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人——化学农药——作物病虫害循环灾害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杨峰 《灾害学》1996,11(3):47-52
立足于目前农业生产上化学农药使用的现状,从“人-化学农药-作物病虫害”系统阐述了化学农药滥用所造成的危害和灾难,并剖析了发生灾难的主要原因。用事实说明了化学农药的利弊,指出使用者的素质是否科学用药的关键。最后,提出了克服灾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壳突发性放气与水灾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由于1994年9月14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孕震应力场作用而引起大面积突发性放气,导致1994年第24号台风行为不规律的机制。地震本身可给人类造成灾难,而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引起其它灾难。  相似文献   

3.
汶川、玉树、日本.地震、海啸、泥石流,哪里有灾难发生,哪里就有一支身着橘红色衣装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而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口膨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生态危机导致了灾难多发。为了引起全球对于灾难性现象的关注,美国选择灾难性题材的方式,引起了一股灾难电影的热潮。对于美国灾难电影背后的反思,对我们反思抗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意义。灾难电影的定义及其特点美国的灾难电影主要聚焦于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自然灾难,人造灾难或超自然灾难的题材上,它不仅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还具有试图解决未来危机的形而上学特色。美国好莱坞灾难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未  相似文献   

5.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这一举世罕见的自然灾害,我们除了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外,还有一个历史性的重要任务,那就是全面总结反思抗御灾害的经验教训,吸纳伴随巨灾的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信息。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应得到巨大的补偿.但这种补偿需要我们对灾难的深入认识,对历史进步的积极争取。  相似文献   

6.
灾难模型化及其国外主要开发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略分析了灾难模型化和它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介绍了当前国外从事灾难模型化的主要研发单位,包括独立的模型化公司、大学研究所、再保险公司、再保险中介经纪公司和政府机构。同时收集了一些最近灾难模型化些文献,希望这些信息能有助于同行在我国减灾保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最近地震灾害频发,云南、日本、缅甸都发生了强震.尤其是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附近海域发生的特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电视台和报纸也对灾难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每天傍晚.家人都会一起看电视新闻,了解灾情的最新状况。一天,全家如往常一样正专注地看着新闻报道,我突然发现三岁多的女儿独自一人蜷缩在沙发的一角,神情有点哀伤。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4日.一场56年不遇的狂风暴雪席卷沈城。危急关头,英雄的沈阳消防官兵.挺身而出,奋勇抢险.为人民驱走了一个个灾难.在暴风雪中,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本领保卫了人民的平安。  相似文献   

9.
灾难与防护     
《十万个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影响最大的科普书。此次第六版的出版更可谓是少儿科普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创举。整套图书共含18册,邀请数十位两院院士担任主编.110多位院士参与编写,各界专家作者更是多达700多人。《灾难与防护》作为新增的一册,由马宗晋院士出任主编,高建国教授为副主编、全册包含8个不同的板块,分别邀请了秦山核电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机构的一线专家参与,同时也受到了浙江省多个学会的鼎力支持.《灾难与防护》力求能够通过活生生的灾难事实,敲响人类的防范警钟;同时传达在灾难面前,防范比抢险更加重要的观念,不让这种思想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进入了灾难多发期。几乎每天都有不幸的消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传来,而且不少都是大事件。这几天不断有朋友来问我,为什么世界近年来灾难如此之多?是不是有什么预兆?  相似文献   

11.
地壳运动与疾疫流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好民  尹光辉 《灾害学》1991,6(2):69-75
本文以大量实际资料证明疾疫流行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地壳运动过程中释出物质和能量对低层大气物理化学状态的影响是严重的,这对多种灾害的形成及生命的衍化方面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土流失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人口膨胀对土地的压力增长,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壤侵蚀量增多,目前我国水蚀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水土流失减薄土层,阻碍植被恢复,大大降低土地的蓄水库容,造成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同时,河床淤积使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洪水水位抬高,加剧洪涝灾害的发展,在同样降雨情况下,洪涝灾情比以往增加1倍。对水土流失采取综合治理可有效地减轻水旱灾害。江西兴国通过十年的综合治理,使兴国县水旱灾害频率下降48.8%,成灾面积减少50.7%。  相似文献   

13.
张茂树 《灾害学》1994,9(2):62-63
本文列举的瘟灾其区域之广、损失之惨都是怵目惊心的。加强对瘟疫灾害的研究与防治不仅是世界医学界的光荣使命,也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世界工程。  相似文献   

14.
文传甲 《灾害学》1995,10(3):37-43
本地区为季风型、山地型和中纬多灾型的混合型多灾区,有七类32种大气灾害、五类28种大气灾链。在本区,受灾的面积和人口、死人、经济损失和灾种之最,皆推大气灾害,尤以旱灾类最重,其次是暴雨类。从主导的灾害类型、类、种的角度,将本地区划分成2大区、9区、12亚区和5小区。近500年来,大旱、大涝平均每22.2年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15.
周家斌 《灾害学》1991,6(2):22-27,64
本文叙述了作者提出的时间序列预报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这一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发展及在实际部门应用的情况,其中包括异常旱涝灾害预报及方法的改进等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辽宁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部比较频繁。本文在总结上述灾害的基础上,指出了辽宁自然灾害的特点,即自然灾害的分布严格受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人类生产活动恶化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从而加速了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灾害类型多,成灾面积广;灾害的频度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的实例,阐述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和良好效益,并提出今后着重的三个方面:建立国家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心;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牢固用户观点。  相似文献   

18.
邓先瑞  吴宜进 《灾害学》1998,13(3):28-32
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灾害资料,并与其它自然灾害相联系,将发生在湖北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归纳,将其划分为6大类18种,并对其影响作了简要的描述.同时,根据历史上湖北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了湖北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最后,从减轻自然灾害的角度出发,针对湖北减灾工作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地质地貌灾害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彦蕊 《灾害学》1999,14(1):33-38
河北省是我国地质地貌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人类生态学角度,研究地质地貌灾害的成因与分布,并强调通过调整人类活动,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10年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吉林化工原料桶流入松花江和南京管道内液态丙烯泄露的典型工业灾害事故进行了城市规划层面的深入分析,反思城市规划与工业灾害的关系,剖析其内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城市规划、城市安全管理方面的改进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