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湘莹  郑易生 《环境保护》2020,48(10):23-25
正我们处在一个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的时代,也处在一个生物多样性迅速丧失的时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关系着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除了政府、企业、公众的参与和行动作用显著外,以自然保护为使命的社会组织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就是这样的一家以生态公平为愿景,以自然保护为使命的民间公益机构。  相似文献   

2.
绿色龙江     
<正>绿色龙江是黑龙江省一家民间自发形成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环境保护类组织。绿色龙江致力于黑龙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公众环境教育,号召本地社区与公众、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和媒体等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推动公民社会发展。2002年底,哈尔滨市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自发形成高校环保社团联盟,并于2005年4月29日在东北虎林园举行正式成立仪式。在发展过程中,绿色龙江坚持以  相似文献   

3.
首次中美环境合作非政府组织论坛于9月2日至3日在华盛顿举行。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在中美两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促进更为有效的公众参与,尤其是要通过交流,促进中美之间的更多的合作。论坛的议题涉及环境教育中的公众参与,以社区为基础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和和法律问题,网络建设及延伸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近百名来自中美两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和环球中国环境学者学会(PACE)等论坛组织者,为论坛的举行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次中美民间环境组织合作论坛召开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3,(23):50
2013年12月2—3日,以"民间力量助力绿色新路"为主题的2013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京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化工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云南绿色流域、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武汉绿江南、天津绿领、绿色盘锦、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自然之友、绿家园联合承办。来自全国300余家NGO组织参加了会议。年会期间,发布了《2013环保NGO工作报告》,总结了环保民间组织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经验与做法,研究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在环境事件频发的当今中国,民众对政府"命令-管制型"环境治理模式的质疑、对企业恶性争夺环境资源的无奈,以及自身对环境风险认知的匮乏,导致邻避运动数量的快速增长。作为"参与-回应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制度优化对于化邻避为邻喜、化冲突为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旺加里·马塔伊(WangariMaathai)是肯尼亚著名的环保活动家和非洲首位女性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她曾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民间进行环保宣传,鼓励妇女植树,组织了著名的"绿带运动"。几十年来,所植树木达数千万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肯尼亚乃至东非地区的环境状况,并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争取妇女权力作出了贡献,"绿带运动"成为非洲民间环保运动的典范。也正因此,马塔伊于200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 1年9月25日,这位曾为  相似文献   

7.
钱水苗 《环境保护》2014,(14):59-61
浙江省嘉兴市以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公众环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出发点,构建了环保联合会、环保市民检查团、市民评审团、专家服务团等"一会三团"的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新模式。但环境执法公众参与仍面临着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形式单一、信息公开力度不足等问题,应尽快出台公众参与配套法规,明确公众参与法律效力,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以实现公众参与从末端参与到环境执法全过程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青 《环境》1997,(9):32-33
机构众多香港环保署的组织架构,除六个环保业务科以外,还专设管理权直属署长的传媒关系组和社区关系组,这两个组的行政管理人员都在10人左右。分别负责对付新闻传媒和举办各类型活动,为非政府环保委员会和环保组织提供协助。此外,还拥有若干很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机构。如环境运动保护委员会,该机构成立于1990年,由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及官方代表组成,宗旨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各阶层人士参与改善环境。经常性地组织全港环保意识运动,如世界环境日、环保节和学界奖励计划,  相似文献   

9.
2012年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而今年中国的主题定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为响应其绿色消费理念,唤起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全球领先的啤酒酿造商百威英博全面推广环保蓄须活动,喊出"环保,那是比须的"口号,不但在中国开展  相似文献   

10.
棣唐 《世界环境》2009,(2):91-91
4年前,“自然之友”在北京发布了我国首部民间年度环境观察报告《2005年: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开创了从公众的视角记录和观察中国年度环境问题的先河。这种形式对于尚未具备足够专业研究能力的我国民间环保团体来说虽然是个挑战,但“自然之友”在几年来一直坚持尝试和探索,并于近期完成了第4本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