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杜邦公司十大安全理念最后一条是: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中国的企业也在提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可大多数的情况却是员工被动参与,还没有达到直接参与或主动参与,这也是许多企业一直长期困惑的问题。那么怎样让一线员工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上来?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光靠口号的号召与安全宣传是很难实现的,这需要企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塔中作业区通过开展安全积分与星级评定活动,使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之中,既拓展了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技能。  相似文献   

3.
一、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实践表明,没有安全生产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一旦使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意识,将会使员工大大减少因  相似文献   

4.
<正>基层员工是最需要安全的群体,他们需要了解工作场所、生产过程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需要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的方法,需要理解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路,需要参与安全活动。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五点建议,浅析如何提高基层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一是管理者要在思想上纠偏,转变安全管理思维,要突出基层员工的安全主体地位,让基层员工有机会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比如管理者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的时候,就可以邀请部分基层员工代表加入编写小组,重视他们的思考与建议。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让基层员工感受到自身建议的重要性,多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编制的安全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5.
一些企业目视化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上墙一贴了之、不实用、员工不关注、不了解图示含义内容等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未对现场员工进行告知、培训;二是有的目视化告示牌内容未结合企业生产安全实际;三是一些目视化告示牌未实行动态管理,一经上墙,就不再更新。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建立目视化安全管理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亚 《劳动保护》2022,(2):65-65
一些企业目视化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上墙一贴了之、不实用、员工不关注、不了解图示含义内容等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未对现场员工进行告知、培训;二是有的目视化告示牌内容未结合企业生产安全实际;三是一些目视化告示牌未实行动态管理,一经上墙,就不再更新。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要建立目视化安全管理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最近两年,笔者在给企业做“安全文化现状调研”时,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员工对岗位安全责任、奖惩制度、事故报告、岗位安全风险等安全信息,事实上非常不了解,当调研人员询问时,他们往往回答“我不知道”,或只能含糊地说出很少的内容。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管理者一直认为员工都应该知道。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选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作为安全文化的3个维度;安全遵守行为、安全参与行为作为安全行为的2个维度,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对员工安全遵守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对安全参与行为没有影响;安全精神文化对员工的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都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企业员工个体特征与班组安全绩效的相关联系,提升班组安全绩效水平,以武汉一家冶金企业的250名一线生产员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SEM)基础上,利用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加入工作参与和组织支持感2个变量,建立班组安全绩效与企业员工个体特征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监督和关心利益2个维度与班组安全绩效显著相关;而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工作支持及价值认同4个维度和班组安全绩效没有显著关系。因此,提高员工参与监督班组管理活动的热情,加大班组对员工利益的关心程度是提升班组安全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杨艳春 《安全》2008,29(9):41-43
1.1重视和关注相关方管理和油田社会责任2003年重庆开县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243人死亡。据查死亡241人为周边老百姓。由于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在开钻前对本队员工进行安全告知,本队员工知道井喷事故的危害性,知道硫化氢泄漏后应及时向上风向紧急逃生;而钻井公司却没有向周边老百姓进行危害告知,没有对居民进行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教育,并且制订和落实在意外发生时组织居民迅速撤退的应急方案,导致事故发生后,老百姓撤离不及时。  相似文献   

11.
<正>安全管理,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落实,就形成不了企业的安全文化,或者只能形成一个物态的安全文化现象。笔者通过对众多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发现有些企业对全员参与的理解存在偏差,本文试析全员参与的概念,以及如何实现全员参与。什么是全员参与首先,全员参与不是一种口号、一次活动,而是一种安全理念,尤其是管理者的安全理念。其次,全员参与不是简单的所有员工要"参加",而是不同层级、不同岗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大内提出了著名的“Z理论”,他认为:“让员工关心企业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因此,应更多地让员工参与到实际管理中去。”实践证明,让员工广泛参与企业安全事务,能够提高制度可靠性和执行力,并促进员工关心企业、关注安全,加强团队互助。  相似文献   

13.
一、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 实践表明,没有安全生产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一旦使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意识,将会使员工大大减少因不负责任的作风而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即使在危机发生的非常时刻,大家也会自觉按照企业的危机管理制度,利用非常手段避免事故带来的更大损失.因此,实施安全生产危机管理的前提就是使全体员工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重组现象越来越频繁;有些企业随着经营发展的规模和战略调整,分化出许多分公司,还有些大型企业多元化发展衍生出了众多子、分公司,这些企业逐步形成了集团型企业.笔者接触的众多集团型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困惑,有些集团型企业没有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有些不知道从集团层面安全管理该...  相似文献   

15.
成春节  谭钦文  章少康  陈群  邱宇 《安全》2019,40(7):67-71
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难题,基于不安全行为管理的重要性,采用文献分析法、现场调研法,调查了绵阳市130余家中小型企业不安全行为管理现状,分析得出中小型企业不安全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协同理论,研究了安全文化、BBS行为观察流程和杜邦安全训练观察计划3种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并对其要素进行组合优化,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协和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纠正员工不安全行为,提升员工安全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HSE理念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HSE(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理念和文化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建立离不开好的管理系统.员工或领导对工作不熟悉或没有按照生产程序去做,从而导致事故发生.为了预防事故,安全和生产不可分割.公司重视HSE管理,即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热心公益事业,则有高效率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企业而言,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在实践中,部分企业往往因为短期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文化建设,甚至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清楚何为企业安全文化,以及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没有管理部门、管理者的积极参与,显然难以激发员工的参与热...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人员面临许多困惑。为什么付出与成效总不对等?管安全成无功败有过,管得好是份内事,管不好是无能。分管其他工作是有限责任,管了安全是无限责任。事故追究无商量,不去检查是失责,去检查没有查出问题是渎职。造成这些困惑虽然有些偏颇,但是的确反映了一些客观实际,本文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去一家企业做安全调研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跟笔者说道:"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安全培训,我们也是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来给员工做安全培训的,可总感觉培训的效果不是很好。"笔者问:"您认为效果不好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他说:"首先,安全培训课堂比较沉闷,员工就不喜欢参加……"安全培训效果不好有很多原因,"沉闷"是其中之一,常因没有互动或者互动不够造成。安全课程本身给人感觉比较严肃、枯燥、乏味,不过运用以下方法还是能让学员动起来,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提问提问是随时可用,又最简单易  相似文献   

20.
HSE管理体系在温米采油厂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SE管理体系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实现现代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准行证。温米采油厂HSE体系实施中存在问题:过分重视书面文件管理,忽视实质性安全管理,造成体系现场执行力不足;技术支持不完善,造成风险评价、清洁生产、应急准备与响应等方面落实不够;HSE体系与现有的安全管理存在"两张皮"现象;全员参与意识差,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资源配置不足,培训不到位。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不断完善HSE体系,逐步规范运行管理;结合生产实际,打造企业安全文化品牌;继续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执行力;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理念;避免"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