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他是好导游,有人说他是好司机。他有着丰富的导游经历,对武夷山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他总是早出晚归,驾车在不同的景点热情地为游客提供帮助,南来北往的客人对其赞不绝口。他就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驾驶员张航。武夷山风景区车辆川流不息,谁也没留意水帘洞路段,一位外国游客正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罗世迪是“铁板”一块,也有人说他是“死脑筋”。究竟他在工作、生活上为人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忠诚的坚守     
忠诚是什么?有人说是一座山,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思想的高度;有人说是一片海,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胸怀的容量;也有人说是一方蔚蓝的天空,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心中的希望。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他,没有什么宏图伟略,但他的工作业绩历历在目,他心中始终存有的只是一份忠诚的坚守。他就是车河选矿厂铅锑承包组长,共产党党员陈华。  相似文献   

4.
好榜样     
按我厂规定,锅炉 检修工人一年可领一双 单胶鞋,一年半领一套 单工作服。共产党员何 俊秀同志五年多来,只领过两套工作服,一双单胶鞋。有几次,当别人都试穿刚领来的新工作服时,老何坐在一旁看。有人问他为何不去领?他总是说,我这套还能穿,领新的干啥?也有人说:你不穿,可以领来给爱人呀!他笑着说,我爱人有衣服穿,工作服是劳动防护用品,不是给老婆孩子穿的。老何的工作服破了就补补再穿,胶鞋破了就缝缝再用。同志们都称赞他是节约防护用品的好榜样。好榜样$辽宁发电厂宣传科@郭玉明  相似文献   

5.
1979年底,湖北省潜江县建筑公司决定成立专业架子班,可是却迟迟没人报名。 一天晚上,32岁的木工李庶华来到经理室,第一个报名当架子工。经理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木工不当,却干这个没人愿干的活儿。李庶华说:“架子工是累点,苦点,也危险。可是把架子绑牢就能少出事故。这几年事故多,死人伤人叫我心里难受。”诚挚的愿望,高尚的情操,使人感动。经理当即同意了他的要求。 第二天,这件事在工人中传开了。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是口袋里的菱角──出尖,还有人说他是一时冲动,往死窟窿里跳。他对这些冷嘲热讽只风趣地回答了一句:“我…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个人牵着驴去赶集,驴背上驮着两筐瓷器。刚出村口,有人提醒他,筐子摇摇晃晃的,应把绳子扎紧些。他说:一下子掉不了,等等再说。走到半路,有人喊住他说,驮筐的绳子已断了一股。他答道:断了一股还有三股哩!等等再说。快到集市了,又有人惊叫道:有一只筐快滑到地上了。他还是慢条斯理地说:就到了,就到了。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他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也有人说,他的奉献就是人民交通警察的奉献。十几年来,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军转干部”等殊荣。他就是顺昌县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大队大队长刘宝文。刘宝文诸多荣誉饱含着就职于顺昌县水南国土资源所的妻子吴兰英的殷殷深情和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罗世迪是“铁板”一块,也有人说他是“死脑筋”。究竟他在工作、生活上为人如何呢? 罗世迪1968年入伍,75年从部队复员, 成为当时建瓯公安局仅有的四位交通警察当中的一员。从警30年来,他忠于职守、踏实工作、无私奉献。平时话不多,可活干得不少,是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人牵着驴去赶集。驴背上驮着两筐瓷器。刚出村口,有人提醒他,筐子摇摇晃晃的,该把绳子扎紧些。他说一下子摔不了,等等再说。走到半路,有人喊住他说,驮筐绳子已断了一股。他答道。“断了一股还有三股哩!等等再说。”快到街头,又有人惊叫着告诉他,有一边筐子快滑到地上了,他还慢条斯理地说:“就到了,就到了,等一等吧!”可是他再也等不成了,“哐啷一声,两筐坛盆碗罐变成一堆瓦砾。这个故事对我们搞好安全生产颇有启发。 有些企业领导忽视安全,明知有事故隐患,却满不在乎。安技干部再三呼吁解决,却一拖再拖。结果隐患酿成事故,给国家和人…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什么?有人说生命如歌,有人说生命如树,有人说生命如光,有人说生命如霞……有人说,生命是穿越沧海的航船;有人说,生命是驰骋大地的列车;有人说,生命是千山盛开的鲜花;有人说,生命是万里奔腾的长河……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消防救援队的宣传员是"彩绘师",他能用影像的橙、红、黄、蓝、绿等色彩,记录下红门中消防员的真挚情谊、训练时的刻苦艰辛、出勤时的惊心动魄……点点滴滴构成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反映了消防员真实的日常生活;也有人说,消防救援队的宣传员是记录仪,他总是默默地在记录,记录着新队员成长为一名干部  相似文献   

12.
5分钟前,他还在劳动,还在与工友们开着玩笑;5分钟后,他带着无限的悔恨离开了工友,离开了亲人,离开了美好的人间。人们无不痛惜地说:真没想到事故能出在他这个安全员身上! 他叫张洪业,是大连煤气公司一厂炼焦车间煤库的副班长。1988年2月23日早晨上班后,他来到了工作岗位采煤坑处,观察煤眼是否有堵塞现象。按操作规程,扒煤应从外向里扒,可是张洪业却站在煤堆中间由里向外扒。这时有人看见煤已埋到了张洪业的膝盖,就提醒他说:“这样危险!”他却满不在乎地说:“不要紧!”仍然继续扒煤。一会,煤埋到了张洪业大腿根处。又有人对张洪业喊道:“危险…  相似文献   

13.
人们把煤炭称为“黑金”,为淘金有人发了财,有人丧了命……“我们不怕死”“我们不怕死,真的,死亡对我们来说已经习惯了。”在郑煤集团的另一个国有矿,记者采访了已经干了20年采煤工的老孙,老孙对记看说了上面的话。老孙年龄并不大,四十出头。通过与老孙半个下午的交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矿工们的心态,和井下矿工们不成文的“规矩”。老孙说他不怕死是因为他看惯了死亡。  相似文献   

14.
名人书趣     
《现代职业安全》2006,(10):99-99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述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他女儿办点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相似文献   

15.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让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  相似文献   

16.
赖老头     
A厂门卫室新近换了门卫。有人说是厂长专门从B厂请来的 ,也有人说是这人央求厂长来的 ,无论怎么说 ,反正是换了人。门卫是个老头 ,姓赖 ,大伙当面叫他赖大爷、赖师傅 ,背地称他赖老头。由于老赖冷天热天都戴着帽子 ,大伙儿怀疑他是癞头 ,所以时间久了 ,又戏称他“癞大爷”、“癞师傅”或“癞老头”。大伙儿想 ,“赖”与“癞”从字音上辨不出意思———他不知道也就不会在意。其实老赖从人们的眼神、口气中明白几分 ,他也是个爱说笑话的人。老赖一上任 ,就在厂门口室写了几条 ,其中一条 ,任何人进厂都要戴上安全帽 ,否则免进。这几条 ,厂长…  相似文献   

17.
以驾驶员身份开车的张航,对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有着丰富的导游经历。他在不同的景点上热情地为游人服务,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未婚妻在我所在的县城一中教书育人。他曾经对我说,以前未曾想到过会嫁给一个警察为妻,在和我相识后,她逐渐地晓得“警察”两字的内涵,那就是意味着辛苦劳累,意味着无私奉献,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警察和教师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罢哲学家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奴隶在海中沉没了几次,人们又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作声。国王很为赞许,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便想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贵。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由此可见,在人生之中,忧患意识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应当指出,忧患的经历固然容易产生忧患的意识,而没有忧患经历的人,只要能吸取他人的教训,也同样能产生忧患意识。有点忧患意识,小到安全生产,大到国家治理,都是有好处的。那个奴隶上船后不再哭闹了,他汲取了教训。可有人即使经历了“灭顶的痛苦”,却好了伤疤忘了疼,那就不好办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