹模园角的包角过程中,拉深力逐渐达到(或相当接近)最大值,最薄的截面也基本形成,因而是重要的变形阶段。本文根据变形特点,将板坯划分为三个变形区分析包角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藉助计算机,用逐点递推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模拟湿地水分变化对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5年5月-2006年9月,利用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洼地的自然水分梯度作为水分变化研究的替代系统,结合分解袋法,模拟研究了湿地水分变化对典型草甸小叶章(TMC)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MMC)枯落物分解及氮动态的可能影响.试验沿水分梯度设漂筏苔草群落(PF)、毛果苔草群落(MG)、乌拉苔草群落(WL)、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XII)、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XI)和岛状林群落(DZL)6个分解小区.研究表明.水分条件对枯落物分解有重要影响,当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导致小叶章湿地形成积水环境后,TMC和MMC枯落物的失重率分别将增加4.33%-16.76%和24.84%-53.97%.分解速率将增加10.51%-32.73%和77.85%-93.92%,95%分解时间将减少0.72-1.85 a和3.67-4.05 a;TMC和MMC枯落物的氮含量及氮积累指数的变化较为一致.但不同小区间的变化模式差异较大.二者枯落物的氮在DZL、XI、WL、MG和PF小区整体上均表现处出释放累积的交替变化特征.但仍以释放过程为主.在XII小区,氮在整个时期一直表现为释放.C/N分解过程中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TMC和MMC枯落物的氮现存量分别为12.75 g·m-2和8.29 g·m-2.氮年归还量分别大于1.95 g·(m2·a)-1和2.25g·(m2·a)-1;温度对枯落物相对分解速率具有促进作用,水分条件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当分解环境的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枯落物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环境养分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实现长轴类锻件模锻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制坯工步和模锻方案选择的编程问題。文中叙述了曲线拟合的原理和方法,求出了制坯工艺和模锻方案选择图中经验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并给出了有关程序设计框图。  相似文献   

13.
石油污染土壤非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分析其石油污染状况。利用放线菌传统培养分离技术、荧光PCR检测技术以及放线菌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技术,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放线菌群落丰度及其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导致了土壤放线菌群落丰度降低,而荧光PCR检测较传统的培养分离技术,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土壤放线菌群落丰度。同时,放线菌16S rDNA克隆文库结果显示油污土壤非培养放线菌主要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地嗜皮菌属(Geodermatophilus)和乔治菌属(Georgenia)等8个类属,其主要种属与目前报道的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的放线菌类群较为一致。该研究为从非培养放线菌角度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枯落物(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外源氮输入(N1、N2分别为6、12g·m-·2a-1)对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酶活性的影响,并设置对照区(N0,0g·m-·2a-1)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枯落物最初分解的2个月里,氮输入会抑制蔗糖酶活性,尤其是低氮输入(N1)抑制作用显著(p<0.05),2个月后,氮输入显著促进了该酶活性(p<0.05);;氮输入除在160d时抑制了淀粉酶活性,其它时期均促进了该酶活性,且高氮输入(N2)促进作用显著;;氮输入提高了枯落物分解前2个月的脲酶活性,而在分解后期,低氮输入抑制脲酶活性,高氮输入则主要表现为促进脲酶活性;;低氮输入提高了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前2个月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后表现为抑制,高氮输入则只在分解后期(160d)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其它时期均表现为促进.总体而言,氮输入促进了蔗糖酶、淀粉酶活性,而对于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来说,低氮输入抑制了酶活性,而高氮输入则表现为促进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淹水-落干循环及季节性温度升高耦合过程对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氮矿化的影响,根据野外调查,选取三峡支流澎溪河上游和下游两个水文断面,150、160和170 m这3个水位高程的沉积物样品,根据库区水文和气温特征,进行淹水-落干控温培养,分析沉积物氮矿化速率和累积量变化.结果表明与低水位高程相比,高水位高程(170 m)消落带总氮和铵态氮含量相对较低,而硝态氮含量较高.沉积物净氮矿化累积量和矿化速率均表现为落干期高于淹水期,且不同水位高程净氮矿化速率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落干期净氮矿化累积量与沉积物总碳含量和碳氮比显著正相关,而淹水期与之负相关(P0.001).沉积物净氮矿化速率在落干期对温度升高敏感(Q_(10)1),而淹水期低水位高程对温度升高不敏感(Q_(10)1).可见,冬季淹水期温度升高对氮矿化影响较小,氮累积且释放缓慢.夏季落干期温度升高加速了氮矿化过程,增加了二次淹水后无机氮素输入水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受三峡大坝季节性“蓄水-放水”影响,三峡库区消落带每年呈“淹没-落干”周期性变化,库区内有机质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也随之改变.基于此,于2018年3月和9月带采集淹没期和落干期表层沉积物成对样品(n=16×2=32),GC-MS分析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未分离复杂混合物、藿烷和甾烷),探讨不同时期有机质时空变化与来源组成.结果表明,落干期和淹没期正构烷烃(C10~C40)浓度分别为(14.09±4.05)μg/g和(16.25±3.91)μg/g,UCM为4.28~28.62μg/g,表明存在石油烃类污染.正构烷烃短链与长链比(L/H)在落干期和淹没期平均值分别为(0.90±0.56)、(0.74±0.15),指示落干期为低等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有机质输入,淹没期则以陆源输入为主.碳优势指数CPI平均值分别为(1.66±0.32)、(1.70±0.33),指示化石燃料与高等植物的混合贡献.正构烷烃主峰碳数(Cmax)与浓度特征揭示落干期藻类、细菌和水生植物源输入比淹没期高.库区上游多以水生、高等植物源为主,而下游则以细菌、浮游藻类低等输入居多.藿烷类(C27、C29~C32) Ts/Tm,C31(S/S+R)以及甾烷类(C27~C29) C29ααα S/(S+R)比值结果均可指示高成熟度石油烃输入.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落干期以石油源和水生、陆生植物源混合输入为主,淹没期以低等生物与水生植物混合源输入居多.本研究探讨了季节性水位调节对消落带沉积物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机制,获得了示踪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库区生物标志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下料时,用得最多的是重量公差,其次为长度公差。前者用于坯料大部分或全部长度要变形的情况,后者用于坯料大部分长度不变形的情况。众所周知,各厂在规定下料公差时,至今仍采用以下原则:重量公差按坯料轻重决定,即坯料越重、公差越大;长度公差按坯料长短决定,即坯料越长、公差越大。我们在长期使用中发现此法不合理.如同为30~(+0.3)公斤的坯料,在弓形锯床上下料,当坯径为φ100时,0.3公斤的公差很容易就达到了;若坯径为φ200,就很难达到。长度公差也是  相似文献   

18.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生物群落的溯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张冰  吴林蔚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19,40(8):3699-3705
为深入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系统地分析了全国15个城市WWTPs中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AS)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可能的微生物来源.结果表明,15个城市AS群落中相对丰度超过0. 1%的微生物(门水平)共有10种,包括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Chloroflexi等,优势门的相对丰度之和占AS群落总丰度的94. 53%~97. 04%. AS群落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地理因素影响:超过3 000个OTUs只广泛存在于某一个城市的WWTPs中,且接近中国大陆两端的哈尔滨和三亚拥有更多的独特OTUs;同为沿海城市的三亚和大连,其WWTPs中的特征微生物组成最为相似,而成都和重庆WWTPs中未检测到特征微生物.溯源分析的结果表明,AS群落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WWTPs的进水性质及所在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具体地,植物及土壤来源微生物在不同城市AS群落中均占有较高比例;淡水来源微生物在淡水资源相对较多的南方区域AS群落中所占比例较高;除三亚外,每个城市AS群落中都检测到一定量的工业废水来源微生物,这与城市WWTPs处理部分工业废水有关;而人体肠道微生物在各城市AS群落中的占比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沉积物甲烷产生潜力与产甲烷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长江口沉积物产甲烷潜力及其产甲烷菌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甲烷排放速率为4.15~7.12 nmol·g~(-1)·d~(-1),且表现出厌氧区高、丰氧区低的特点.甲烷产生潜力为丰氧区大于厌氧区,说明甲烷在水体中氧化是减少甲烷排放的重要环境过程.研究区沉积物中产甲烷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厌氧区沉积物产甲烷菌的优势群落为Methanococcoides(拟甲烷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和Methanosaeta(甲烷鬃菌属),丰氧区沉积物为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鬃菌属)和Methanocella(甲烷胞菌属),因而缺氧过程会对产甲烷菌群落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估算发现,研究区甲烷的排放量为2487~6819 t·a~(-1),表明长江口是甲烷排放的净产生源.因此,由缺氧过程导致的河口环境因子变化会影响甲烷的代谢循环过程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对河口生态系统甲烷排放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期性和长程相关性是河川径流序列演变和波动的重要特性.论文以泾河流域杨家坪、雨落坪和张家山三个水文站1956—2001 年天然径流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谱周期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天然径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张家山、杨家坪和雨落坪站的天然径流序列均为“白噪声”过程,且具有0.05 置信水平下显著的2.2 a 周期,径流量与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② 三个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具有相同的标度不变区间(τ介于6~30 个月),标度指数α分别为0.549 3(张家山)、0.555 2(雨落坪)、0.554 9(杨家坪),均大于0.5,表明三个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具有长程相关性(持久性),可能影响着径流2.2 a显著周期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