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低碳氮比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除氨氮工艺需要消耗较多的氧气,且对于低碳氮(C/N)比的废水,需外加有机碳源才能进行反硝化。详细阐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特点,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碳源、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抑制物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传统生物脱氮运行机理,运行参数的研究,分析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几种生物脱氮新工艺的基本原理及最新研究现状.另外,分析了厌氧氨氧化所存在的缺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废水生物脱氮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废水脱氮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而生物脱氮以它独特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从生物脱氮的微生物,微观机制,宏观环境三个方面论述,重点论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脱氮机制,为以后的生物脱氮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细菌的生化特性看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一般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认为生物反硝化脱氮与生物除磷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竞争的生理过程,并且以这两个生理过程区分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细菌组成和生化特性的研究发现:硝酸盐还原性和超量吸磷只是两种并不冲突的细菌的生化特性,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可以相互结合。即同时拥有这两种生化特性的细菌可以同时进行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同时硝化和反硝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了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包埋 ,利用载体对氧产生的扩散阻力在颗粒内部形成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 ,使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固定化后细胞的活力回收率≥ 70 % ;混合固定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进行间歇生物脱氮时至少可稳定操作 2 2d ,其间脱氮速率约为 0 1 1kg/m3·d ;单级生物脱氮的最适 pH和温度分别是 8 2和 30℃。  相似文献   

7.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工艺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以节约氧和碳源的耗量,大大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结合国内外研究,主要从生物、生物化学角度和微环境理论方面进行综述。对一些同时硝化反硝化新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实际生活污水短程/全程硝化反硝化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勇  彭永臻  陈伦强  吴学蕾 《环境科学》2006,27(12):2477-2482
常温条件下,用A/O生物脱氮工艺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0.5 mg/L),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亚硝酸氮平均积累率可达85%或更高.研究了低DO短程硝化反硝化、低DO全程硝化反硝化和高DO全程硝化反硝化3种运行方式或状态在总氮去除率、耗氧量、污泥性能和反应机理上的差别.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是生物脱氮的最优运行方式,它可有效提高系统脱氮率、降低运行费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和好氧区的pH值变化幅度较大;而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pH值变化很小或基本不变化,好氧区pH值变化幅度较大.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的硝化速率相差不大,但短程反硝化速率和全程反硝化速率相比增加了15%.可以应用DO和pH在线控制A/O工艺硝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
孙扬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114-115,119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对废水脱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氨氮完全硝化需消耗大量的氧,增加了动力消耗.对低C/N比低的废水,还需外加碳源,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等,本文阐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废水处理同时消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废水生物处理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现状及发展,对几种具有同时硝化/反硝化效应的生物反应器与工艺进行了概述和讨论,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同步法脱氮技术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没有脱氮设施的老式污水处理场,在不增加设施的前提下,在好氧池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脱氮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同步法脱氮的观点,对其可行性进行试验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丙烯腈废水的三级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含氰废水生物脱氮装置的运行实践分析了生物脱氮反应中废水的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特点。改造前 ,氨氮合格率为 0 ,改造后 ,氨氮合格率为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3.
针对前置反硝化(DN)-硝化(CN)生物滤池工艺进行碳(COD)、氮、磷平衡分析,建立了该工艺的物料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DN池中反硝化的碳源主要是甲醇,占DN池反硝化碳源量的70.8%。入流总氮中有13.7%通过CN池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去除;入流COD中有46.4%通过CN池中异养菌的好氧氧化去除;入流磷总量约有75.9%被微生物利用。CN池中硝化过程耗氧量为29.0%,占供氧量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4.
投加悬浮填料强化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功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功能较差 ,中试试验采用投加悬浮填料增加其脱氮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在原水力停留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投加悬浮填料 ,不仅系统硝化效果明显 ,而且总氮去除率也能得到显著提高。投加悬浮填料增加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功能是经济、简便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谢娟  章一丹 《环境科技》2008,21(2):64-66
对高负荷条件下硝化反应和聚磷茵有效除磷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脱氮除磷过程中互相矛盾的几个主要因素:并针对环境条件、碳源需求以及对反硝化聚磷的诱导与控制等领域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法脱氮技术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几种近年来新研究的生物法脱氮工艺和理论基础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评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污水脱氮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涌现了很多新方法和手段。生物脱氮技术能耗低、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且成本低,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水中氮污染特征、传统生物脱氮技术与新兴生物脱氮技术,文章阐述了目前生物脱氮技术存在问题,展望了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实验对恒液位SBR工艺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缺氧/好氧段,可以有效的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和好氧摄磷,缺氧时,进水补充的碳源及时满足了反硝化的需求,系统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厌氧段,溶解氧快速降至0mg/L在进水补充的碳源条件下释磷充分,从而保证后期摄磷完全,整体高效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19.
用王水+高氯酸消化土壤样品,做了褐土冷消化+热消化、褐土直接热消化、红土直接热消化实验,结果显示:红土有机质含量相对低,易消化,取样后可直接热消化;褐土有机质含量偏高,难消化.进行热消化前须先冷消化(最好放置过夜)。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人工温地脱氮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脱氮、氮的挥发、氨化作用、基质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并讨论了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脱氮机理的研究和优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