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水泥工业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以及PM_(2.5)排放控制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了2013年中国大陆不同省份水泥工业PM_(2.5)排放量。估算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水泥工业PM_(2.5)排放总量为476.6万t,其中京津冀及周边7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的PM_(2.5)排放量合计占排放总量的21.3%;熟料水泥生产企业PM_(2.5)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73.1%,水泥磨站的PM_(2.5)排放量占26.9%;有组织PM_(2.5)排放量为307.8万t,占排放总量的64.6%,无组织PM_(2.5)排放量为168.8万t,占排放总量的35.4%。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5年私人交通(私人载客汽车和摩托车)碳排放测算数据和公共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碳排放公布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14.69%;其中私人交通碳排放增长显著,是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主要来源;而公共交通碳排放年增长率有所下降,表明广东省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成效明显。影响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城市交通规模及运输能力,其次为居民出行习惯和环境质量。因此,广东省未来城市客运交通低碳发展模式应削弱个体交通,构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石化行业是中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来源。以中国某新建典型石化企业为例,综合采用不同核算方法估算并比较了石化企业典型排放环节VOCs的排放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石化企业典型排放环节本地化排放系数。结果表明,典型石化企业各环节VOCs排放量贡献分别为:储罐50.4%、废水收集与处理29.0%、火炬8.3%、装卸5.2%、设备密封点3.4%、循环冷却水2.4%、燃烧烟气0.8%、工艺废气0.5%;在装卸、设备密封点、废水收集与处理、循环冷却水环节,不同核算方法造成核算结果差异较大,排放系数法核算结果为本研究方法核算结果的数倍,其中装卸过程为4.2倍(无回收设施)和16.4倍(含回收设施),设备密封点为4.4倍(泄漏筛分法)和55.4倍(相关方程法),废水收集与处理为2.1倍,循环冷却水为2.1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石油炼制企业的VOCs排放系数为本研究1.8倍,因此石化企业在建立排放清单时应开展本地化研究,建立本地化系数;研究结果对于中国建立石化企业VOCs排放清单提供了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省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和排放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工业烟粉尘减排治理对策,对工业烟粉尘4个重点行业(水泥制造行业、火力发电行业、钢铁行业(包括炼钢、钢压延加工和黑色金属铸造行业)、纺织染整行业(包括棉印染精加工、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和棉织造加工行业)排放源的烟粉尘减排途径和潜力进行分析测算,研究提出工业烟粉尘总量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2006—2012年天津市交通碳排放量以及不同出行方式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进行了核算,分析了该市的交通碳排放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其与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交通碳排放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市近年来交通碳排放量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私家车出行比例的快速增加以及公共交通发展的欠缺。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低碳交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的水质改善效益,科学真实反映减排成效,是重点流域总量减排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以松花江流域为例,核算不实施总量减排情景下松花江流域的COD排放量,基于流域一维水质模型、SPARROW模型、GBNP模型等建立松花江流域COD排放总量与水质的对应关系,模拟预测不减排情景下各断面的COD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一维水质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对合理,根据模型预测,若不实施减排,2010年松花江流域总体COD将增幅20.5%,其中干流COD浓度增幅4.2%,支流COD浓度增幅36.0%。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2、CH4等已成为人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而人为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因此进行城市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核算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城市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源及排放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垃圾处理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并以苏州市为例,在调查该市2001—2010年历年城市垃圾处理状况的基础上,核算了各年城市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情况。最后指出,城市垃圾处理的碳排放核算与分析可为有关政府部门寻求碳减排途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方城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污染源排放特征以及气象扩散条件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不同季节污染状况,利用排放绩效法,结合Calpuff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建立了分季节SO2允许排放量分配技术方法,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应用,对2012年SO2分季节的允许排放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SO2年允许排放量为8.8×104 t,削减率为27.4%。其中采暖季电厂燃煤源、工业燃煤源的SO2允许排放量分别为0.99×104、2.3×104 t,非采暖季电厂燃煤源和工业燃煤源的SO2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3×104、4.2×104 t,结果能满足乌鲁木齐市"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双达标"的要求。与传统方法相比,分季节核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能更好地实现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引导企业合理地进行工业产量的季节分配。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我国移动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变化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2000—2012年道路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源主要大气污染物(CO、NOx、HC、PM2.5)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2000—2012年间,我国移动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05年达到最大值,为4 233万t,其中道路移动源的排放量占80%以上;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的差异性较大,CO和NOx的排放量较多,占排放总量的87%以上,从整体趋势上来看,CO的排放量逐年较少,NOx的排放量逐年增大,而HC和PM2.5变化不大;摩托车和重型柴油货车是道路移动源主要排放源,农业机械是非道路移动源的主要排放源;移动源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在地区间的分布极不平衡,2012年排放量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是山东、河北、河南、广东和江苏;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中又以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的排放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典型工业企业自主申报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经计算,天津市2014年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16.52万t,其中VOCs生产环节、储运和运输环节、以VOCs为原料的工艺过程、含VOCs产品的使用和排放环节以及其他环节的VOCs排放量分别为12.94万、0.07万、0.63万、1.80万、1.08万t,对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8.33%、0.42%、3.81%、10.90%、6.54%。滨海新区工业源VOCs排放量最大,对天津市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的贡献率达88.25%,其中大港、临港经济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滨海新区工业源VOCs排放的主要功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