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液水煤浆技术在造纸黑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新的造纸黑液治理技术,即用造纸黑液制造黑液水煤浆通过燃烧实现造纸行业黑液无害化的目的。通过分析黑液水煤浆燃烧 残渣的成分和现场燃烧排气检测,探讨了燃烧残渣的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种适合西南地区的清洁燃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燃烧技术 ,具有独特的燃烧特性和良好的污染控制特性 ,是一种适合西南地区的清洁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3.
催化燃烧是实现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效燃烧的一种处理技术,文章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催化燃烧工艺的研究进展,比如固定床催化燃烧技术、整体式催化燃烧工艺、流化床催化燃烧反应工艺和流向变换催化燃烧与吸-放热耦合反应工艺,并在最后指出了今后催化燃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SO2治理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红 《陕西环境》2000,7(4):33-35
该文分三类介绍了我国SO2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即燃烧前脱硫技术、燃烧中脱硫技术和燃烧后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能源专家鲍云樵在《科技与企业》撰文指出: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给现代社会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化石燃料有限、滥用化石燃料污染环境和使全球变暖则是全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鲍云樵提出,当代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以及开发各种节能储能和能源新技术。一、开发推广洁净煤技术煤炭利用各环节的净化和减轻污染的技术即洁净煤技术。燃烧前的技术包括:选煤、型煤、水煤浆。燃烧中的技术包括: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增压流化床燃烧。燃烧后的技术:烟气净化、灰渣处理…  相似文献   

6.
技术信息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半湿式焚烧处理技术 半湿式燃烧技术就是带水燃烧和水能参与燃烧,与传统的焚烧技术、湿式燃烧技术相比,半湿式燃烧技术既不需将废水全部蒸干,又不需另外的热源,也不需耐高温耐腐蚀的钛合金高压容器和催化剂,反应温度较高,便于热能有效利用。废水无害化处理技术及设备、高效喷雾装置等为半湿式燃烧技术奠定了基础。 废水的半湿式燃烧处理技术就是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将高浓度有机废水配制成为混合燃料用来烧锅炉产生蒸汽。特殊的炉型及燃烧条件容许混合燃料有相当高的含水率,且完全不造成二次污染,所产生的蒸汽与废水完全隔绝不会给设备与场所造成任何危害。它是一种运行费用低而有机物能源回收效率高的处理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半湿式燃烧处理技术是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它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对燃烧前、氧燃烧、燃烧后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比较,并讨论了不同捕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较好地弥补生活垃圾燃烧处理中的不足,并可以克服垃圾燃烧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垃圾处理的新型高温蓄热燃烧式垃圾焚烧炉,由主燃烧室、副燃烧室、空气回转式蓄热系统等组成,把层状燃烧和蓄热燃烧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垃圾减容和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介绍了此种焚烧炉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而且通过热态测试证实了采用该高温蓄热燃烧技术焚烧处理垃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除技术。目前二氧化硫的脱除技术有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三种。燃烧后脱硫技术又称为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有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三种,其中湿法应用最为广泛。NOx的控制技术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烟道气循环法、低NOx燃烧器法。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一种烟气脱氮方式。此外,还有SO2和NOx的一体化脱除技术。  相似文献   

10.
固定燃烧源颗粒物稀释采样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研究固定燃烧源颗粒物排放特征,研制开发了稀释烟道采样系统.该系统能模拟高温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冷却、稀释、凝结等物理化学过程,捕集燃烧源排放的一次颗粒物.详细阐述了采样系统的结构并对系统进行了检验.整个采样系统稳定度高,测量结果可靠,操作简便.采样系统小型化设计,适合于现场应用.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典型燃烧源颗粒物排放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1.
燃气火焰中热力型NOx以NO为主,以NO为主,燃烧温度对NO生成起决定作用,空气系数也主要通过改变燃烧温度影响NOx生成。燃烧温度大于1800K时,有较多NO生成。降低燃烧温度与保持高效燃烧相协调是控制NOx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露天焚烧及家庭燃用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利用建立的烟尘罩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我国典型的生物质燃烧方式—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秸秆的家庭炉灶燃烧,并对水稻、玉米、花生秸秆以及荔枝树、大叶榕、小叶榕等落叶的露天焚烧进行实验室模拟,实测了秸秆野外焚烧、落叶野外焚烧、秸秆炉灶燃烧等3种典型生物质燃烧类型排放的气相及颗粒相PAHs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本研究生物质露天焚烧PAHs排放因子高于大部分已有实验结果,秸秆炉灶燃烧PAHs排放因子亦高于大部分排放清单采用值.3类燃料燃烧排放PAHs的谱分布相近,均以中低环PAHs为主,中高环(4~6环)PAHs比例为22.2%~28.8%.采用某单一数值作为某类源PAHs特征比的取值,并将其运用于大气PAHs的来源解析可能会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本地化的秸秆露天焚烧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定量评估秸秆禁烧管控对东北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每年的秸秆焚烧集中期为春耕前(3月和4月)和秋收后(10月和11月).2017年秸秆焚烧集中期内,秸秆露天焚烧对东北三省的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4.01%和39.98%,农作秸秆露天焚烧是造成东北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相同气象条件下,2019年秸秆焚烧集中期,秸秆焚烧对东北三省大气中CO和PM2.5浓度的贡献率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58%和13.95%,表明2019年的秸秆禁烧政策有效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若东北三省均实施吉林省2019年的秸秆禁烧管控政策,则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将会进一步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size distribution were measured at Jhu-Shan (a rural site) and Sin-Gang (a town site) in central Taiwan during the rice straw burning and non-burning peri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accounting for a roughly 58% (34%) increment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due to rice-straw burning. Combustion-related PAHs during burning periods were 1.54–2.5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non-burning periods. The mass median diameter (MMD) of 0.88–1.21 m in the particulate phase suggested that rice-straw burning generated the increase in coarse particle number. Chemical mass balance (CMB) receptor model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pollution sources at the two sites were similar. However, ricestraw burning emission was specifically identified a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PAH during burning periods at the two sites. Open burning of rice straws was estimated to contribute approximately 6.3%–24.6% to total atmospheric PAHs at the two sites.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迫击炮弹烧毁的现状和流程,分析了典型迫击炮弹内部炸药的性质。并重点以53式82迫杀伤榴弹为例,详细介绍了其烧毁的具体步骤。同时指出了迫击炮弹烧毁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处理好报废迫击炮弹的烧毁问题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增设燃烧室、改进燃油喷嘴形式、烟气除尘方式 ,改变了燃烧状况 ,彻底解决了不完全燃烧现象 ,解决了冒黑烟及粉尘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模拟青海和西藏2种牛粪在民用炉具中的燃烧过程,采用稀释通道系统与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在线分析牛粪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电子秤实时记录燃料质量的动态变化,获得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序列与实时排放因子.结果表明,70g牛粪一次燃烧过程持续1100~1500s.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单峰分布;西藏牛粪在燃烧45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7.92×10-6;青海牛粪在燃烧40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6.01×10-6.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变化范围为40.74~156.88mg/g,趋势不同于VOCs浓度变化,随燃烧过程进行排放因子呈上升趋势.牛粪燃烧至3~4min左右,VOCs排放因子最低.甲醇、甲醛和乙醛3种VOCs排放因子占比最大,其中西藏牛粪燃烧3种VOCs排放占比分别为24.0%±1.9%、11.9%±1.8%和27.4%±1.4%,青海牛粪为22.0%±1.1%、13.3%±2.9%和17.7%±4.6%.本研究首次给出了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可为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建立和青藏高原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排放因子与颗粒物成分谱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2,他引:14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其颗粒物成分谱,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开放式燃烧源排放测试系统,选取小麦、水稻、油菜、豆秸和薪柴等5类典型作物秸秆,分别采用露天焚烧和炉灶燃烧2种燃烧方式,实测其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露天燃烧各类秸秆的CO、NOx和PM2.5平均排放因子约为28.7、1.2和2.65 g·kg-1,由于炉灶氧含量相对较低,燃烧不充分,其污染物排放因子总体高于露天燃烧,分别为81.9、2.1和8.5 g·kg-1.各类秸秆中,油菜的排放水平相对较高.含碳组分(OC和EC)是生物质秸秆燃烧产生PM2.5的主要组成,在露天燃烧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分别占(38.92±13.93)%和(5.66±1.54)%;炉灶燃烧中OC和EC分别为(26.37±10.14)%和(18.97±10.76)%.Cl-、K+等水溶性离子也有较大贡献,在露天燃烧中分别为(13.27±6.82)%和(12.41±3.02)%;在炉灶燃烧中分别为(16.25±9.34)%和(13.62±7.91)%.小麦、水稻、油菜和豆秸等作物秸秆露天燃烧排放颗粒物的K+/OC值分别为0.30、0.52、0.49和0.15,这些特征值可用于判断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受秸秆燃烧排放影响的程度,为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提供直接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配煤添加剂对燃煤烟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排放的污染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添加剂对煤炭燃烧的影响机理,指出配煤添加剂是改善动力煤燃烧的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燃煤排放的污染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添加剂对煤炭燃烧的影响机理,指出配煤添加剂是改善动力煤燃烧的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