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唐卓悦  卢迪  沈振兴  雷亚莉 《环境化学》2021,40(12):3714-3720
可溶性铁(Fe)一方面作为营养元素影响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另一方面作为氧化剂对大气二次气溶胶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分别开展了西安市混合功能区冬夏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观测研究,通过使用改良的液体波导毛细管池(LWCC)测定颗粒物中酸性介质提取的可溶性铁浓度,并探究其季节变化、昼夜分布及粒径分布特征.季节分布特征表明,可溶性Fe(Ⅱ)浓度冬季高于夏季,而可溶性Fe(Ⅲ)浓度则夏季高于冬季.不同价态的可溶性Fe的季节分布特征差异明显,白天PM2.5中可溶性Fe(Ⅱ)和总可溶性性Fe的质量浓度和溶解度都大于夜晚的PM2.5样品,Fe(Ⅲ)则白天与夜晚无明显区别.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溶解性Fe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中,且大气颗粒物的粒径越小,Fe(Ⅱ)sol与Fe(Ⅱ)total之比的变化范围越大,可溶性Fe(Ⅱ)和Fe(Ⅲ)之间的转化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广州海域COD与DO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3-2007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调查了广州海域16个站位的COD、DO以及其它理化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调查期间,COD质量浓度范围为0.76~9.12 mg·L~(-1),平均值为2.83 mg·L~(-1);溶解氧质量浓度范围为1.98~9.79 mg·L~(-1),平均值为5.27 mg·L~(-1).结果表明,COD与DO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生活污水排放,陆源排污,降雨量以及水动力状况等因素的影响.COD质量浓度在冬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夏季较低,而DO质量浓度则是冬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和夏季.空间分布上,COD质量浓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步递减,而DO变化趋势则相反,湾内站位在夏季出现缺氧区.相关性分析中,COD质最浓度与氮营养盐及Chl-a显著正相关,而DO则与COD、Chl-a、Ph以及石油烃显著负相关.COD与DO分布特征对于河口地区的赤潮及碳循环研究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决策树的辽宁省北部沙漠化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漠化问题较突出的辽宁省北部地区为例,选取2007年Landsat 5 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通过对影像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常见地物及典型沙漠化土地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和波段间的相互运算,将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遥感图像缨帽变换后的土壤亮度指数(SBI)、绿度植被指数(GVI)及湿度指数(WVI)等特征变量融入决策树分类模型后进行分层分离,从而实现对沙漠化信息的高精度提取。结果显示,决策树分类法可排除提取地物时的干扰信息,是保证沙漠化土地信息快速自动提取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质背景下黄荆的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岩溶生态环境下典型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采用英国产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比较了桂林毛村不同地质背景(石灰岩、白云岩和砂页岩)下黄荆 (Vitex negundo Linn.) 的蒸腾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并通过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影响黄荆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砂页岩区黄荆的日平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石灰岩区和白云岩区,但日平均光合速率却明显低于石灰岩区,与白云岩区差别不显著.关于水分利用效率(WUE),则是石灰岩区远高于砂页岩区,白云岩区则略高于砂页岩区,说明生长在岩溶区(石灰岩区和白云岩区)的典型植物黄荆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适应岩溶干旱的水分生态特征.②影响黄荆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是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气孔导度和CO2浓度,但影响程度因地质背景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1—2012年环保部发布的哈尔滨市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空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北方季节变化特征,API冬、春季高,夏、秋季低,供暖期高于非供暖期.哈尔滨市空气污染以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状况以良居多,占总样本数的75.4%.从年际变化来看,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12年间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哈尔滨市空气污染指数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气温、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出现中度以上污染时,其气团来源体现了3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前,密度分离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提取.为了进一步准确测量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质量浓度,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溶解度参数(δ)计算的选择性检测方法,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微塑料选择性析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检测的技术路线.6种微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碳酸...  相似文献   

7.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与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我国分类系统的比较,提出应该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及其相关文化资源保护和维持的现状及特点,参照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尽快制定出我国新的保护区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应该以保护区主要管理目标为基本依据,同时综合考虑保护对象的特点及人类干扰程度来确定保护区类型,从而促进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1990-2005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建周  夏北成 《生态环境》2006,15(6):1289-1294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研究区域植被的时空动态特征,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基础。以1990、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大气辐射校正以及进行空间图像运算,生成广州市不同时序的植被覆盖度图,以此分析广州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过去15a植被覆盖度变化很大,从58.75%下降到46.06%,特别是中心城区和番禺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更显著。植被覆盖度下降最多的时间段是1990—1995年,恢复阶段是2000—2005年间。但是,从空间分布上看,植被恢复的区域主要是从化市,市区仍然处于继续下降状态,值得各方面关注,因为市区是人口密度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生态元素最缺乏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梁浩花  王亚娟  陶红  张小红 《环境化学》2019,38(12):2808-2818
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设施菜地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DMP、DnBP和DEHP的细菌MB1.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以及最优条件下该菌株的生长曲线和降解曲线,最后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该菌株对人工污染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MB1的最优降解条件为:pH值为8,温度为25℃,接菌量为5%,每种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为300 mg·L~(-1).在此最优条件下该菌株呈S型曲线增长,7 d后无机盐培养液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99.62%%、99.65%和55.26%.人工污染土壤中空白试验和投加菌株试验结果为:在不添加菌液的处理中,灭菌土壤21 d时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3.86%、4.19%和2.01%;未灭菌土壤21 d时对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为4.82%、5.99%和3.44%.在添加菌液的处理中,21 d时土壤灭菌处理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达94.45%、95.65%和39.21%;而土壤未灭菌处理中DMP、DnBP和DEHP的降解率分别达94.93%、95.99%和41.16%.该结果表明:土壤中土著微生物仅能降解微量PAEs,菌株MB1对土壤中DMP、DnBP和DEHP等3种PAEs污染物具有较为高效的降解能力,未灭菌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效果略高于灭菌土壤.  相似文献   

1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质特性及其去除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所含物质种类繁多,理化特性复杂,且随填埋时间等条件而变化.本文综合分析了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及随年代变化特征.针对垃圾渗滤液难降解有机质的特性而研发的处理技术包括物化法、高级氧化法和微电解法等,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随着越来越严格的渗滤液排放要求,溶解性有机质的去除应充分考虑投资的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识别生境质量优劣的具体区域,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对集大农村、大库区于一体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开展生境质量研究.以2000、2010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InVEST模型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20年生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转移矩阵方法挖掘了生境质量退化的具体区域.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城市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集成多源数据,提取哈尔滨市1989—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信息。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弹性系数模型分析了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123.93km2,其中1996—2002年和2002—2008年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4%和3.52%。2)1989—1996年城市扩展规模在合理的范围内上下波动;1996—2002年城市用地扩展速度过快,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2002—2008年城市用地仍在持续扩展,但扩展速度小于人口增长速度。3)1989—1996年西南南方向上扩展面积较大,为3.61 km2;1996—2002年西北北和西南西方向扩展程度较大,分别为18.37 km2和8.78 km2;2002—2008年西北西方向扩展较为集中,面积为20.45 km2,主要表现在松北区大规模开发建设。4)从经济增长、人口数量、交通牵引和政策与城市规划等因素探讨了哈尔滨市城市用地扩展驱动机制,对指导城市合理规划和促进城市理性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复杂特性,构建了涉及自然环境、人文便利性、人文舒适性、人文健康性、人文安全性5方面10个指标的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指标计算、分级、赋权等工作,对城市环境宜居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RS的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斌  朱鹤健  陈松林 《生态环境》2003,12(4):423-426
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在拟订土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1996和2001年晋汀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得到这两期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与比例,以及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晋汀市自1996年以来,城镇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扩展较大,面积增幅达5312.55hm^2,交通面积增加1507.02hm^2,林地而积增加了293.05hm^2,园地面积也增加了4.17hm^2;但耕地面积锐减,减少面积为6419.43hm^2,减幅为14.6%,其去向主要是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园地和池塘用地。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结构小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应采取针对性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和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UHI)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缓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热岛效应加剧,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在高度发达的城市区域,绿地对城市热岛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因此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遥感和 GIS 的方法,通过热环境反演和空间统计分析,以广州市主城区30块主要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城市绿地形态、城市绿地缓冲区和热环境三维分析3个方面研究了城市绿地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绿地形态(面积,周长,形状指数)与公园的温度具有较强的对数相关性,并且随着三者的增大,绿地内部均温和最低温度均降低,并且呈现“饱和”趋势;通过对城市公园斑块建立3个缓冲区(120、240、360 m),并进行缓冲区内的均温统计发现,30个城市公园的温度变化呈现出3种情形,即自内向外变高、变低和不变;最后,为了更好的解释上述3种情形,引入三维热环境分析,对3种情形分别选取代表性公园进行分析,总结其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相关数据对产生的这种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对城市公园与热环境关系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三维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二者的关系,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消除城市化过程不利影响的日益重视,城市森林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深圳特区城市森林详细大量的样方调查,对城市森林植物科属种的成分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区共有植物106科289属445种;其中大戟科、棕榈科、桑科、樟科、桃金娘科、蝶形花科、茜草科、山茶科、禾本科、含羞草科和木兰科11科的属种数占多数,共占101属182种,占总属数的34.95%和总种数的40.9%;在289属中,种数最多的是榕属(18种),其次是冬青属(9种),木槿属(6种),蒲桃属(6种)和润楠属(6种),共占总属数的1.73%,总种数的10.11%。特区种子植物可戈Ⅱ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深圳特区城市森林中的热带成分共有220属,357种,分别占特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80%和83.2%,可以看出,特区较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快速城市化过程并没有改变其强烈的热带性质。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分受到了城市化的强烈干扰,不仅表现在景观水平上的生境破碎化,更重要的是在小尺度的物种组成结构中有明显反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森林后期更新与维护带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村落级尺度下各地块的污染风险状态精细识别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三峡库区典型村落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进行研究,结合无人机多光谱技术、农户行为调研、随机森林算法等进行地物识别及泛地块网格划分,通过测算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  相似文献   

18.
Land systems are described based on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land cover composi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owever, it is uncertain to what extent livestock, particularly monogastric livestock, determines land systems. We included monogastrics in a land system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land cover composi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otherwise similar land systems with and without monogastric livestoc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nd systems with monogastrics a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classification without monogastrics in terms of grassland area and crop yields, but are less different in terms of tree area, crop area, and ruminant livestock production. We then used a land systems map that includes monogastrics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 similar map that does not include monogastrics to project future changes in a novel manner that integrates livestock as a determinant of land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luding monogastrics in otherwise similar projections yields less cropland intensification and more cropland expansion in several world regions, including Norther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Other regions, such as Europe and Australia, were characterized by less decrease or more increase in tree area in the application with monogastrics, mainly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open forests with monogastrics. This study prompts a call for improved characterization of land systems for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 assessments in order to better represent LUCC driven by monogastric livestock.  相似文献   

19.
张小磊  何宽  安春华  马建华 《生态环境》2006,15(6):1220-1223
以开封市为例,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城市表层土壤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进而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易氧化态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依次为近郊蔬菜地>城区>近郊非农业区>远郊,微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则为近郊蔬菜地>近郊非农业区>城区>远郊,这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总量的变化情况不一样;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也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变化,但其变化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情况不一致;土壤易氧化态、水溶性和微生物量有机碳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在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近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an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cosystem services (ESs) that explains link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disturbe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cosystem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 use/cover changes (LUCC) and quantifies the change in four essential ecosystem services with an emphasis on soil (nutrient delivery ratio, carbon storage, crop production, and water yield)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the Jiroft plain, Iran, during 1996–2016 through analytical tools including Land Change Modeler, and the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 During the 20-year concentrate period,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overall gain in cropland (5396 km2) and urban (1787 km2), loss of unused land (5692 km2), water (2088 km2), and forest (1083 km2). As a result of LUCC, while crop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delivery ratio showed a rising trend, overall carbon storage and water yield decreased. The spatiotemporal trade-off between carbon storage and crop production, the temporal trade-off between crop production and water yield, and synergy between water yield and crop production were widespread in Jiroft plain.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among ESs mutates over time and can be changed under planning and policies. This study will enrich the research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Ss interaction in dryland ecosystems to provide practical ecosystem management under lo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