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广西大石山区水资源丰富,降雨量大,但干旱灾害频发,灾情呈加重趋势。从坡耕地面积比、水土流失、降雨时空分布、控制性水源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和抗旱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了分析,从自然生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选取了17个评价指标,对其干旱脆弱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脆弱度大小与旱灾风险指数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旱灾风险指数大的其干旱脆弱度一般较重,而影响其干旱脆弱度大小的主要指标包括岩溶面积比、土地石漠化率、坡耕地面积比、林草覆盖率、农田灌溉率、人均有效库容、抗旱应急送水设施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等,阐明了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成因,为降低该区域的干旱脆弱度,增强抵御旱灾风险能力,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和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皖西北地区近50年实际发生的旱涝灾害划分为8种干旱类型和6种雨涝害类型,结合相应的降水资料,确定了各类旱涝的降水指标,以其为尺度,统计分析历年降水资料,得出各地近50年气候旱涝发生次数与频率,在认识各类旱涝降水地域分布及发生规律基础上,进行了蜡涝区划,并提出了趋利避害,防汛抗旱等建议,为旱涝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川市土地退化(荒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宗新 《灾害学》1998,13(1):40-44
分析了东川市土地退化现状:土地退化以水蚀为主,退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38.5%。土地退化类型主要有土壤退化、土地沙石化、土地石质化和侵蚀劣地。文章还探讨了东川市土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土地退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及其灾害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海岸是全国潮滩最集中分布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1/4,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是全国少数几个受海平面上升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21世纪前半期该地区不同岸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可能达到4.5~9.5mm/a,约为同期全球平均上升速率的2~3倍。其灾害性影响主要集中在:①造成堤外潮滩湿地资源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因直接淹没、侵蚀加剧和淤涨减缓造成的潮滩损失面积将超过5×104hm2,湿地损失面积达2.4×104hm2;②降低海堤防御标准、危及海堤自身和受保护地区安全,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该地区现有海堤防御标准将由现状50~100年一遇降为20~50年一遇;遇50年一遇风暴高潮位,全区受潮水漫溢的海堤长度将比现状增加173km以上,占海堤总长的1/4;③阻碍低洼地的洪水排泄、加剧洪涝灾害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40cm,苏北里下河和苏南太湖湖东两片洼地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可能分别下降约25%和20%,若两洼地分别重现1991年型和1954年型洪水,则因海平面上升增加的受淹面积将超过4×104hm2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005年)、分时段(1956—1965年,1996—2005年)、分季度和分月份4种时间尺度来划分,选取2359个县域单元上的灾害频数作为衡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指标,主要从危险性整体转移、高危险区转移、转移的形成因素以及高危险区的防灾减灾对策几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水灾、旱灾以及水旱综合灾害的危险性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近57年来,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整体格局呈现东西分异,东部远远高于西部,这是气候一地貌一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1956—1965年,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东西分异明显;1996—2005年,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不变,高值区域明显增大,向东北、西北、南方扩展。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季节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夏季水旱灾害危险性高,春季次之,秋冬季危险性低的状况;月际变化与降水带的推移和承灾体的月际变化相似,7月水旱灾害危险性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水旱灾害高危险区的减灾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沙漠化灾害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沙漠化灾害是危及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持续发展的重大灾种之一。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20.1万km^3,造成的年直接经济损失17.4-20.4亿元。年总损失达783-918亿元,受危害的212个县(旗、市)的沙漠化灾害程度分别是134个轻度、54个中度和24个重度,随着沙漠化灾害的不断发展,预计到2000年时我国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将达到23.3万km^2,107个县(旗、市)的沙漠化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彭贵芬  刘瑜  张一平 《灾害学》2009,24(4):40-44
以Thornthwaite水分平衡干燥度指数为主和自定义的反映短期降水有效性和异常性特征的有效降水指数为辅构建单站干旱综合指数,并定义了定量描述云南省受旱程度的干旱面积指数和干旱强度指数。采用变率和变差系数作为长期气候特征的定量指标,用云南省1959-2005年的资料,分1-3月、4-6月上旬、6-8月、9-10月、11-12月5个时段对云南省的干旱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1-3月干旱最严重,平均每年有约2/3的土地受旱;其次是11-12月,有约50%的土地受旱;再次是4-6月上旬,有22%的土地受旱;9-10月干旱较轻,有约5%的土地受旱;6-8月平均受旱面积不到1%,基本不受干旱的影响。云南4-6月上旬和9-10月这两个时段干旱有发展加重的气候变化趋势,且9-10月加重的趋势更明显;1-3月干旱有减轻的趋势;11-12月和6-8月干旱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煤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保护矿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由采煤诱发的地面裂陷、水资源枯竭、水环境污染、干旱、水土流失等灾害性的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并就各种灾害的防治提出了综合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两汉时期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发现从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的400多年里,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地区,作为都城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都远远高于其非都城时期;(2)对于长安或洛阳同一地区来说,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同步性,即同一个地区,水灾多的时期旱灾也多。根据分析,导致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都城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量增大,城市建设向着靠近河流低地及易涝、易淹没地区扩展,遇到河流涨水就会成灾。另外,由于都城建设及人口增加,在都城及其周围,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大幅度的增长,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也大大加重,造成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也是导致长安与洛阳地区在作为都城的时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话旱     
霍寿喜 《民防苑》2009,(3):10-10
洪涝和干旱自古就是农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水旱灾害每年都时有发生。“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礼记·乐记》),加上古代统治阶级不重视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民生 《灾害学》1993,8(3):50-54
本文根据福建省历史上自然灾害事例概括出洪涝、干旱、地震、水土流失、冰雹、寒害等自然灾害特点。并从地理位置、环流因素、地形、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福建自然灾害形成的背景原因。最后针对福建省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尹宜舟  高歌  王国复 《灾害学》2021,(2):19-23,29
该文拓展了面向气象灾害损失评价的灾体模型,使得其适用性增强。基于新模型,对2003-2018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损失及总损失年景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极端偏重灾害损失年景的有暴雨洪涝(2003、2010年)、台风(2005、2006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2005、2008年),另外各气象灾害偏重及以上的年景主要分布在2003-2013年,2014-2018年相对灾体量指数平均值较2003-2013年(不含极端年份)偏少65%~90%;在气象灾害总损失年景评价中增加考虑倒塌房屋和饮水困难人口两个损失要素后,评价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灾度的亚洲巨灾划分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灾害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灾度是灾害社会属性的定量描述,论述了灾度在灾害分级中的应用。提出了灾度计算模型,该模型的影响因子包括: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受灾人数。收集了1954-2010之间的亚洲灾害,并应用灾度计算模型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提出了亚洲巨灾标准:灾度大于8的灾害为亚洲巨灾。该标准具有计算简便、易于对不同灾害进行比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航空遥感的震害快速评估与救灾决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邢台、海城、唐山、澜沧-耿马等震例的震害航空遥感信息建立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模型与技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影响震害损失状态的因素甚多,使用时应注意区域的适用性和修订相应的常数。另外,还将自然科学与管理学综合为一体,总结了九种震害状态、九种救灾类型的决策系统,以供救灾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冰雪灾害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雪灾害发生,冰雪灾害成为中国西部和北部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最近100~150年内,气候变暖将显著地减少冰冻圈的区域范围与数量,这种减少对有关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活动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山地冰川的冰雪丧失和退缩将是惊人的。小冰川分布地区,如祁连山、阿尔泰山等,随着预料的变暖在未来100年内将大部分消失;但喀喇昆仑山、帕米尔、天山以及喜马拉雅山等的那些大冰川将持续存在到22世纪。冰川阻寒湖溃决洪水规模将日益变小。随着气候变化,冰雪融水径流将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季节性积雪的范围、积雪期和厚度将减少,从整体说,季节性积雪灾害(如雪崩、风吹雪)将变轻。海冰的范围和厚度将发生巨大变化,不仅是由于气候变暖,而且由于大气和大洋两者的环流形式发生变化,我们预期:黄海和渤海的海冰和北方地区河冰将显著减少,因此,河冰、海冰灾害亦将变轻。  相似文献   

16.
水质灾害作为灾害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其它灾害一样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为规避灾害风险,必须加强对水质灾害成因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水质灾害的成因,考察了形成水质灾害的致灾机制;提出了水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和灾后的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了预测水质灾害的工作方法;最后,总结了今后应该深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四大类主要气象灾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近5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每年粮食受灾面积达0.52亿hm^2,粮食损失超过500亿kg。干旱是危害最大的灾种,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的57%。20世纪90年代以来旱灾的发生较以往大幅度加重。我国农业应该采取的减灾对策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减灾科学技术研究;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农业灾害保险与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德华 《灾害学》1991,6(4):38-42
本文概述了湖南省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冰雹、风灾、冰冻、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地震等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对主要灾害的发展作出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型水灾害及其综合治水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型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城市型水灾害的综合治水方略,并对城市型水灾害综合治理的推进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价值损失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的特点和灾害损失评估的目的 ,提出了评估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价值损失的基本原则 ,即系统化评估原则、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估的原则、基于灾害后果的评估原则、“有无对比”的原则、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原则、不考虑沉没成本的原则和基于未来获利能力的原则。在给出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假设后 ,应用人力资源价值理论 ,提出了评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价值损失的方法和模型。为采用统一价值尺度评估灾害损失提供了基础 ,也使得灾害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