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文章在介绍和评价了矿区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矿区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及用户管理子系统、环境评价子系统、地图操作子系统、帮助子系统、输出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和特点,最后对系统的应用及前景做了说明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有效应对化工园区内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化工园区环境应急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重点区域太阳能无线自持子系统、远红外气体及火灾智能监测子系统、开路紫外差分吸声光谱气体监测子系统、管网次声波监测子系统和仪器、试剂及样品管理子系统5个子系统。该系统的运行可对整个园区及其周边的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监控,预防和及时控制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园区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水环境管理的要求出发,对利用ArcGIS Engine开发的排污口管理与水质预测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介绍。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目标、组成和主要功能,并从数据库建立、数据管理子系统、排污口管理子系统、水质预测子系统功能实现等方面对系统实现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有火电特色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建立有火电特色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的重要性和现实性。结合包头、卡伦堡和布朗斯维尔案例,分析了火电基础型、火电核心型和火电虚拟型三种典型生态工业园模式。从产品、企业和园区三个层次,探讨了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的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环境信息系统是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化、定量化服务的信息系统。简要介绍了它的建设规划和总体目标。上海环境信息系统由代码和标准、图形信息、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管理、计划支持和环境预测决策等7个控制子系统组成,实施计划分三步走。19910~1993年,基本建成环境基本信息库。1994~1997年,基本建成环境管理信息库。1998~2000年,基本建成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同时,还就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化工园区"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技改提升传统化工园区粗放式人防、技防、物防管理措施,以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命名标准化为起点,解决化工园区安防管控区域内人、车、物精准基础信息比对问题,消除现有各安全系统信息孤岛,实现多平台流程协同管控,园区"一脸通",安全信息"一张图,一张表",确保所有入园人员可控,入场频率、在场时间、活动轨迹可查询、可追溯,为安全事件决策提供全链条、大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建设环境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技术依据。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后,规划各期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均为Ⅲ级,即可持续发展水平为中等。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期逐渐下降,而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其环境效益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崖  张冀强 《环境科学》1991,12(4):68-72
本文概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国家环境信息数据库研究”课题的背景、方法及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国家环境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规模、子系统简介以及该系统“八五”继续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开展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要把园区生态化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园区核心企业及临近区域的重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与能量流,确定园区企业共生耦合的生态工业链(网),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本文探讨了生态化设计的理论基础、需要把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并以安徽铜陵冶金化工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例,对园区生态化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园区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目前,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初步形成以回收网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枢纽、再利用园区为依托、网络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回收体系架构。全市年均回收再生资源总量达600余万吨,年均销售额突破18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深入分析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目的,结构,实现以及各子系统的耦合,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应由区域内多个主要预警中心组成,每个预警中心包括通讯子系统,技术支持子系统,应急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等。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实现由实时处理和离线处理2个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现场流量,蒸发,降雨实时信息的收集,数据的传递和接收,预警模型计算和输出,决策管理,后者包括历史数据和区域特征输入,预警模式选择;参数率定等。目前建立预警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实时信息的获取和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相应地,对系统的持续改进也就是要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模型的识别能力,扩展系统的评价与决策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压力,为了科学地指导城市地质环境规划,有效提高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控手段,需要对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调节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熵值-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大庆市地质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肇州、肇源是当前大庆市地质环境承载状况较差的区域,需重点保护;据80年代和现状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虽然承载状况呈转好趋势,但环境子系统却变差,因而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对对立度和同一度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GIM(1)灰色模型预测环保投资趋势的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保投资作为环保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并不一定具有指数函数规律。本文利用GIM(1)灰色模型,探析了它在环保投资趋势预测应用中的可行性。初步应用表明,在序列不完全满足光滑化条件时,GIM(1)灰色模型对系统变量的“白化”能力较GM(1,1)强,而与GSM(1)灰色模型相当,信息利用率高,是分析、预测环保投资动态发展趋势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GIS系统框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系统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构成预警系统各子系统的设计过程与开发方法,对各子系统的主要构成和功能详细划分,探讨了在事故发生前、中、后各子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对GIS技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人水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模拟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水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其自组织演化过程对促进区域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辨析人水系统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概念模型,基于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人水系统的演化具有开放性、涨落、非线性、反馈、不稳定性和支配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借鉴协同学、耗散结构论等将序参量判据和熵判据结合,构建了人水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模型,并应用到人水矛盾突出的石羊河流域。案例分析表明:石羊河流域人水系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利用三个子系统在2001-2011 年的协同度总体呈“S”型上升趋势,具体演化路径略有不同;人水系统的整体演化以2006 年为涨落点,在政策驱动下,系统不断输入负熵,由混乱无序向协调有序的良性发展方向演化,开始趋向新的稳态,结果验证了模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调控方案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森  蒋洪强  常杪  刘洁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6):1866-1874
为解决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消耗与水污染物排放联合调控过程中系统复杂特征难以刻画和系统状态变化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从流域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即农业、工业、畜禽养殖业及生活(城镇和农村)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其水资源消耗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联合控制的特征和机理过程.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控制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设计的4种情景方案的模拟对比,充分说明实施开源、节流、治污、减排的综合措施,才是松花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水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策略.同时结果也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联合调控动态模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对于解决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优化管理、水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制定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常减压车间DCS监控系统中“仪表装置”的可靠性评价为例,运用了一种基于区间模糊集和证据推理的方法来评估石化装置的可靠性。并对各组成部分及部件的可靠性用区间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利用证据推理方法合成各子系统部件的可靠性评价结果,最终得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深度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准确把握承载力变化趋势,从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3个子系统中选取18个指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3年的承载力和3个子系统内部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系数选择和识别影响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00—2005年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略微下降,但"十一五"以来,安徽省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子系统发展力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99524,几乎达到最优承载力水平;资源承载子系统承载力水平波动起伏,但总体变化幅度小,基本呈"V"型曲线;环境承载子系统(除2009年外)承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0.98106;其中,经济子系统发展力和环境承载子系统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整个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发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4个指标是影响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