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研究在道路突发危险场景下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不同警告方式对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利用自主开发的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测试软件,以计算机模拟与驾驶模拟器为试验平台,以实际驾驶视频为试验场景,选取操作准确率和反应时间为测试指标,分析不同警告方式下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警告可有效缩短应激反应时间;视听觉组合警告中,视觉警告占主导作用,听觉警告起辅助作用;在真实场景视频试验环境下,驾驶模拟器模拟试验的操作效果优于计算机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2.
道路条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道路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情况与道路条件安全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事故绝对数、事故率等统计数据.结果表明,简单的交通事故的绝对数反映的道路条件安全性不够准确;交通事故的事故率能够很好地反映道路路面、道路线形、道路横断面、道路交叉口以及道路照明等道路条件的安全性;其中路面摩阻系数是道路条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道路平纵曲线的重合对道路条件安全性的影响较大.揭示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与各种不利道路条件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证明了道路条件的安全性可以用道路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情况来分析与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道路安全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公路线形、交通环境与驾驶员的协调性实时检测的定量化评价方法问题,围绕虚拟现实技术和驾驶员道路安全感认知评价,在对210国道西万三级路典型路段建模生成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组织53名驾驶人员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对虚拟三级路进行现场认知评价试验.采用模糊统计的方法对评价试验得到的795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虚拟三级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采用计算虚拟和实测道路模糊评价隶属函数的贴近度的方法,与基于实际道路的三级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对比,证明虚拟现实技术在驾驶员道路安全感认知评价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安全性评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鉴于目前我国高等级道路事故多点(段)通常是车辆实际行驶车速远高于"设计车速"的道路路段这一共同特征,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提出评估道路路段的交通安全性时应引入"道路认知安全性"这一新评价指标,并从人-车-路-环境系统安全考量,对道路的"设计安全性"和"认知安全性"进行了初步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道路认知安全性指标与道路实际安全水平的定性关系,阐述了道路的认知安全性评价模式在贯彻"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新理念以及在科学分析道路事故多发点成因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实施道路认知安全性评价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中美校车安全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我国校车安全标准法规的发展,提高我国校车的安全技术水平,选择美国校车安全标准作为我国校车安全标准比较研究的对象,分别从校车的一般安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技术条件方面,将我国现已实施的校车安全标准和美国的校车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校车安全标准和美国的校车安全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应急出口、碰撞试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车辆间事故过程的基础上,论述车辆间碰撞交通事故计算机辅助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碰撞前后阶段的HVOSM,PHASE4,SIMON等事故再现轨迹模型,概要地阐述CRASH类、动量模型类逆向计算系统以及二维、三维正向模拟类软件的计算原理,并进行分析和评述。研究认为,我国车辆间碰撞交通事故鉴定应将逆向计算与正向模拟相结合,建议通过研究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和建立车辆、轮胎、路面摩擦特性等基础数据库来提高逆向计算系统初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交通事故鉴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道路行车安全性虚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在道路建成之前很难对设计道路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在介绍运行车速评价法、速度分布评价法、线形指数评价法和驾驶人工作负荷评价法等国外道路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速度降低因子、横向力系数变化因子以及路段间的加速度值等5个评价因子在内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并确定了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该方法的评价过程包括自行模式和互动模式.自行模式是在驾驶员模糊车速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预测路段的运行车速,从而进行线形的安全评价;交互模式主要是在虚拟仿真的基础上对道路、隧道、桥梁的交通工程设施、照明等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该评价方法可以在道路的设计阶段发现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通过修改设计或进行安全改善,提高道路的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