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列车运行调整方案实时安全诊断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运行调整方案是铁路列车调度员编制的短期列车运行计划 ,采用计算机进行调度指挥需要对计算机编制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进行实时安全诊断 ,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笔者利用调度员工作站本地的列车时刻表数据完成安全诊断过程 ,方法是利用诊断范围内的列车时刻表数据分别生成列车对区间和车站的时间占用链表 ,将原列车间的冲突判定转化为区间、车站和到发线等 3类冲突的判定。对区间和车站的冲突采用逻辑表达式判定 ,对到发线冲突则引入堆栈方法来判定。该算法已在现场中应用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车轮多边形是列车车轮常见病害之一,威胁列车运行安全。为提高地铁列车在小半径曲线地段的安全运行水平,研究小半径曲线地段车轮多边形对列车安全性的影响。首先,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建立车-轨多体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作为评判指标,分析不同波深和阶数作用下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并提出各阶车轮多边形对应的波深安全线。结果表明:随着波深的增加,地铁列车安全性指标线性增加;随着阶数的增加,列车安全性指标先增大后减少;当车轮多边形阶数位于6时,车轮安全指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京广高速铁路,研究基于安全行车的夕发朝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结合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对单线行车、转线2次、转线1次、等线运行四种开行模式适应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列车运行径路,在安全行车、运行时间与停站要求的约束下,确定列车开行模式,以最佳旅行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优化的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方案。根据开行方案和现有运营经验分析列车运行条件,提出高速线采用(8~10)min追踪间隔,既有线采用(10~12)min追踪间隔,速度系数为0.8,以最大化利用通过能力为目标,编制符合实际条件的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地震作用下列车过桥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的地震荷载作用下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对不同的高速列车在典型地震荷载作用下通过秦沈客运专线上多跨双线简支箱梁桥的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影响地震发生时高速铁路常用跨度简支梁桥动力响应行为和车辆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结果表明增大桥梁结构的阻尼比可有效改善桥梁本身的抗震性能,但对提高列车在地震时过桥的安全性意义不大;地震作用使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以及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横向轮轨力等各项安全评价指标均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因此,在评价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列车的走行安全性时,必须考虑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给出了确保地震发生时高速列车在桥上安全运行的临界速度限值。  相似文献   

5.
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的控制因素及评估准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既有线的提速及高速铁路的修建 ,标志着我国铁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 ,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愈显突出。高速、安全和舒适是高速铁路运输得以实现的三大要素 ,本文从动力学角度 ,通过不同的参数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标准 ,探讨了列车脱轨、倾覆的不安全因素和旅客乘坐舒适性的各项指标 ,并提出了评估准则  相似文献   

6.
基于列车运行功能转化方程,对铁路选线设计中设置小半径曲线引起限速时的列车运行能耗特点及列车减速距离对列车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限速对列车运行能耗影响的量化结果,以及减速、加速距离是影响限速条件下列车运行能耗的主要参数等结论,以期为铁路线路选线提供能耗影响参考,或应用于铁路建设项目线路方案选择的节能评价。  相似文献   

7.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保障与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安全性,系统必须在其投入运行之前进行安全认证,只有取得相应的安全授权才能投入运行。结合CENELEC国际标准和我国应用实践,提出以安全验证和确认为基础的安全保障与认证方法,将安全验证和确认的方法贯穿于系统研制开发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阶段,监控系统研制开发的每一个活动,评审系统研制开发的每一个文档,保证相关文档之间的追溯性,针对系统的所有需求进行完备性和充分性测试,才能够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其运行安全和效率2,010年底采用安全验证和确认的方法成功地将LCF-300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用于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和昌平线,并顺利通过英国劳氏公司的第三方安全认证。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列车运行安全保障系统最近在奥地利西部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奥地利铁路部门认为,从理论上讲,这套安全系统可以百分之百地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列车行车事故。 这套名叫“LZB”的系统是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设在车站的计算机、各机头内的控制计算机及一根平铺在两条铁轨之间的感应电缆组成。其最大优点是,即使列车高速运行,甚至视线很差的情况下,也能提早识别各种信号,并提醒驾驶员适时采取预防措施,还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完全可以避免由于人的失误造成列车事故。同时,由于安全系数极高,还可使列车的运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200公里。…  相似文献   

9.
铁路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应具有线路维修、区域安全运行、日常和临时限速命令的控制、车站地面设备与机车上司机的信息传达、列车运行调车监督等功能。铁路提速列车的安全技术监督系统既要兼顾既有系统的技术、设备 ,又要按照列车提速的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计量化、质量等方面信息和功能设计 ,因此 ,笔者给出一种根据实时动态跟踪数据对提速列车的设备进行评价和预警分析属性评价方法。通过快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获取列车安全的重要参数 ;构造每个参数等级标准属性函数 ,计算出多参数综合属性 ,给出运行系统安全状态属性识别的综合评价结果 ,并以机车安全属性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将GSM网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成功应用到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 ,系统监测数据经转储发送系统中转 ,由移动台系统实时、无线传输到基站微机系统 ,通过VC ++语言编制的软件系统实时统计分析数据 ,来监控列车运行状况 ,达到列车安全运行的目标。在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 ,不仅实现了数据无线实时传输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轻了工作强度。在济南铁路局装车试验并广泛使用 ,表明了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到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管理总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铁路行车指挥水平、保障行车安全,研究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管理问题。以高速铁路运输系统特点分析为基础,在定义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后,对列车运行冲突从4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析列车运行冲突的特点,阐述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冲突管理的内涵。列车运行冲突的形成机理研究、冲突分析、冲突消解和基于冲突管理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法和运行图研究等问题构成中国高速铁路冲突管理的主要研究框架体系。高速铁路冲突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优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 2 0 0 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的现状来看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运营安全是我国地铁交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在对国际和国内地铁运营安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防范的人、物、制度和社会环境四要素 ,以利于下一步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开展。人的要素是指乘客要有较强的安全防法范意识 ,地铁工作人员具有高素质的工作水平。物的要素是指地铁装备防灾抗灾能力强。制度的要素是指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备。社会环境的要素是指全社会共同努力 ,综合整治预防灾难。  相似文献   

13.
冯亚凝  周艳 《安全》2021,42(1):57-61,68
为更加合理、客观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更新周期,切实保障冶金工业人员作业安全,本文以安全管理原理和作业循环检查规范为依据,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HAZOP),系统辨识某冶金高炉车间岗位人员操作行为;通过资料分析,建立典型操作程序信息表,选用风险发生次数、受伤程度、经济损失、作业次数4个指标作为综合评价依据;将熵权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结合,确定客观权重,并分析操作偏差危害程度与最劣方案的贴近程度,确定各操作规程更新周期为月检、季检、半年检、年检。结果表明:模型排序与现实情况相符,检查更新周期有效规范人员操作偏差,扩展作业循环分析规范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从安全性和运营角度对油库选址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分析对油库的安全稳定及有效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选取与安全和运营有关的人口企业数量、安全管理能力、消防设施规划、地形地质条件、铁路公路数量、市场投资收益、政策支持情况等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及合理程度分析,综合运用安全度与运营格局影响因素多元耦合关系,构建了油库区安全与运营评价体系,改进了原有的模糊层次法评价模型,并对某油库区安全度与运营格局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模糊层次法能够较好地评价不同地址的优先级,评价模型具有一定应用性,能够对不同地址的特点及评价权重进行有效分析,可见油库选址优先级评价方法是实用且有效的。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以为油库区地址的优选提供一定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列车牵引力学条件下的铁路列车安全操纵问题 ,开发了一套可用于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列车安全操纵仿真软件。重点介绍了系统的主体结构、功能模块以及列车安全操纵的计算模型 ,详细描述了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如何确定列车的工况、手柄位以及停车制动的仿真算法 ,并在实际线路上对电力机车进行了实例分析。系统计算速度快 ,人工干预方便 ,效果良好 ,可以满足现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6.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综合交通枢纽(ITH)运营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从脆弱性的角度,分析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事故的机理和运营安全管理的特性,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集成管理机制。该机制以安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安全资源的协调、集成和优化为核心,包含干扰监测、威胁预警、漏洞修复、事故控制、鲁棒性提升和应急与恢复等实施机制。建立包含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体系。研究表明:脆弱性是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该机制以脆弱性为突破口,通过若干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安全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资源的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刘双庆  尤秋菊  张世杰 《安全》2019,40(1):62-66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某城市地铁5年的运营事故资料,探讨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规律,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统计年度内地铁运营事故年度总量较为平稳,事故的发生对月份变化敏感度较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信号故障、车辆故障是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合计占事故总数的56%。事故原因分析显示,设备设施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特点,从人、机、环、管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起重作业挤压事故的成因,并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了可能造成起重作业挤压事故的具体因素,对导致起重作业挤压事故重要度进行了排序分析.最后根据挤压事故原因提出了起重作业挤压事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起重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环境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