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总被引:67,自引:7,他引:60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 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环境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学院系统与高教系统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酸雨研讨会于1987年10月23~2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包括59个环保、气象、科研与大学的研究、监测及院校的代表124人,共收到论文80多篇。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与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学书在会上发了言。与会者就:①我国的酸雨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②我国酸雨的成因;酸雨对生态与林业的影响;④控制我国酸雨的对策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学者的发言及论文认为,我国的酸雨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酸雨对陆地和水体的潜在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洲和北美地区酸雨对地表水化学及淡水中生物群的不利影响已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而且,酸雨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在西欧的森林林冠枯萎中起了关键作用。迄今为止,酸雨在土壤酸化中的相对重复性在文献中还有争论。有的作者认为,酸雨对欧美土壤酸化的贡献与自然因素和耕作的影响相比是很小的,而其他人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酸雨概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受酸雨影响的地区已占国土面积的30%,已成为继欧州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中国的酸雨为典型的硫酸型,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城市酸雨比郊区严重的特点。酸雨令中国农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建筑业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由此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环境酸化将进一步加剧。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酸雨的成因特点、现状及其危害,并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制定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应用美国ILWAS酸雨模型,研究了南宁市老虎岭水库流域在酸雨输入条件下流域水文过程,特别是入湖总径流的构成,对湖水酸碱状态和酸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通过集水区土壤的流动路径是影响地表水酸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酸雨胁迫条件下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在贵州省龙里建立生态水文实验站,自2005年起开展酸雨监测,对森林植被冠层遭受酸雨直接伤害及其对酸雨的缓冲作用进行模拟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酸雨的直接危害有限;为此,依据生态水文过程理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植被生产力和森林生态效益评价3个空间信息模型;模拟计算了研究区酸沉降对土壤化学性质、植被生产力和森林固碳、保肥方面的生态效益的影响,构建了酸雨对森林植被的间接危害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酸雨是当代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雨水的酸化非常关注,尤其是日本、美国、北欧等国,这些国家的酸雨给本地区生态系统、农业、水产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最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监测和研究酸雨,1981年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和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联合召开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把酸雨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国务院环办开展了对全国酸雨的普查工作,发现我国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城市出现酸雨,其中以西南地区的重庆和贵州最为严重,降水的pH  相似文献   

8.
1.前言最近的研究指出,美国,特别是美国东北部的雨雪pH值已降低到4.0~5.0。由于酸雨造成的湖泊河流水质酸化,已经消灭了那里的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并减少了第一生产者(即绿色植物)的产量和破坏了酸化湖泊中的营养食物网络。通过实验室、温室和田间试验,研究了酸雨对谷物与蔬菜等农作物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情况,虽然有少数研究报告认为,某些酸性沉降物对谷物反而可能有别,但多数报告认为,酸性沉降物对农作物、水生物,建筑材料和文物古迹都是有害的,而且酸性沉降物对人体也可能有影响,尽管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9.
酸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酸雨的形成机理、形成要素、危害及酸雨的分析、监测和预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指出目前酸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酸雨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日合作研究项目:酸沉降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于1990至1995年期间在中国重庆地区进行。本文是该最终研究结果主要方面的报导,包括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状况酸沉降对池塘,森林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和桎酸雨控制对策,该项研究为今后酸沉降生态监测的研究,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酸沉降:来源、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我国酸沉降观测与模拟、来源与影响以及控制与成效,不仅能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国际酸沉降控制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酸沉降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有关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致酸气体排放、土壤和地表水酸化、酸化缓冲机制、临界负荷区划以及酸雨控制对策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我国酸雨污染经历了快速发展、污染缓和、再次恶化和持续改善4个阶段,与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趋势相一致.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及四川盆地,而不是排放最为集中的华北地区,反映出氨气和盐基阳离子排放的较强中和作用.作为酸沉降的主要危害,我国土壤酸化严重,而地表水酸化与欧美相比并不突出,原因是盐基阳离子沉降和硫氮转化(如硫酸根吸附和反硝化等过程)提供了特别的缓冲作用.随着二氧化硫排放优先于氮氧化物得到初步控制,我国降水化学组成由硫酸型转变成硫酸-硝酸-铵混合型,从而氮沉降,特别是铵沉降对我国土壤酸化的贡献越发显现.国家“两控区”划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我国酸沉降的发展,酸化的土壤和地表水开始出现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深圳市2006年-2012年的酸雨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降水pH值的范围在3.18~8.73之间,平均值为5.36,属于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深圳市在2006年-2012年间,降水的pH值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深圳市春夏季降水酸化程度较低,秋冬季酸化程度较高,主要与降水量直接相关。通过对降水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发现,深圳市酸雨类型硫酸和硝酸混合型,硫酸根和硝酸根对降雨中的pH值影响较大,雨水中的硫酸根和硝酸根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近年来,酸雨区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2003年北方城市安阳由于连日降雨,首次出现了酸雨。针对酸雨的发生,本文从大气污染状况、大气环流的影响、酸雨离子组分等方面对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该市近十年的空气质量和降水情况的统计,分析了安阳市大气降水的变化情况,并针对空气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止酸雨再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前不久,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了“中国酸雨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环境管理工作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文兴教授主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在会上交流40多篇,内容涉及我国酸雨的现状,时空分布,化学组份,形成机理,大气物理过程,传输模式,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等.酸雨作为“七五”国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洛阳市酸雨与SO2的关系以及NH4^ 和Ca^ 对降水酸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模拟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幼树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本实验模拟酸雨pH值为6.63(对照),4.5,3.0和2.0。实验结果表明,杉木针叶汁液pH值和土壤pH值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而降低,土壤比叶汁液更容易被酸化,也更难恢复。模拟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单位叶干重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最高酸度的模拟酸雨由于减少光合组织而显著降低单株净光合速率。模拟酸雨显著增大了马尾松和杉木呼吸速率。模拟酸雨对茎生物量没有影响,主根和叶生物量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显著,须根生物量有显著减少,模拟酸雨抑制植物生长的机制是增大呼吸速率使物质消耗增加和减少光合组织,导致物质生产减少。  相似文献   

17.
氮循环的人为干扰与土壤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观点出发 ,研究了N循环的人为干扰与土壤酸化的关系 ,并探讨了N循环扰动下导致土壤酸化的机理。在土壤酸化中 ,人类对N循环干扰起作用最大的是对大气中NOx 排放的影响以及对N固定的影响 ;前者通过酸雨导致土壤酸化 ,后者则通过施肥导致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8.
酸性降水在西欧、北美一带,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由于它引起水体和土壤酸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腐蚀城市建筑物,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已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科学家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工业将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酸雨的形成,它有什么危害?对北京地区是否有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一、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全国酸沉降评价组织预测,空气污染的现状,将不会引起水生动植物系统、庄稼或森林的突然变化。该组织在1987年9月16日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即酸化的湖泊和河流达到了稳定状态,增加的酸雨,不会引起进一步的危害。该报告还说,除了东南部以外,美国大多数的水域已达到这种稳定状态。该报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1979—1986年(以下简称1980S)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以下简称2010S)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阶段这两个时期的pH数据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对比分析30 a间江西省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江西省农田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2010S江西省农田土壤pH平均值为5.24,较30 a前的5.77下降了0.53;全省酸化趋向西南,其中酸化最突出的地区为赣州市,其次是鄱阳湖周边,特别是南昌市、鹰潭市,pH降幅较大;赣北局部地区农田土壤pH有所上升。定量分析氮施用量与酸雨对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氮施用量、酸雨强度的差异和农田土壤酸化程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长期过量施用氮肥是江西省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地区土壤pH酸化程度同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30 a间,施肥量每增加50 kg/hm~2,农田土壤pH下降0.26个单位;地区土壤pH酸化程度同酸雨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且随着酸雨pH值越低,农田土壤酸化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