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渗析在丙烯酸丁酯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渗析法预处理丙烯酸丁酯生产废水,可将废水中的有机酸盐浓缩回收,同时大大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重点研究了淡水浓水初始体积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电渗析过程中水的迁移.实验确定了淡水浓水的最佳初始体积比为5∶1,此时对COD为61 650 mg/L的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9.5%,脱盐率在99.5%以上,同时可将废水的...  相似文献   

2.
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预处理工艺,构建了MBR-纳滤组合系统并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大型超市废水的处理,考察MBR作为纳滤预处理的可行性,评价纳滤膜的出水水质,分析不同操作模式和不同进水水质对纳滤膜的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MBR作为纳滤的预处理是完全可行的。MBR-纳滤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出水平均值:浊度0.09~0.44 NTU,电导率553.7~902.3μS/cm,TOC 1.75~5.57 mg/L,TN 1 1.3~12.5 mg/L,TP0.2 mg/L;MBR-纳滤组合工艺处理超市废水的出水平均值:浊度0.075~0.26 NTU,电导率143.2~388.9μS/cm,TOC 2.71~5.03 mg/L,TN为1.6~3.3 mg/L,TP0.2 mg/L。纳滤系统的出水水质低于城市生活饮用水标准中绝大多数常规检测项目中所规定的限值,也可满足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纺织业轻洗工段中的洗衣废水中含有柔软剂等有机物以及少量盐分,排放后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本实验通过微氧水解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和纳滤系统对洗衣废水进行处理,废水pH为7.46,浊度为224 NTU,COD为845 mg/L,电导率为912 μS/cm,经过该系统处理后,出水pH为6.4,浊度几乎为0 NTU,COD为10 mg/L,电导率为70 μS/cm,达到了洗衣工艺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纳米SiO2改性聚偏氟乙烯(SiO2/PVDF)离子交换膜电渗析处理单组分电解质溶液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操作条件下,SiO2/PVDF离子交换膜的极限电流密度和脱盐率均大于未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离子交换膜。SiO2/PVDF离子交换膜的极限电流密度随着淡水流量和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SiO2/PVDF离子交换膜的脱盐率也相应增加;随着淡水流量增加,脱盐率会逐渐降低。为使SiO2/PVDF离子交换膜用于电渗析过程获得良好的脱盐效果和节约能量,NaCl质量浓度为500mg/L时电流密度应控制在1.17mA/cm2。  相似文献   

5.
采用“UF-RO-NF”中试装置处理电镀镍漂洗废水,在周期运行的工况下,考察其浓淡水回用效果以及膜通量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该套系统淡水COD、Ni离子、电导率的平均值为70.6 mg/L、2.93 mg/L、91.1μs/cm^2,远低于该生产车间镀镍漂洗水,可以回用。浓水COD、Ni离子、电导率相对于漂洗水均有4倍以上的浓缩效果,具有一定的回用价值。整个系统在试验运行10个周期内膜通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某油田产生大量的稠油废水,而蒸汽开采石油又需要足够的洁净水,两者的综合效应导致水资源的短缺。为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计了一套20 m~3·h~(-1)的机械蒸汽压缩(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MVC)工艺回收废水的装置。该系统能利用稠油废水的低温废热,具有运行能耗低,而且对废水水质进口要求低。系统出水冷凝水的水质参数为:总硬度≤182.30 mg·L~(-1)、 Cl-≤10.00 mg·L~(-1)、 Ca2+≤1.00 mg·L~(-1)、含油≤2.00 mg·L~(-1)、电导率(25℃)≤60.00μS·cm~(-1)、二氧化硅≤3.50 mg·L~(-1),满足注汽锅炉给水的质量标准。通过对MVC工艺运行结果的分析,阐述稠油废水沸点升高、浓缩倍数、冷凝水水质、污垢等因素对MVC工艺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冷凝水水质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上述研究结果为大规模治理稠油废水,实现零排放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SBR工艺用于焦化纳滤浓盐水生物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化废水超滤/纳滤/反渗透的"三膜法"深度处理工艺产生的高电导率纳滤(NF)浓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脱氮工艺对NF浓盐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总氮(TN)的去除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BR脱氮工况为进水5min,缺氧搅拌8 h,好氧曝气12 h,静置2 h,出水5 min,闲置1 h 50 min,污泥浓度(MLSS)为3 000 mg/L左右时,TN平均去除率为45.45%,COD平均去除率为45.36%。通过烧杯实验研究了不同C/N比对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及其中氮形态的变化,在C/N为4∶1时,出水TN可降低至14.8 mg/L,其中NO-3-N为5.0 mg/L。研究结果证明,SBR可将电导率为12 000~16 000μS/cm的焦化纳滤浓盐水TN降低至1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8.
超滤/反渗透双膜技术深度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由于印染废水具有高盐度,可生化性差,使常规方法难于处理完全.采用超滤和反渗透双膜技术处理实际印染废水,考察了不同超滤膜对废水的预处理性能,研究了BW30和CPA2两种反渗透膜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分析了相关膜通量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超滤能有效地去除废水浊度和大分子有机物,为反渗透提供良好的进水水质.两种反渗透膜的产水化学需氧量(COD)均小于10 mg/L,电导率小于80/μS/cm,其对有机物和盐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9%和93%以上,显示该产水能回用于大部分印染工序.BW30膜产水水质稍好于CPA2,但通量低于CPA2.  相似文献   

9.
运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电镀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于近年内建成运行的3个工程实例,分析和讨论了膜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结合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电镀废水被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电镀综合废水经超滤(UF)净化、反渗透(RO)和纳滤(NF)两段脱盐膜的集成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回用水标准,RO和NF产水水质电导率分别低于约100和1 000μS/cm,COD分别为约5和10 mg/L;镀镍漂洗废水通过RO膜后,镍的浓缩倍数高达25倍以上,实现镍的回收,RO产水水质达到回用标准。投资与运行费用分析表明:工程运行1年多即可收回RO浓缩镍的设备费用。此3项不同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工程实例,为进一步开展膜技术治理工业废水提供了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由逆电渗析(RED)技术与电絮凝(EC)技术结合构成由盐差能驱动的RED-EC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模拟乳化油废水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电絮凝器电极材料、极板间距、支撑电解质浓度、废水初始pH及温度变化对乳化油废水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铝阳极材料相比,采用铁阳极材料的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具有更高的除油率。极板间距和含油废水参数(电导率、初始p H和温度)变化会对耦合废水处理系统的除油率产生影响。过大或过小的极板间距均对系统的除油率不利,在所研究的系统中,电絮凝器极板间距为1 cm时最佳。当废水的电导率很低时,系统的除油率也较低,适当增加支撑电解质可以迅速提高系统的除油率。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系统的除油率较高。温度越高,系统的除油率也越高。在实验范围内,对总量为2 L、质量浓度为1 g·L-1模拟乳化油废水经60 min絮凝处理后,除油率可达98.39%。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废水COD、TOC与Cl-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盐化工废水(A)、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水(B)、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C)、采油废水(D)4种不同来源废水进行为期15 d的采样监测,测定了其COD、TOC和Cl-浓度,分析比较了3种废水指标之间的关系,其中COD分别使用重铬酸钾法、氯气校正法和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3种方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废水Cl-浓...  相似文献   

12.
多孔铁-碳-稀土合金填料对高盐废水中氯离子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盐废水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的难点,主要研究了不同因素下多孔铁碳合金填料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及Cl-的去除机理。在进水pH为2,停留时间为60 min,Cl-浓度20 000 mg/L条件下进行实验,通过静态实验和连续实验确定Cl-主要去除途径为微电解过程引起的填料吸附。这种合金填料对实际高氯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针对变性淀粉废水,在最优条件下填料对废水中氯离子有较强的吸附去除能力,同时COD去除率能达到57%,废水的可生化性得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工艺(HP)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与活性污泥工艺(ASP)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P对石化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略好于ASP,而对NH3-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ASP.另外,两种工艺对硫化物和油的去除效果类似.提高进水负荷时,HP表现出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以2L/h连续运行时,石化废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氯化铁改性天然沸石进行地下水除氟效果的研究,考察了地下水中4种阴离子Cl-、HCO3-、SO24-和PO34-对该改性沸石除氟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除氟机理和表面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氟浓度不同的水样,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剂对氟的去除率逐渐下降。Cl-对吸附剂除氟效果影响较小,氟去除率降低较慢;随着HCO3-浓度的增大(由100 mg/L到1 000 mg/L),水样pH由8.42缓慢升高到9.52,而氟去除率则由70.36%缓慢下降到56.73%(2mg/L);SO24-及PO34-对改性沸石除氟效果影响较大,氟去除率降低较快,且PO34-的影响大于SO24-。可以得到载铁活化天然沸石对4种阴离子的吸附顺序为:PO34->SO24->HCO3->Cl-。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法处理高钙废水中污泥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级SBR法处理模拟高钙废水,研究了活性污泥法处理高钙废水的过程中钙离子对COD,MLVSS,MLSS,SVI,污泥增长速率,污泥形态结构及生物相的影响,揭示活性污泥法处理高钙废水的过程中污泥量巨大的原因。采用逐步增加钙离子浓度的方法,检测到在污泥培养期([Ca2+]=0 mg/L),COD去除率为98.1%,MLVSS和MLSS稳定在4 900~5 500mg/L,污泥增长速率为67 mg/(L·d),SVI为55~60 mL/g;在驯化处理期([Ca2+]=120~2 400 mg/L),COD去除率降至87.37%,MLVSS降至2 500 mg/L,MLSS增加至19 300 mg/L,污泥增长速率为212.31 mg/(L·d),SVI降至25 mL/g;在冲击期([Ca2+]=4 000 mg/L),COD去除率降至69.23%,MLVSS降至1 600 mg/L,MLSS迅速增加至24 200 mg/L,污泥增长速率为816.67 mg/(L·d),SVI降至14 mL/g。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絮体由松散变得密实,生物相由钟虫等指示性微生物变为不适应环境的胞囊结构。结果表明,随Ca2+浓度的增加,COD去除率下降,MLSS迅速增加,MLVSS和SVI急剧缩小,说明活性污泥中的活性微生物逐渐减少,而无机物组分逐渐增多;钙离子的加入促使系统碳酸平衡向右移动,使离子状态的钙大部分转化为难降解的碳酸盐,并附着于污泥絮体上,污泥绒粒被压缩,使污泥颗粒密实度及MLSS迅速增加,导致污泥排放量巨大。  相似文献   

16.
在污水处理领域同步除碳脱臭研究一直是个难题,本实验开发了一种新型同步除碳脱臭一体式A/O反应器,研究了该一体式A/O反应器处理不同碳硫比有机废水时的同步除碳脱臭功能。结果表明,碳硫比为30∶1时,即进水SO24-浓度为133 mg/L,该反应器总COD去除率可达到95%。在进水SO24-浓度不大于400 mg/L时,中间产物臭气硫化氢气可以完全去除,实现了同步除碳脱臭的功能,减少了在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大量臭气的排放。微生物学角度分析,表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硫细菌。  相似文献   

17.
钡盐共沉法处理酸性含铅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酸盐、氯化物复杂体系含铅酸性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并且不易处理.采用钡盐共沉法对含铅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钡盐共沉法可有效除去废水中的铅,但除铅效果受铅与废水中氯离子络合程度的影响,而受反应时间、温度、陈化时间的影响较小,容易实现工业化.采用钡盐共沉法处理硫酸盐氯化物复杂体系酸性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含铅量远低于0.5 mg/L.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稀土废水MAP沉淀法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预处理后的稀土生产废水,其氨氮浓度大幅降低,但并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中氨氮浓度限值。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BBD),取pH、n(Mg):n(N)、n(P):n(N)3因素,采用Design-Expert 8.0.6,建立合适的剩余氨氮浓度及剩余总磷浓度模型,得到回归方程,并分析模型各项指标,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剩余氨氮浓度及剩余总磷浓度的影响。利用预测模型预测最佳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验证预测结果,并对沉淀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显示,二次响应模型适用于剩余氨氮浓度及剩余总磷浓度,2个模型均拥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可信度及精密度,最优反应条件为:pH=9.88、n(Mg):n(N)=1.50:1、n(P):n(N)=1.38:1时,剩余氨氮浓度为46.58 mg/L,剩余总磷浓度为7.85 mg/L。在最优条件下所得到的沉淀物并非纯净的MgNH4PO4·6H2O,还有Mg3(PO42·22H2O生成。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废水碱回收与生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抗生素废水难以生化处理的难题,采用废碱液回收利用和生物强化处理的技术手段对废水进行了资源化小试研究。结果显示,经碱液回收后出水的COD、SS、硫酸盐和含盐量分别由13 925、45 700、417和29 900 mg/L降到了2 400、86、25和402 mg/L,色度也由6 000倍降到了5倍;经与综合污水混合后生化强化处理,出水COD、色度和硫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1%、84%和96.5%,处理效果理想,资源化技术处理废水可盈利54.19元/t,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方解石对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100目天然方解石为实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浓度磷的去除效果实验和动态实验研究了其对磷的去除性能,并研究不同pH值下方解石对磷的去除效果。对不同pH值下方解石对800 mg/L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对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在初始pH值为4.9(平衡pH值为6.4)时去除率最高,对磷的去除率达到31%;对pH范围4.5~4.8内不同浓度的磷的去除效果实验表明,方解石对高浓度的磷去除效果较好,对100 mg/L的磷去除率为20%,对1 600 mg/L的磷去除率达到49%。在酸性条件下,方解石对磷的去除机理为Ca2+与HPO24-的化学沉淀过程。动态实验表明,填充高度为25.4 cm及填充直径为10 cm时,方解石对流速为66.85 mL/min,浓度为100 mg/L磷的去除效果较差,5 min时出水去除率为64%,再生后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前10 min去除率在90%以上,理论最大去除量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