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自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三同时"作为法律制度确立到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了突破性进展,但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不管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实际工作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偏窄  相似文献   

2.
<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环境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是实施综合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因而了解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概述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学术界出现战略环境评价(SEA)这一术语,《环境科学大辞典》中曾明确指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下开展的高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理解为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为全面、深入、准确地贯彻执行新《环保法》,加快环评制度改革,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环评管理中的应用,吸取国外环评经验,探索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与环评的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文,共同探讨和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一、征文范围1、新《环保法》贯彻和执行与环评领域制度创新2、"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为满足环境管理和环评工作的需要,环保部出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两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于今年公布了修订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这意味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又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下面笔者就带大家认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最早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从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初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推出了大气、水环境等环评导则,特别是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十年间,环评、验收导则体系初步形成,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宏观  相似文献   

6.
<正>充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各项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对于预防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具有积极意义。环评审批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好环评审批权限、强化环评事中事后的监督,在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础上,环保部相继下发了《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环保部公告第7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关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各国的环保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环评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引发社会舆论的质疑,公众对环评制度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那么,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怎样才能"于法周全,于事简便"?环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公众如何参与环评?近日,《环境与生活》了解到该领域专家对现行环评制度实施情况的介绍和相关思考,归纳整理出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8月22日至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承办,《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社协办。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鹏主持会议并致辞。梁鹏在致辞中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不能满足公众需要的现状,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指出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其中第二章第7条指出:"国务院、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的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包括对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及利用,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章节或者进行说明。"迄今为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亟待整改的地方,分析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更科学的指标体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为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日前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3号》,下放部分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同时还配套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国家经济运行决策的第一窗口。为了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推进环评行业管理改革创新,近期,环保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行动,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深化推进环评资质管理;开展环评机构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环评技术市场秩序;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深度融合,强化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规划环评落地,利用规划环评推动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强化环评机构独立法律地位,促进环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11月25日发布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的通知》(环办〔2013〕109号,以下简称《通知》),对推进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出台背景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我公司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对象、内容、程序、审批等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在实行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冶金企业的环境面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环境工作。它的作用是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确保环境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的实施;合理选择厂址和环保措施;新增污染源能有效地控制在国家环境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对促进老污染源的治理等方面有积极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于2013年9月正式创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5.
<正>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书号:978-7-5111-1647-5定价:80.00元出版日期:2014年2月为提高环评队伍技术水平和从业能力,正确掌握行业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及各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编写了"环境影响评价系列丛书",《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生态类)》是该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从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环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云计算"、"大数据"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这为开展好环保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方式和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第七条也明确规定国家要"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层面,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历经探索,围绕环保管理的核心工作,以环境影响评价为着力点,推动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环保部评估中心的  相似文献   

17.
<正>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实施3年来,总体现状如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推动制度落实?为此,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实施三周年调研报告》,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了座谈。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开始实施。其中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  相似文献   

18.
自《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呈现出全面性铺开、实施性较强、程序化完成、有效性较差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被调查者、实施者、管理者均面临诸多问题和压力。下一阶段,建议从建设制度、公开信息、设计合理程序、明确责任和加强宣传等方面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介绍了导则修订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评价依据和程序要求、电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评价标准和技术、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导则主要内容作了解读;分析了新、旧导则的区别;并就开展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需注意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于2013年9月正式创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环境影响评价》杂志作者群主要为一线著名环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杂志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