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世界发展趋势。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要在不到9年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并在其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我国如何统筹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困难和挑战。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碳达峰的任务艰巨,但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三是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要认真总结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已经初步实现碳达峰目标地区的经验。五是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提早安排碳中和各项工作。六是统筹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七是统筹能源转型和发展转型。八是成立国家碳中和发展基金。九是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机制。十是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环境》2022,(2):10-11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要锚定实现碳中和愿景,牢牢抓住"十四五"的关键窗口期,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并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中央几次会议以及2021年"两会"期间也提到有关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问题,一时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国国内有关"碳中和"问题的讨论快速升温,已然成为一个热点和重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电力行业是中国最大的煤炭消费和碳排放部门,其煤炭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占中国总量比重分别达到50%以上和40%以上。控制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对于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意义重大。在2021年4月的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已明确提出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愿景。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必须加快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而碳排放交易制度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且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9月22日的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12月16-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又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项重要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本文就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由来、本质以及如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2021,(1)
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目前正瞄准2030年前碳达峰的战略导向,启动区域碳达峰的靶向研究。根据2016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分析,全国许多地方能源活动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排放在80%左右,能源保障、能源消费水平亟需向高端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能力不强,"降碳"形势较为严峻。为此,笔者认为,各地应跑出"十四五"开局碳达峰工作"加速度",  相似文献   

10.
<正>一、深刻认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润秋 《环境保护》2022,50(8):8-11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重要会议活动和到各地考察时,就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韩正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23,(2):10-13
<正>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力争二○三○年前实现碳达峰,二○六○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在《巴黎协定》承诺的基础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设立的更高目标,表示了中国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决心。这一承诺的宣布引起了各方的积极评价和关注,也向社会公众引入了一个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概念:碳中和。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引发严重气候危机,进而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立足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技术研发等多重挑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逐一突破,充分利用政策激励、科技支撑作用,调整能源结构,做好重点领域碳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中国正式确立了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简称“双碳战略”),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正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将贯穿整个发展新阶段,是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与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6.
郑萍 《环境保护》2023,(18):75-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保障“双碳”目标的全面实现,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法治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新冠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1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区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是确保全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基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安徽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建筑和交通领域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等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举措,分析了安徽作为发展中省份,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旺盛、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非化石能源发展条件受限、运输结构调整难度大等客观条件的约束下,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峰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并围绕做好全方位碳达峰顶层设计、推动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立健全碳达峰行动保障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安徽省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需求,开展碳达峰路径研究对中国合理制定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该文筛选发表于2015—2020年间的18篇文献,采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碳达峰路径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多数文献预测中国将于2030年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平均预测峰值水平约10.9 Gt CO2;碳达峰时煤炭占比平均值为51.9%,非化石能源占比平均值为22.4%,经济年增长率平均值为5.4%,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平均值为54.0%.②该文筛选的样本对碳达峰路径预测结果与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一致,文献发表时间越晚预测的达峰时间越早且峰值越高.③除碳达峰时碳排放强度下降率(peakCEI)外,其余变量均对碳达峰峰值具有显著性;除文献类型(PTY)、影响因子(IF)、碳达峰时煤炭占比分类(yblcoal)、碳达峰时非化石能源占比(pnf)外,其余变量均对碳达峰时间具有显著性.未来中国应从基于成本效益的最优达峰路径、完善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方法、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我国低成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我国主要耗煤产业、电力、供热、交通以及森林碳汇量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低成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的多目标模型.以成本最小、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少为模型的多目标,以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年前碳中和为研究目标设置相应约束条件,并设置产业需求、电力需求、供暖需求、交通需求、各行业新能源比例、污染物控制等约束条件,其中产业考虑煤炭消耗量较大的钢铁、化工、建材以及其他行业,电力考虑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此外,模型除考虑森林碳汇外,还考虑了碳捕获与封存(CCS)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手段.结果表明:①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的可行性较高,2030年及2060年的时间节点设定科学,碳达峰当年的各行业成本约为17.54×1012元,代表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68.63×108和34.50×108 t.②以钢铁、化工、建材等为代表的工业转型可行性较低,且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较小;电力、供热以及交通转型可行性较高,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较大,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在2030年与2060年将分别达72.86%和43.34%.③煤电装机容量将在规划期内持续减少,需取消部分已规划的煤电项目并改造和提前淘汰部分已有煤电设备;相对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二者装机容量总和于2030年达12×108 kW,于2060年达24×108 kW.④CCS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助力.研究显示,未来我国碳减排工作将重点聚焦于电力系统,其次为供热与交通,建议根据行业特征制定不同省份、不同经济圈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