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固定化小球藻净化市政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小球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小球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及小球藻的生长、生理情况;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汞对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污水中氮氮和正磷酸盐净化效率和小球藻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净化效率远高于悬浮态的小球藻;不同浓度的汞对固定化小球藻对氨氮和正磷酸盐净化产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小球藻净化污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褐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普通小球藻,对人工配制的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实验,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氨氮、正磷酸盐及重金属汞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藻的净化效率比悬浮态要高得多,固定化小球藻对汞毒性的抗性亦较悬浮态强,在对悬浮藻有致死作用的汞浓度条件下仍具较高净化效率,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的汞对其净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Hg2+对固定化小球藻污水净化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褐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普通小球藻,对人工配制的含汞污水进行静态净化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Hg^2+对固定化小球藻净化污水中氨氮,正磷酸盐的效率及其4个生理指标(叶绿素α,光合强度,生长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并与悬浮藻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小球藻的固定化增加了对Hg^2+毒性的抗性,0.2×10^-6浓度的Hg^2+对其净化效率无多大影响,而悬浮藻的净化明显下降。随着Hg^2+浓度的增加,固定藻的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原市污水净化二厂二级出水作为景观水体补水水源,比较了以再生水为培养基的小球藻、斜生栅藻、鱼腥藻和针杆藻的生长情况,利用Logistic对数形式模型拟合了藻类在纯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在纯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4种藻类的生长情况均为小球藻>斜生栅藻>鱼腥藻>针杆藻.其中,针杆藻的竞争能力较差;鱼腥藻虽然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但并不处于优势地位;斜生栅藻能与小球藻形成竞争,较适宜在该水质条件下生长;小球藻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该水质条件下的优势藻种.以污水二厂二级出水为景观水体补水时,应重点防止绿藻尤其小球藻的过度生长.   相似文献   

5.
光照度对水柱中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湖库中呈不均匀分布的光照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在水柱中研究了不同入射光照度和斜生栅藻生物量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稀释率为10%的连续流条件下,当入射光照度低于10000lux,即可获得平均光照度低于2000lux时,斜生栅藻出现负增殖,而在摇瓶试验中,在入射光照度为500lux时,斜生栅藻就表现出正增殖。研究发现采用可获得平均光照度这一指标以更好地描述水柱中藻类可获得光资源量的实际状况,可获得平均光照度和斜生栅藻的稳态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水体中pH值和磷酸盐浓度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光照度对藻类生物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咪唑类ILs对天然水体中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性生物斜生栅藻研究了六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毒性效应,得出了这几种离子液体对自然水体中斜生栅藻96h的半数影响浓度,并初步讨论了待测物的结构和性质对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一取代基为甲基时,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随着另一烷基取代链长度的增加而加强;而当固定阳离子不变时,发现阴离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JNU49)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Pb2+、Cr3+、Cr6+对斜生栅藻生物量积累、光合性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Pb2+、Cr3+、Cr6+对斜生栅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2.94、121.15、23.65μmol·L-1.半数抑制浓度胁迫下,斜生栅藻的放氧速率分别在第2~8 d(Pb2+胁迫)、1~3 d(Cr3+、Cr6+胁迫)受到明显抑制,而呼吸速率无明显变化;Pb2+胁迫下,斜生栅藻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均明显低于对照,光化学淬灭(qP)从第1~5 d高于对照,而第6~8 d则显著低于对照;Cr3+和Cr6+胁迫对斜生栅藻光合性能的影响不如Pb2+胁迫明显.斜生栅藻丙二醛(MDA)含量在重金属胁迫下变高,以第3、4 d尤为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于第3、4 d较为明显;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活性(T-AOC)在重金属胁迫下均小幅度提升.通过本研究发现,斜生栅藻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OD活性等指标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均较为灵敏,可作为评估重金属胁迫对微藻危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并分析了EM菌和LAS菌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和油脂积累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添加上述2种细菌对城市污水中斜生栅藻的干重和油脂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油脂产量分别提高了36.2%和21.5%.通过对生成的脂肪酸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EM菌的添加提升了斜生栅藻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利于提升所得生物柴油的质量.培养结束后污水的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投加细菌会增加污水中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且相比于对照组,加菌后的试验组中?-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丰度有所提高,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藻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研究在室内模拟水产养殖环境获取水产养殖废水,选择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月牙藻和螺旋鱼腥藻为实验藻种,接种于水产养殖废水,考察其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从而比较其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能力,为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藻种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所选藻种均可去除无机氮和溶解性磷,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1.9%、60.9%、43.3%、30.2%和22.7%、76.1%、54.6%、49.5%。但所选藻种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和去除效果各不相同,斜生栅藻去除硝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64.8%,月牙藻去除氨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15.4%,螺旋鱼腥藻最容易去除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最大达98.3%。不同藻类搭配用于水产养殖水质净化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5株微藻对猪场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及其细胞营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调查了15株淡水微藻在猪场养殖污水中的生长性能、细胞组成及各微藻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5株微藻均可有效降低猪场养殖污水中的氮磷含量,但不同藻株对污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多棘栅藻(Scenedesmus spinosus)SHOUF7、多棘栅藻(S.spinosus)SHOU-F8和四尾栅藻(S.quadricanda)SHOU-F35去除总氮效果最佳.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和斜生栅藻(S.obliquus)SHOU-F21去除硝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可达到100%.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SHOU-F3、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SHOU-F5和四球藻(Tetrachlorella alternans)SHOU-F24去除氨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97.82%.各株微藻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均很高,可达91.00%以上.利用猪场养殖污水培养的各株微藻细胞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椭圆小球藻(Ch.ellipsoidea)SHOU-F3(43.90%),含量最低的为多棘栅藻SHOU-F8(23.87%);16∶0和18∶3n3在各株微藻中含量均较丰富.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sp.)SHOU-F19和针形纤维藻(A.acicularis)SHOU-F120的脂肪酸甲酯的理论烷基值超过47.因此,多棘栅藻SHOU-F7、多棘栅藻SHOU-F8和四尾栅藻SHOU-F35是净化猪场养殖污水的优良藻株,其中,多棘栅藻SHOU-F8是猪场养殖污水净化耦合微藻生物柴油生产的合适藻株.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藻类的生理特征和对染料的脱色能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海藻酸钙对蛋白核小球藻进行了固定,比较了固定化藻和悬浮态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优化了固定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藻的形态及其在固定化载体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降解染料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固定化提高了藻的生长和合成代谢活性.选择藻珠粒径为2.5mm,藻初始密度为200×104cell/mL,通入含2%CO2的空气为最佳条件.没通CO2气体的藻在载体中的分裂生长受到限制,藻细胞个体增大,藻在载体中分布不均;通入CO2气体的藻生长和代谢均大大提高,且个体大小恢复正常,藻在载体中分布均匀,对固定化藻降解染料的初步研究表明,固定化藻比悬浮态藻对染料有更佳的降解脱色能力,而通入CO2气体更有利于提高对染料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脱氮、除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在2d内对NH4^+-N和PO^3-4-P的净化效率比悬浮态藻分别高23.14%和35.19%。固定化后初期会对藻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使得固定化藻的数量增长慢于悬浮态藻的生长,但在较短时间(24a左右)内细胞的活性即可恢复,并保持持续生长,这说明固定化没有对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固定化藻技术不仅保留了悬浮态藻的优点,而且使得藻对氮、磷的去除率有较大提高,对藻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藻细胞的生长期,有利于细胞更多地吸收氮、磷。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小球藻对海水养殖废水氮磷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钠(SA)作为载体、以氯化钙(CaCl2)为交联剂,探究小球藻最佳固定化条件及其对海水养殖废水氨氮和磷酸盐的处理效果.通过对比不同浓度SA和CaCl2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不同固定化条件的藻球对氨氮、磷酸盐处理效果,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2.0% SA和2.0% CaCl2.对比固定化藻球和悬浮小球藻对模拟海水养殖废水氨氮、磷酸盐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球比悬浮藻液对氮、磷处理效果更好.其中低接种率(1:10)固定化藻球的最大氨氮、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63.26%和62.76%.固定化小球藻浓度越高,其净化能力越强,高接种率(1:1)固定化藻球的最大氨氮、磷酸盐去除率分别是85.16%和75.94%.连续流运行下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氨氮、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49%和72.17%.小球藻固定化态保留并延长了悬浮态生长活性,提高了对海水养殖废水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建成了处理量为60m3d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运转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1980mgL、氨氮为820mgL的情况下,处理出水中CODCr为130mgL、氨氮为0.80mgL。该处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且未发现水质的变化对微生物特别是硝化细菌产生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5.
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含有高浓度CODCr,挥发酚和氨氮的特性,提出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鸟粪石)沉淀两步预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 以磷酸、硫酸调节焦化废水pH至1.2,利用锰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氧化去除废水中的挥发酚和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9%和100%,同时CODCr的去除率达70%,出水pH升高至1.8;向上述锰矿石处理后的废水投加菱苦土粉(轻烧氧化镁)进行磷酸铵镁沉淀试验. 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8 g/L,搅拌反应24 h后,氨氮以磷酸铵镁沉淀形式得到去除,去除率达90.1%,pH升高至9.4. 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沉淀产物表征分析表明,磷酸铵镁沉淀是在菱苦土颗粒表面形成和生长的.   相似文献   

16.
The ability of Yarrowia lipolytica W29 immobilized by calcium alginate to degrade oil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was examined.The degradation rules of oil and COD by immobilized cells with the cell density of 6.65 × 106 CFU/mL degraded 2000 mg/L oil and 2000 mg/L COD within 50 h at 30℃(pH 7.0,150 r/min),similarly to those of free cells,and the degradation effciencies of oil and COD by immobilized cells were above 80%,respectively.The factors affecting oil and COD degradation by immobilized cells were i...  相似文献   

17.
藻类固定化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近年来,藻类固定化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通过全面调研80年代以来100多篇文献后,文章精辟地综述了藻类固定化技术及其在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效应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分析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区域差异性,发现在相同营养物质条件下,浮游藻类生物量却有所差异,说明不同区域浮游藻类对营养物质总氮(TN)和总磷(TP)的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利用SPSS中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我国不同湖泊区域lg Chl-a分别与lg TN和lg TP的线性方程,通过比较线性方程的斜率分析不同湖泊区域浮游藻类对营养物质TN和TP的利用效率,蒙新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华北平原,lg Chl-a与lg TP线性方程的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02、0.817、0.761、0.545、0.250.lg Chl-a与lg TN线性方程的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401、1.058、0.447、0.239、0.099,分别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及蒙新高原.由此可见,东北平原-山地和蒙新高原TP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TN,而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TN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TP.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浮游藻类生物量与水体透明度之间的相关性,阐明藻类生长繁殖对不同区域湖泊水体透明度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湖泊中浮游藻类生长繁殖对水体透明度影响最大的是云贵高原,其次是东北平原-山地、蒙新高原和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体透明度与浮游藻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