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之 《劳动保护》2005,(10):62-62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危险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为了预防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相似文献   

3.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相似文献   

4.
危化品企业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有四个问题较难解决或处理,即危化品水溶液临界量的确定、重大危险源辨识物质法定范围的确定、部分物质临界量设置不合理、如何确定危险物质的存在量.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危化品水溶液,其临界量的确定可依据水溶液的主要危害特性,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2进行确定;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又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特性的危险物品,如果其数量超过类似危化品的临界量,建议参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对于危险物质临界量的确定,建议按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后果或范围推算确定;对于危化品实际数量的确定,建议按照企业可能存在的最大量或设计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模糊性与分级控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作为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应该是明确的。但由于在工业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临界量的划分模糊,重大危险源辨识是一个模糊概念,这些概念的类属也是不明确的,而且,由此引发的分类、判断和推理也反映了其模糊性。它在质上没有确定的含义,在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它是危险性差异之间过渡的结果。工业活动过程中失控的偶发事故既可能发生于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也可能发生于危险物质或能量未达到临界值的单元。根据我国国情,应该对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管理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6.
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经常既要排查辨识重大危险源,又要排查整改事故隐患,这两者之间是一回事吗?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大危险源指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而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对各类场所和设施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安全控制措施失效和缺少后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7.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对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新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四大问题。针对重大危险源涵盖种类仍不齐全的问题,提出将重大危险源从能量和物质两个角度划分,即标准涵盖的危险源种类应加入危险能量重大危险源;针对临界量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以死亡半径作为分界点,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的方法,使确定出的临界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量;针对重大危险源单元范围划分不合理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计算,以火灾爆炸事故破坏范围中的财产损失半径来定义单元覆盖距离的方法;针对缺少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级方法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国内较为流行的几种重大危险源分级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多种分级方法结合的组合式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简单可行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常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提出采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值R作为分级指标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给出R的计算方法、相关校正系数的选取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标准。通过笔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的实际应用,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能满足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 ,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 (能量 )的多少 ,后者则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 )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 (申报 )、监控是预防重大事故理论与技术的进步 ,是从源头抓预防 ,是落实预防为主 ,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 ,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笔者论述了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与重大事故预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用事故是能量意外释放的观点 ,论述了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分析了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与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几大要素 ,即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管理与监控 ,应急救援等。  相似文献   

10.
论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吴宗之(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29)1引言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陆界值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11.
许树芳  许开立 《安全》2008,29(7):15-17
本文提出了判定冶金炉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理论及方法,计算出判定高炉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  相似文献   

12.
《江苏劳动保护》2007,(3):35-35
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我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辨识问题.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适用范围,危险物质临界量,混合物及溶液的辨识,多种危险物质数量的累加计算,以及重大危险源分类和分级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讨论,与国外作法相比较,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修订工作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状况。新标准明确监管对象为危险化学品,并通过设立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的方式拓展了监管范围。我国采用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着重关注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物质的固有危险性作为评判依据,更符合我国危险化学品现状。利用蒸气云爆炸及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两类事故模型对GB18218-2009中临界量的易燃气体可能的致害范围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认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在物质固有危险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事故发生频率、次要危险性、化学反应活性及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化学品登记注册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到指定部门对所生产、使用或储存的化学品进行申报,并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行系统的危险性鉴别分类。对危险化学品,应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危险物质临界量的差异,以汽油和液化石油气为例,分别选择池火灾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模型计算事故后果,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说明了修改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质临界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国外发达国家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适用范围、分类、危险物质种类及临界量等方面的修订建议,解决了以前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可作为我国中长期重大危险源监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前言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自1982年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以来,美国、加拿大、印度、泰国等也都发布了相应的标准,1996年澳大利亚颁布了国家标准NOHSC:1014(1996)《重大危险源控制》。这些法规或标准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都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这种做法在技术上是合理的,在使用上是方便的。考虑到与国外相关标准接轨,本标准采用了与此相同的方法。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了试点实施,本标准是在上述试点工作基础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重点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 :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与特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等级的划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与评价单元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煤矿重大危险源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的关系等。笔者认为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研讨 ,为煤矿企业准确把握煤矿生产系统中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 ,通过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针对性的采取整改或预防措施 ,减少或消除事故的发生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凯伟 《安全》2013,(11):37-38
正1危化品最大存量取值问题目前,不少安监部门和安评机构对危险化学品的最大存量存在意见分歧,主要争议是是否该考虑充装系数、储存系数。不考虑的依据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文书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2〕44号)中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关于存量的确定原则:"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的原则确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