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感知理论模型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目的在于通过文献凝练,明确风险感知在现代风险评估体系中的重要性,分析风险感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定量化分析等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心理测量范式和社会认知模型等经典理论方法的研究,梳理总结出适用于风险感知研究的理论模型;同时,对风险感知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化测量并对文化理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情绪因子使得63%的人产生面对风险时的态度波动。其中,愤怒和恐惧是体现最为明显的情绪类型。风险目标因子则直接影响人们对风险等级的判断。文化理论等方法表明,面对风险人们因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不同行为选择并形成4种不同类别的人群。最后得出,风险感知是风险中人群行为决策和风险判断过程的基础,其中情绪因子应为今后相关研究探讨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社会群众面对化工园区事故时的风险感知变化情况,基于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方法,以风险感知为核心,风险感知-风险观念-风险反应-风险沟通-风险感知回路为主线,形成3条有效回路,构建化工园区突发事件社会群众风险感知的因果图和系统图;研究各因素间的关系,运用Vensim软件进行动态模拟,将模拟图形进行归总处理,研究各状态变量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影响社会群众风险感知的各状态变量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且相互影响各自的演化趋势。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为与化工园区事故有关的社会群众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风险感知影响因子的研究,通过对风险的概念性剖析,将客观与主观性概念相整合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但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方法并应用于风险感知的定量化研究中.模型是通过定量的方式表达出人们的风险厌恶和风险接受等心理上的风险特征.该方法整合了个体风险效率Reff和相对感知影响因子(PAF)的权重平均值,模型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心理测量范式方法.在模型中给每一个PAF分配1个相关权重以代表其影响力大小.权重值的量化过程通过目标一组的方式(如专家、大众)或者心理测量范式的方法进行.对可选择性的PAF生成过程与权重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利用专家工作组的数据进行了真实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应用于标准化与技术性的个体风险感知定量分析,如用于改善并加强专家与大众之间的风险沟通,减小他们之间的风险感知差异等;另外,该方法能够解释风险感知水平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差异.该结构化的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既没有过多地考虑社会-文化因子,也没有考虑历史背景,因为这两个影响因子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  相似文献   

4.
张欣  薛添騵 《安全》2017,38(10)
我国近期出现的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公众对空气重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感知不但与污染本身特征有关,还会受到个体特征和对污染的观感和情绪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Logit的雾霾天气风险感知定量分析模型,并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典型城市展开随机抽样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有效地了解和解释其风险感知强度和来源提供了分析工具。该模型可推广应用至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风险感知研究中,从而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中切实回应公众需求,稳定和疏导社会负面情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nternational Risk Governance Council,IRGC)提出的综合风险治理框架,从后常规科学的角度分析了"综合风险治理"的含义、产生背景和优势,并重点探讨了IRGC风险分类体系与后常规科学的联系,明晰了其分类本质和基础,提出了综合风险治理在科学层面的"综合".研究表明,对于风险的综合治理,尤其是全球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风险问题的综合治理,需要从科学层面上对传统常规科学与后常规科学进行综合,从而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有效的综合风险治理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矿工风险感知水平,提升其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基于文献分析和访谈研究提取矿工风险感知初始测量指标,并编制测量量表,通过对162份调查数据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净化测量指标体系,并明确矿工风险感知的测量结构;然后采用AMOS21.0软件对226份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对该量表进行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矿工风险感知测量体系包含风险知识和态度、风险后果认知2个维度、10个测量指标;所编制的矿工风险感知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本量表在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种和工作年限的矿工群体间具有普遍适用性。量表可为煤矿员工的风险感知水平测量提供可行工具。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安全标志、风险感知与安全注意力的深层次作用关系,基于决策双系统理论,在访谈调研基础上,建立三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分析两个时间点收集的487份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数据,使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中介与调节效应以验证假设模型。结果显示:安全标志正向影响员工安全注意力,风险感知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安全培训正向调节安全标志与风险感知的正向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安全标志与安全注意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时间压力负向调节风险感知与员工安全注意力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安全标志与安全注意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挖掘城市景区密集人群风险信息和隐藏规律,以携程、美团、大众点评3个旅游网站上发表的关于城市景区密集人群的游记和评论作为数据源,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主题模型及Word2Vec词向量模型挖掘密集人群风险感知主题与关键词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城市景区密集人群风险感知模型,结合共现规律对风险感知主题的关联关系分析,明确景区密集人群对个体风险感知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低个体在密集人群情景下的风险感知水平,将避免公众产生消极行为,降低踩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通过主题共现分析得出影响个体风险感知的核心主题为“网红表演”主题,可通过提高热门表演管制力度来提高个体主观规范对实际行为的正向影响,使得个体风险感知强度处于稳定水平。研究结果可以完善城市景区密集人群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机制,从而有效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起重吊装指挥-操作交互的高风险场景下,单一类型装备(如传感器、智能摄像头等)难以实时智能地识别吊装风险的问题,研发集成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传感器设备的起重吊装风险协同感知智能装备(简称智能装备)。首先分析起重吊装过程中指挥人员和起重机的运动特征;然后针对起重机驾驶员的误操作行为风险,结合人-机不同的运动特征和工作需求,提出智能装备的风险协同感知方案;最后在实验室模拟场景下检验智能装备的风险感知精度和延迟时间。结果表明:智能装备能够协同感知起重吊装指挥-操作交互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发现起重机驾驶员的误操作行为并实时报警。智能装备在该过程中的风险感知精度为95.17%,延迟时间约为0.25 s。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在文献研究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主体建模与仿真(ABMS)方法,构建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模型。运用Net Logo仿真平台,通过调节组织、管理者、矿工的不同行为主体属性值,模拟组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安全管理规范水平及风险信息处理能力对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的动态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工风险感知偏差演化系统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CAS);各仿真主体属性交互影响矿工风险感知偏差,且不同属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因此,煤炭企业应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效果,有针对性地调节各主体行为,降低矿工风险感知偏差程度。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石化行业而言,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风险识别。基于岗位风险识别群体的感知风险,和通过组织安全数据库识别的"现实的风险"揭示,是风险识别的有效途径。组织安全风险识别是科学识别培训需求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培训有效管理和安全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高危岗位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在文献研究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基础上,从个体角度构建矿工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软件模拟仿真各工作时间段中,矿工风险感知水平及各因素对其影响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工作初期,情绪稳定性水平对风险感知水平促进效果显著,工作倦怠的抑制作用较突出;在工作后期,自我效能感对风险感知水平的削弱影响显著,风险规避态度则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风险知识经验超出一定范围会对风险感知水平起到反作用;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监管对风险感知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稳定持久。因此,煤矿企业应根据各因素在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矿工风险感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影响公众对地震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并分析该因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运用公众问卷调研法及多元统计法调查公众对地震的风险感知,并进行风险支付意愿的回归分析与时间维度下风险感知的差异性对比.研究表明,公众对地震的了解程度和感知到的威胁程度因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并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态度.建议政府通过与公众的有效沟通以及加强立法,纠正公众的风险感知偏差,并将公众的风险感知纳入风险分析和政策决策中.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铁路运营安全管理中仍有部分单位存在风险和隐患概念不清、管理界面不明的问题,探讨风险和隐患在安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安全管理中的控制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分析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模型,以及基于该双重预防模型进一步进行隐患分级的方法,并以"列车脱轨"为案例论述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运用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模型,可以实现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隐患分级,从而为确定隐患安全管理重点决策提供依据,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城市景区接待压力日益增加。为探究疫情背景下城市景区密集人群风险感知规律,降低游客出游风险,基于Sitkin-Pablo模型,剖析密集人群情景下个体风险感知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作用机理,构建包含风险偏好、风险感知以及不安全行为的三维风险感知理论模型;从而构建风险感知结构方程模型(SEM),并依据451份有效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达到提高景区决策科学性的目的。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对游客不安全行为有直接显著的负向作用,且社会心理风险感知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效应最大;风险感知偏好对游客不安全行为有直接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行为意向偏好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对隐患的理解,明确其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总结隐患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的角度重新界定隐患的定义,给出其确切的英文表述;通过深入解析风险管控与隐患的关系,揭示基于风险重新界定隐患的意义;结合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质,提出基于风险的隐患动态管控思路,包括以风险分级管控为前提和基础,基于风险评价开展隐患分级治理,最终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隐患的动态监测和分级管控。研究结果表明:隐患是未辨识出的风险或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超出人们对风险可接受水平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其英文表述为unsafe-condition;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该基于风险分级管控的思路开展,通过辨识风险不受控的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并基于风险管控的思路治理隐患,其实质是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化工园区突发事故情景下,企业决策者的风险感知变化情况,基于系统动 力学系统论、信息论、结构论、控制论、协同论等特点,探索风险感知变化的实际影响 因素体系,并结合vensim软件构建企业决策者的风险感知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定量 评判、预测、计算和修正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量化表达函数并模拟,以此 获得各状态变量间的变化情况。对比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感知、风险观念以及风 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正负相关性各有不同,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价驾驶员风险感知水平,获取不同交通流状态、不同交叉口几何特性、不同干扰情况下驾驶员反应数据、心电生理数据、眼动数据以及行驶过程中车辆性能数据、车辆行为数据、与其他车辆交互情况等,从驾驶员生理、物理指标2个方面分析风险评价指标,在风险感知量化、情景提取和行为分析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预测驾驶员风险感知量化值,并分析不同风险感知量化值下的驾驶行为参数,得到风险感知量化值的观察序列,进而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用该模型预测驾驶员风险感知量化值能达到85%以上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曹涛 《安全》2017,38(3)
针对管道企业HSE风险防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风险预控和"PDCA"闭环管理理念,构建了以HSE责任制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以应急响应为补充的"四位一体"HSE风险防控体系。结合实践,指出了防控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从岗位风险入手,明确岗位HSE职责;明确危害辨识单元划分原则,按作业步骤和设备设施开展全员危害辨识;构建岗位员工工作指引检查表,细化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系统排查设备隐患、操作隐患和管理问题;开展"简明化、卡片化、专业化"优化简化工作,提高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企业的实践做法和经验为其他企业有效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提出基于分层感知和事故致因要素的分层感知模型、交叉识别模型及分类学习算法。利用基于AI的热网安全风险预警系统验证了分层感知和交叉识别模型的可行性,推导出基于分层感知和事故致因要素的数学模型和风险分级策略,实现了事故致因要素理论的逆向应用,且朴素贝叶斯等机器学习算法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