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近50年安徽气候及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50年代初期至1998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给出了安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温度和降水变化的事实,讨论了近50年来年平均温度、季节温度和年降水量、汛期(5-9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给出了其气候倾向率。最后给出了全省四个自然区域旱涝等级及其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2.
何素兰 《灾害学》1995,10(2):52-57
本文以华南地区1951~1990年41个代表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序列,采用各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累积频率来分析近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和旱涝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功率谱分析的方法找出该地区降水的主要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区域特征及水汽异常输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东北地区91个站46a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相应的NCEP/NCAR逐日水汽输送资料,通过旋转正交经验分解法分析了该区夏季旱涝的区域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分区旱涝年的水汽异常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异常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独立的区域。分别分析了各区域旱涝年与降水正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各区域旱涝年的异常水汽输送路径和关键区均存在明显的不同,且旱涝年异常水汽输送并不是简单的反位相。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16,(3)
基于关中地区1961-2014年降水资料,集成关中地区气象干旱和洪涝以及农业、水文旱涝的已有研究成果,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旱涝现状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0多年关中地区旱涝变化总趋势为降水减少,气象干旱日数增多,强度增强,水文干旱、农业干旱趋于严重;2关中地区旱涝年代际差异明显,1990年代降水最少,气象干旱和水文、农业干旱最为严重,1980年代前期降水最多,洪涝最为严重;321世纪以来关中地区降水呈增多趋势,气象干旱日数减少,强度减弱,洪涝频次有所增加;4预计关中地区未来5年降水略增,洪涝频次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内陆自然环境的干旱化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延军平 《灾害学》1999,14(2):28-32
根据中国内陆陕西、甘肃部分地区509a旱涝资料和主要测站气象、水文实测数据,应用Word97图形处理系统,证明在526a序列中目前处在11a、50a滑动的干旱期。近46a气温上升了0.3℃,年降水减少了80mm,径流量减少了0.78%,出现了明显的干旱化,环境变化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地球表面气温、新星和宇宙线环境》一文中指出,宇宙线大的地面增强事件(GLE)和亮新星对地球表面气温有影响。可以预料,在引起气温变化的同时必然会伴有降水的异常变化,从而引起旱涝灾害的发生。根据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编辑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等资料,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GLE事件及亮新星和我国本世纪旱涝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利用福建省60个气象站1960-2006年逐月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M ann-Kendall检验、正交经验分解函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福建省旱涝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省近50年总体上向涝的趋势发展,SPI指数在20世纪60年代先升后降,至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80年代初发生短暂下降,此后持续上升,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21世纪。(2)旱涝呈现阶段性变化,1960-1972年、2000-2005年为干旱发生频繁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则为雨涝频繁的阶段。(3)根据旱涝特征差异,福建省可划分为闽东南沿海、闽北、闽东与闽西等4大区域,4个区域总体上与全省具有相对一致的旱涝趋势,但在某些时段南北方向上的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4)福建省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以后旱涝变率最大,20世纪80年代初变率最小,且4个区域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气候旱涝指标方法及其分析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和区域旱涝指标的方法。并根据1951~1996年各月降水资料,对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的旱涝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省各自然片降水标准化资料确定旱涝指数。用旱涝指数将旱涝分为5级。通过旱涝年雨情灾情对比分析,说明安微旱涝有出现频繁,旱多于涝,涝重于旱并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危害重的特点。西风带环流调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互配置是形成旱涝的直接原因。夏季副高脊线的位置对江淮汛期的降水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旱涝史料及现代观测资料,运用旱涝等级评定法和农田水分平衡法,对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1470~1980年逐年的旱涝状况进行了评定,重建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1470~1980年近500a的旱涝等级序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旱涝发生的基本规律。运用山地─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的观点,探讨了山地─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与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近五百年的旱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兆站 《灾害学》1995,10(4):49-54
本文根据旱涝史料及现代观测资料,运用旱涝等级评定法和农田水分平衡法,对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1470 ̄1980年逐年的旱涝状况进行了评定,重建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1470 ̄1980年近500a的旱涝等级序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旱涝发生的基本规律。运用山地-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的观点,探讨了山地-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与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江流域地区(1956-2007年)148个站点全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对长江流域地区旱涝的转化规律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夏季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春季的降水周期较夏季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从研究的时段内看,春季降水周期为17 ~21年为主,夏季以10~ 15年为主周期;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与降水量、暴雨出现的频数呈现正相关,旱涝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干旱大都发生在长江上游地区(四川和云南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湖北部分地区,洪涝主要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在湖南、安徽、湖北等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雨涝灾害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插补完整的近500年旱涝等级序列和近40年实测降水资料,分别制定了历史时期和观测时期雨涝分级标准。建立了五省一市18个站的雨涝序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雨涝分布时空特征,并对典型雨涝年的成因及灾情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后作出90年代雨涝趋势预测,为沿海的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夏季旱涝分布规律及同期500hPa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6年6-8月广西88个站点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定义方法,对夏季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采用EOF分解对旱涝等级场展开分解,得出广西夏季的旱涝时空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区性偏涝或偏旱是夏季旱涝分布的主要型态;时间系数出现极大或极小值的年份与广西发生干旱或洪涝的年份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第1特征向量时间系数旱涝交替明显,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年份时间系数为正值,以偏旱为主,9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为负值,以偏涝为主.  相似文献   

15.
40年来本溪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及其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本溪地区40年(1961-2000年)来的气象和水文资料,对大气和农业两方面的干旱,采用降水Z指数变化方法和彭曼综合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旱涝变化规律,探讨了相关的旱涝评估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夏季旱涝分布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亚地区529个代表站地面历史月降水资料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历史序列资料,对近55年(1951—200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并依据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确定了旱涝灾害等级标准,应用合成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偏晚和正常3种典型时态与东亚地区夏季旱涝分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南海夏季风偏早爆发年份,中国长江流域、东北北部、华北局部以及韩国南部、日本南部、蒙古国东部易发生旱灾;中国的华南东部、淮河流域、环渤海北部及中朝边界、韩国北部易发生涝灾;(2)在南海夏季风偏晚爆发年份,中国江南地区、东南沿海、海南岛、东北局部以及日本的东部易发生旱灾;中国华南西部、淮河流域、华北大部、东北东部以及韩国南部、日本南部易发生涝灾;(3)在南海夏季风正常爆发年份,中国的华南南部、江淮地区、中朝边界、中蒙边界以及韩国局部、日本南部易发生旱灾;中国江南西部以及日本大部易发生涝灾。  相似文献   

17.
巢湖流域旱涝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媛  王心源  李祥  张广胜 《灾害学》2007,22(2):97-100
利用巢湖流域14个站点39年(1961~200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巢湖流域汛期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旱涝灾害十分频繁,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性,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巢湖流域北部为易旱易涝区,西部为易旱区,东南部、南部是易涝区,中北部是不易旱易涝区。  相似文献   

18.
旱涝灾害演变规律的研究对区域灾害预警与应对意义重大。基于西安地区1951-2012年近62年的实测降雨量资料,用Z指数法判定其旱涝等级,结合频率分析法、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法研究了旱涝灾害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温变化、太阳黑子数与ENSO事件对西安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62年来西安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繁,"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现象明显,且旱涝灾害往往交替发生。旱涝灾害演变在全时间尺度上存在5~7年和53年的显著周期,且呈暖湿化的趋势。旱涝灾害的演变与太阳黑子数目、ENSO事件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太阳黑子的极大、极小值年份前后和ENSO事件发生年份是旱涝灾害多发年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王重建的2232a降水长序列运用Markov过程理论分析了中原各地区旱涝等级的概率特征;定义了净旱涝历时、净旱涝烈度、平均净旱涝烈度参量,并用之建立了中原中心区降水的丰枯段等级预测模式。为中原地区旱涝分析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干旱、洪涝、霜冻、冰雹是山东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等特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编码和输入,建立了山东省近600年旱涝霜雹数据库、近40年降水数据库和预报因子数据库,并编制了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包,在国际著名的SAS统计分析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旱涝霜雹超长期预报系统。本文简要论述灾害数据库和预报系统建立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