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活动对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人类活动对松嫩平原的影响 ,有助于了解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与机制 ,对于退化生态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活动史、人类的活动方式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指出人类活动干扰并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缓冲因子 ,使退化因子的作用因失去缓冲因子的制衡而加强 ,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文章还论述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外部干扰和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 ,从而引导人类遵从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2.
经过一年的努力 ,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已基本完成 ,此次调查涉及中东部地区 19个省市。在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测绘局的积极支持下 ,应用遥感等手段进行了数据采集、分析 ,并开发了有关数据库和多媒体演示系统 ,报告全面反映了中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成因及改善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与措施。据了解 ,国家环保总局已于 2 0 0 0年完成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包括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及成因和对策分析、沙漠化与水土流失分析等。至此 ,我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论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介绍了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江苏省生态环境区域分异规律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并对之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当前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战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二者间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一致的追求。以皖江区域10个城市作为研究地域单元,构建了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皖江区域2002~2011年的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过去10a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测定的协调度数据,建立了协调度自回归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探究了未来10a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发展水平经过拮抗期和基本协调期后不断提高,将于2019年前后趋近高质协调发展阶段,即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有序互动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上海市青浦区为对象.应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耦合模型,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8项城市化指标和制约城市化的12项生态环境指标,计算关联度和耦台度及进行它们的时序规律分析,阐明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度和耦合度在1997-2006年间的时序上均呈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度的低位时期,第二阶段是关联走向紧密时期,表明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入并行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设想,进一步指出西部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生态环境经济策略,才能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辨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产业结构作为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主要环节.与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的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由于产业发展与流域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相吻合.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目前亟需深入研究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本文以黑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及产业结构效益指标体系,对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产业结构效益作了综合评价,并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辨识。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产业结构效益自上游向下游在空间上呈倒“U”型,而生态环境质量与环境产业协调度沿河自上游向下游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都依次降低,说明现阶段黑河流域沿河自上游向下游,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而破坏性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提出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一种定量方法: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该方法设计了一个0~100尺度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作为量度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的大小。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由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RIn)和环境污染分指数(EPI)来计算。根据ESI数值和RECI与EPI的关系。可以判断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和主要来源。该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评价中国工韭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现状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直观性。同时原理筒单。计算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主要是侧重于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要素涉及较少,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保证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概念。以县(市、区)为评价基本单元,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需求和主动协调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区域生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各单元的生态环境竞争力水平分为5个等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南部、西部山地和合肥市区,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和县-无为平原传统农业区和马鞍山、铜陵重工业区。生态环境竞争力不仅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质量有关,也与区域经济技术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水平、管理水平有关。最后对各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和提升优化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是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征。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2008~2017年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时空分异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08~2017年湖南省各市(州)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空间格局上呈自东向西衰减的半环带结构。(2)基本公共服务在市际上具有显著全局与局部自相关特征,随时间呈"集聚-分散-集聚"的演变模式;H-H集聚与L-L集聚空间俱乐部趋同特征明显。(3)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表明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上存在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对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制定与出台,而且影响循环经济基本法的理解和执行。基于此。就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展开了综合研究,以期有助于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制定与执行。在比较研究国外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与综合分析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的基本定位与基本内容,进而提出一种新的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立法架构。从目前实践看,中国特色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是对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物质能量流动方式的管理经济。中国循环经济建设应该从适度生产系统、适度消费系统和回收利用系统三个环节着手。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中国循环经济基本法作为一部环境友好型经济法以及具有一定强制性与制裁性的促进法,应当按照适度生产-适度消费-回收利用这条主线进行立法架构。  相似文献   

13.
Nowadays, the disparity of the basic pension in local regions of China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 low level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basic pension systems, the large disparity of the level of the basic pension, and unfairness of the enterprises’ payment for the basic pension in different local regions in China. These have already brought many negative influences, which have greatly held bac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national economy. We should build the basic pension system in all local regions of China as a whole, which can cover all people and decrease the disparity in different local reg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Nowadays, the disparity of the basic pension in local regions of China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 low level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basic pension systems, the large disparity of the level of the basic pension, and unfairness of the enterprises' payment for the basic pension in different local regions in China. These have already brought many negative influences, which have greatly held bac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national economy. We should build the basic pension system in all local regions of China as a whole, which can cover all people and decrease the disparity in different local reg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途径从满足基本需要和限制奢侈浪费性排放出发,充分利用技术在实现低碳发展方面的潜力,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和代内与代际公平。本文在讨论发展所面临的消除贫困、城市化和工业化挑战的基础上,区分了生存水平和体面生活水平的基本需要,依据国际数据和科学研究成果,对基本需要进行了量化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满足13亿中国人体面生活水平的基本需要的能源和排放含义,进行了案例研究。最后探讨了基本需要途径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对象,从基础地力、利用条件、区位条件3方面筛选出12个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引入熵权法、障碍度模型等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潜力和建设难度系数,最后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耦合两者评价结果,提出了南岸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南岸区已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条件的耕地面积约76.6 hm~2,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量的11%,其余624.19 hm~2耕地可通过土地整治逐步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在空间上,建设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广阳镇,建设难度等级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按照先易后难的建设原则,建设时序也需遵循从北向南的规律依次开展整治工程。研究结果可为南岸区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效果,论文把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否对耕地流失面积的减少产生了影响;二是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即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多少。论文收集了2004-2007年的省级面版数据,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均不优于混合OLS模型。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流失的影响,并计算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分析表明:①在2004-2007年期间,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于减少耕地流失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率每提高1%,每省每年平均耕地流失面积约能减少364.4 hm2;②由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2004-2007年期间,全国耕地流失面积分别减少了853 445.19 hm2,847 724.91 hm2,859 559.37 hm2和857 961.26 hm2,4年合计减少耕地流失面积3 418 690.73 hm2,约为期间实际耕地流失面积3 020 769.49 hm2的1.13倍。  相似文献   

18.
锦标机制理论下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企业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原则,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鉴于当前文献关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研究还略显不足,文章借鉴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根据Malcomson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包括1阶段合约和2阶段合约的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框架,设立基于相对业绩的"锦标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系统分析,推导出政府在制定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激励政策时的注意事项,即中央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门的低碳经济发展激励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在激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时,要有层次、有针对的对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或财政补贴,形成阶梯式的支持结构,使有限财政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地方政府应该以区域内企业实施低碳经济活动的努力水平为评判标准对企业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投资环境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流域投资环境宏观,中观,微观各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了从实际出发,加强长江流域投资与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排污权交易这一概念的启发下,针对目前供水形势紧张的状况,首次提出了用水定额交易的概念以及实施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