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通过对可能引起大型城市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变化而造成电网装置腐蚀的重要污染源进行采集及分析,结合供电公司输变电主要设备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其污染环境腐蚀特性以及电网材料腐蚀环境变化趋势,开发相应信息管理系统。满足大型重工业城市预防和处理电网设备、电网材料的腐蚀与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铝塑型封套防护材料在湿热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贮存条件下性能衰退规律。方法 通过优化铺层结构,采用SiOx蒸镀双向拉伸聚酯膜作为外增强层,PA6共挤EVOH双向拉伸膜作为内增强层制备新型封套防护材料。在海洋大气环境试验站库内、棚下2种贮存条件下开展贮存试验,跟踪测试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剥离力、拉断力和表面电阻率等关键性能,建立时间-性能影响曲线,同时记录材料内部湿度曲线和内置的金属圆片的锈蚀状态,以此评价海洋大气环境对铝塑型封套防护材料性能影响趋势。结果 在经过180 d的贮存后,水蒸气透过率仍小于0.3 g/(cm2·24 h),自研的新型封套防护材料在库内和棚下贮存环境下的阻湿能力分别提高了29.8%和31.5%,且剥离力和拉断力未发生明显降低,表面电阻率处于109~1011?。结论 通过降低水分子与外增强层分子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封套防护材料的阻隔能力,验证了多级防潮理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海洋大气环境下装备典型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介绍了高强钢、不锈钢和铝合金等装备材料在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辐射等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特征和主要腐蚀形式,总结了海洋大气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海洋大气环境下装备防护需从装备选材与结构环境适应性设计、有效表面防护、环境控制、加强维护保养等方面着手,在充分利用现有防腐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金属涂/镀层与有机涂层的技术组合;大力开发研制海洋环境下长期有效、绿色环保的表面处理技术和涂层技术;针对铝合金等易腐蚀材料,开展腐蚀结构修复技术研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解决海洋大气环境中装备的腐蚀问题,进而提高舰载武器、船舶、海岸工程、近海工程等服役装备的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在环评大气影响预测中,防护距离的设置涉及较多,主要有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防护距离。本文主要对两种防护距离执行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并对防护距离的执行和对城市建设区内防护距离设置的环评审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气腐蚀与装备环境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列举了大气腐蚀对武器装备所造成的危害的事例,阐述了武器装备大气腐蚀的环境因素和腐蚀行为预测,论述了大气腐蚀与装备环境工程的关系及大气腐蚀与防护研究在装备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大气腐蚀与防护研究是装备环境系统工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海洋装备主体材料钢铁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叙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不同区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腐蚀行为和机理。阐述了耐蚀结构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海洋环境用典型耐蚀低合金钢,目前主要通过微合金化技术和组织调控技术提高合金钢材料的耐蚀性。对比国外相关研究,我国耐蚀结构钢开发相对滞后,除了利用微合金化技术、组织调控技术这2种方法提高结构钢材料的耐蚀性外,采用传统腐蚀研究方法结合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新型腐蚀研究方法,挖掘海洋环境因素、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因素对结构钢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对加强结构钢腐蚀机理研究、加快新型耐蚀结构钢的开发、延长海洋装备的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文静  潘辰  连宾 《地球与环境》2013,41(4):451-459
石质文物的风化问题由来已久,在影响石质文物风化的各类因素中,环境恶化对石质文物的风化影响日益严重,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环境污染加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酸性气体排放、温度效应和水体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污染加剧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对现有石质文物的防护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石质文物的保护建议和措施,为新形势下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污染是造成文物古迹损害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尘、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等。该文根据近年来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报导,着重论述了尘埃对文物损害的机理和现象,酸雨对文物的腐蚀过程和反应机理,以及SO2,NO2,CO2和O3等气态污染物使无机质文物老化、生锈,有机质文物脱色、褪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列举了大气腐蚀对武器装备所造成的危害的事例,阐述了武器装备大气腐蚀的环境因素和腐蚀行为预测,论述了大气腐蚀与装备环境工程的关系及大气腐蚀与防护研究在装备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大气腐蚀与防护研究是装备环境系统工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按钢铁行业大气环评报告书的结构和顺序,结合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评价因子、源强、评价等级、大气监测、大气预测、防护距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环评中的评价等级确定、大气监测、大气预测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每个博物馆所处地理环境、气候均有所不同,如何对博物馆展厅环境进行全面监测,最终对陈列展示的文物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保护体系,是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试验采用黑碳监测仪对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厅内部及馆外空气质量同步进行监测,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对馆内及周边黑碳的来源、浓度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环境评价,同时,对博物馆今后文物保护工作所需注意事项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综述含钙物质(生石灰(CaO)、熟石灰(Ca (OH)2)及石灰石(CaCO3))对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成分及其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As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机制,及其对植物As吸收积累和As耐性的影响与机制.综述内容可为准确理解含钙物质影响土壤As的生物有效性和植物对As吸收积累的过程机制,进而合理选择含钙物质调控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As生物有效性及其生态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保障土壤种植安全和作物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损坏机理的宏观分析,水泥中加入少量石膏,可延缓凝结时间,但当加入量大,将引起水泥膨胀,以致溃裂,探讨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与文物损坏的微观分析,特别是酸雨等生成各种硫酸盐,通过从化学反应原理上分析了酸雨中二氧化硫与混凝土中钙离子反应生成石膏机理,从石膏特性上探讨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侵蚀机制,并由此提出了酸雨条件下保护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环境对青铜文物锈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德润  王丽琴  党高潮 《环境科学》1995,16(2):53-55,82
通过对陕西省几个著名文物景点环境的监测和西安地区环境监测的报道,在分析中国古代青铜文物本体与锈体化学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铜文物的腐蚀机理-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认为青铜文物锈蚀的条件是:含有氯离子、潮湿的酸性环境。从而指出:控制环境是保护文物的关键。要最大限度地延长青铜文物的寿命,必须改善环境条件,这是保护文物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得出本地可能遭受到的雷击形式和雷电破坏电子设备途径。以丹东轴承有限公司空气自动监测站综合防雷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为基础,对空气自动监测站外部、内部综合防雷技术体系进行阐述,通过现代防雷技术方法,有效降低监测设备因雷击而产生的故障率、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雷击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有机物料对两种紫色土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名豪  卢吉文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6,37(6):2291-2297
以猪粪沼渣(PM)、牛粪沼渣(CM)、污泥堆肥(SC)、农村生活垃圾堆肥(RWC1)、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泥的堆肥产物(堆肥过程中添加20%的污泥,RWC2)为材料,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施入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后土壤氮矿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的基本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铵态氮非酸解氮氨基糖态氮.添加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酸性紫色土的NH~+_4-N和NO~-_3-N含量,而石灰性紫色土中猪粪沼渣和污泥堆肥显著提高了NH~+_4-N的含量,牛粪沼渣却使其NO~-_3-N含量降低.牛粪沼渣对酸性紫色土氮矿化量的影响不显著,使石灰性紫色土的氮矿化量降低,其余4种有机物料均明显提高两种土壤的氮矿化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矿化量与有机物料中的氨基酸态氮和酸解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料的有机质含量和C/N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素矿化的效应因土壤和有机物料的性质不同而异,特别是有机物料中的有机质含量、C/N以及有机氮组分.  相似文献   

17.
酸雨对泰山古碑石刻侵蚀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华东典型山地地区的酸沉降对文物古迹的影响,选取与泰山古碑石刻材质相同的花岗石,采用pH分别为3.0、3.8、4.7、5.6的人工模拟酸雨对泰山花岗石进行周期浸泡实验,测定不同pH值下的腐蚀速率;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试验前后样品表面特征;并对浸泡前后的样品表面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石材腐蚀的主要因素是酸雨的酸度;花岗石石样受到侵蚀后,质量减少百分数随pH值降低而增大,最大质量损失达到0.073%,而当pH值大于3.8时,石样的最终腐蚀情况基本一致,基本在0.02%左右;并且无论是高酸度酸雨,还是低酸度酸雨,都对材料外观造成了损害;蚀后样品查出了CaSO4和MgSO4相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自然遗迹保护与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自然遗迹类保护区数量少,代表性参差不齐,不适应丰富多样的自然遗迹保护的要求。依靠自然遗迹类保护区、非自然遗迹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几种形式,使200多处有代表性的自然遗迹得到保护,但几者之间有重迭交叉,总的覆盖面也不完全。应加强全国自然遗迹保护的统一规划与协调,既探索综合保护的路子,也要补建一批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完善多元化保护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大气、水、辐射、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和文物考古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文物及遗址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污染防治,保证环境质量、环保部门与文物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