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量化评价已建和拟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以实测运行车速数据和事故率数据为基础,根据公路空间属性的变化,采用不定长法进行路段划分。考虑不同路段车速协调性和连续性的需求,引入客货差极差比、车速降低系数、路段车速离散度等车速特征指标。通过对运行车速特征指标与事故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综合评价模型,同时结合事故多发点改善效果的显著性,确定我国高速公路安全性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太旧高速公路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有效地评价线形设计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道路行车安全性虚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在道路建成之前很难对设计道路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在介绍运行车速评价法、速度分布评价法、线形指数评价法和驾驶人工作负荷评价法等国外道路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速度降低因子、横向力系数变化因子以及路段间的加速度值等5个评价因子在内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并确定了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该方法的评价过程包括自行模式和互动模式.自行模式是在驾驶员模糊车速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预测路段的运行车速,从而进行线形的安全评价;交互模式主要是在虚拟仿真的基础上对道路、隧道、桥梁的交通工程设施、照明等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该评价方法可以在道路的设计阶段发现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通过修改设计或进行安全改善,提高道路的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区域性的四大安全生产指标进行宏观预测,建立了一个综合的预测模型.根据对安全生产状况影响的密切程度,应用统计的方法,计算了亿元GDP死亡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从而确定了四大安全生产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各预测模型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预测模型.通过灰色预测法的GM(1,1)模型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出各安全生产指标影响因素的预测值,再利用多元回归法可将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起来,通过曲线估计和转换后的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对区域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实例验证表明,减小第二产业比重,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适度控制城市率的迅速提升,并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提升医疗卫生水平,能降低亿元GDP死亡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测结果显示该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借助SPSS软件也具备较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为量化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对交通事故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引入事故修正系数(CMF)概念,提出基于CMF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验证事故数据服从零膨胀负二项(ZINB)分布,并标定10个不同线形组合路段的基本事故预测模型;在界定理想条件的基础上,借助优势比分析方法,建立10个不同线形组合相对于基本预测模型的CMF模型;通过弹性分析识别出对不同严重程度事故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以此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及线形组合的安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CMF能够定量反映不同线形组合的风险效应,且其值越高,事故率及事故严重程度可能更高;山区高速公路中,平曲线缓坡组合相对安全,平曲线陡坡组合、平曲线竖曲线组合均有较高的事故风险;平曲线与凹型竖曲线组合时的风险会略低于其与凸形竖曲线组合;控制纵坡度、减少平竖曲线的组合均有利于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5.
道路运营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从道路交通设施系统客观安全性和道路用户主观安全性的角度,应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运行车速预测方法、行车动力学仿真分析[空间视距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研究并分析车辆在自由流和非自由流两种状态下运营安全性,提出跟驰风险指数、变换车道风险指数、高速行车风险指数,建立了服务于道路安全运营管理的道路交通设施系统及其运营安全性的分析评价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6.
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通过对影响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因素的分析,采用目标分解法初选评价指标,确定公路景观与交通安全、景观与视觉、景观与生态环境协调性3个目标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建立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协调性指标权重分为价值量权重和信息量权重2部分,在序关系分析法基础上充分利用指标值信息,综合主、客观赋权法,建立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指标组合权重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客观有效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公路风吹雪自然灾害突发性、频发性强而传统单因素评价存在不足的现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公路风吹雪危险度的模糊综合模型,分析影响公路风吹雪危险的主要因素。为使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的关系更全面且系统,先综合考虑自然与人为2个方面的因素,共确定出10个主要评价指标;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求得各指标权重;然后结合隶属函数最大原则,对公路风吹雪危险度进行评判和预测。最后,采用该模型对新疆塔城S201线的典型路段进行危险度判断,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条高速公路近3年的事故数据及实时交通流数据,分析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速变异系数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建立了考虑交通流量、平均车速、车速变异系数、天气条件等多因素的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风险预测多元模型,并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实时行车风险指数TRI指标,制定了交通流状态实时安全性评价标准,最后给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混合交通状态下的实时安全风险评价流程。通过西攀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实时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航空工业企业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历史事故统计及调查问卷分析,确定评价分析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因素;建立较为完备的航空工业企业评价体系模型;对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航空工业企业评估指标的权重。应用实例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可以综合考虑影响事故各种影响因素,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被评价指标因素概况,易于实现计算机程序化,直观易懂,可操作性强,可在航空工业企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原公路线形对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生物反馈系统对急进高原公路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通过定量分析,分别建立驾驶员β频段脑电(EEG)信号变化值与试验路段海拔、道路线形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公路驾驶员行车时的β频段脑电信号变化值随路段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它与道路平曲线半径成负相关;纵坡度的变化对β频段脑电信号变化值的影响不显著,线形组合值的增加会导致脑电波频段功率值上升;海拔和线形组合值同时作用时,驾驶员的脑电波频段功率值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