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SARS以来本人主持并参加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进行的北京城市应急体系框架建设的研究,并先后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中综合防灾规划研究;完成了北京市发改委"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等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历时4年的研究,杭州市以消防部队为主要处置力量,以消防指挥为主要应急体系,对该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进行了探索;借助现代通讯、网络、信息、图像处理与传输、监控等先进技术,通过城市高空望网络、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移动通讯指挥平台和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危险源辨识、风险和力量评估、综合安全规划等方面的建设,为其他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4年继国家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2003年中国综合实力十大城市,11月2日世界经济论坛在上海公布2004年度"城市竞争力排名"之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是:成都、大连、东莞、杭州、青岛、深圳、沈阳、苏州、温州、无锡.更十分可喜的是,中国城市整体大奖从未有过的"应急反应表现奖"已经推出,且花落杭州.这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的实践开了个好头,认真总结并理顺其工作模式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综合减灾规划城市的生命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磊 《劳动保护》2004,(10):34-36
一、综合灾情观与公共安全全国2003年肆虐的“非典”已经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公共危机的一系列多维审视,它是对人与城市应急能力的一次严肃的拷问。建设综合减灾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关注的主题词。今年暑期的突降暴雨,使几个城市的交通瘫痪,道路塌陷,用电、起重等事故多发,又给人们敲起了警钟。2004年4月16日~20日的一周时间,全国大中城市就发生了重庆、广东茂名市、南京市、吉林市、北京怀柔、南昌市、浙江台州市及宁波的8起“城市炸弹”——危险化学品泄漏及爆炸事故,累计死亡30人以上,被迫撤离、疏散及干扰的人口近20万人。从表面上讲…  相似文献   

5.
邱成 《安全》2011,32(4):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世界有观测史上最大震级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日本多个城市数百万户断电、断水、断燃气、断交通、断通讯,致使城市生命线几乎瘫痪。这场灾难检验了城市抵御大灾的综合能力,他让我们看到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的完善和日本国民防灾自救的能力。可以说日本用了2万多人的性命和今后数十年恢复建设的成本为全世界的人们做了一次从立法到管理、从政府到公众、从技术装备到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日本之殇,人类之痛。我们必须反思,在当今城市发展追求高度舒适、繁荣的同时我们又为自己留下了什么或是多少自我"毁灭"的隐患。如何规避风险,寻找发展与风险的平衡点,为此本刊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对安全生产在城市运行中的定位;安全生产与公共安全的关系;应急救援在公共安全中的作用进行专题讨论,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6.
2004年继国家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2003年中国综合实力十大城市,11月2日世界经济论坛在上海公布2004年度“城市竞争力排名”之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是:成都、大连、东莞、杭州、青岛、深圳、沈阳、苏州、温州、无锡。更十分可喜的是,中国城市整体大奖从未有过的“应急反应表现奖”已经推出,且花落杭州。这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的实践开了个好头,认真总结并理顺其工作模式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灾害风险应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阐述了城市灾害的分类;从城市灾害预防与控制,应急反应与救援等方面分析我国在城市灾害风险控制与应对上的不足;提出8个方面的对策。该对策研究包括:建立城市安全规划、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实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完善城市灾害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安全规划风险评价机制;加快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宣传;加强城市安全科学研究与交流。该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灾害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及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秦绪坤  周玲  宿洁  沈华 《安全》2020,(3):23-28
风险管理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逐渐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梳理了我国城市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研究探讨符合我国实际的风险管理模式,提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安全》2021,(3)
正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成立,迎来应急管理历史性的转变。《新应急管理概论》将详细论述应急管理部成立以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产生的重大变化,解读新理论,新机制与原有体制机制之间的差别。教材囊括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出发,分为两部分,其中应急体系从"综合减灾"角度,由应急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法制构成;应急能力从"大应急"角度,  相似文献   

10.
2022年,无锡市应急管理工作将持续加强研究、细化举措,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报告,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无锡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6日新华社转发《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全文从六大方面,共计24条系统地论述了国家、地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意见》强调应急能力纳入政绩考核,学校、社区应成为应急管理重点,要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尤其要求“城乡建设等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文从笔者近年来参加北京市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的诸项研究入手,对应急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应急疏散与避难技术及管理问题做出研讨,希望能增进城市对全面应急管理系统化建设(含日常机制)的理解并推动其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公共安全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要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且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此,本期特策划"公共安全"专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共安全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辉 《安全》2004,25(4):2-3,6
保证公共安全是创造安全祥和的社会环境的前提,也是"新北京、新奥运"的内在需求,现代公共安全需要构筑无懈可击的安全防范体系,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本文在分析现有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不足的前提下,着重论述了安全评价对公共安全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安全社区是公共安全建设的微观载体.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6月20日至25日,应急管理部在西安举办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业务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要求,研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政策、理论和实践,交流地方经验做法,切实提升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根据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业务需要和工作实际,培训班安排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城市安全风险基础理论,综合减灾政策解读和实践、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综合减灾研究亟待关注的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中旬谢幕的"两会",使"以人为本"及"紧急状态"写入了修改后的宪法。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全面小康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应倍加关注的主题词。笔者集中五个方面综述一下研究心得,供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人口风险及其衍生影响,开展从问题到对策的研究。总体上采用一般性研究结合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具体分析的方法,利用公共安全及安全韧性的三角形理论模型分析人口风险在城市系统中的作用机理,从致灾因子和承灾载体2个维度着眼、管理维度着手,探讨人口风险驱动的社会治理策略,提出"管住人"、"引导人"、"保护人"3方面政策建议,并强调应特别关注"人"的安全教育和文化提升,依托"科技—管理—文化"之三足鼎立,支撑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安全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中旬谢幕的"两会",使"以人为本"及"紧急状态"写入了修改后的宪法.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全面小康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应倍加关注的主题词.笔者集中五个方面综述一下研究心得,供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8.
易安民声     
正网友"星星":防灾减灾既要思想高度重视,更要科学发展,加大应急预警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应急体系建设,让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综合应急预案真正衔接,应急演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9月20日,以"深化应急管理建设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在北方工业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立足北京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中心工作,紧贴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2018年9月20日,由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北方工业大学主办,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新兴际华应急产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交通道路事故呈上升趋势。2001年以来至2004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在十万人以上。2005年车祸死亡人数5年来首次回落,无疑,这是道路交通安全上的好兆头。对此,1月13日北京交通台广播披露市交管局官员的话:北京2005年交通事故较低,万车人员死亡率比美国同年要低。作为城市灾害研究的专家,我十分希望这一切是事实。但从城市综合减灾管理及其应急建设角度看,我以为如此“多事”的北京道路交通不该过早地为自己做出如此圆满的结论。我以为应该做些说明,因为一个城市交通安全与否,交通秩序如何不能单听管理部门的一面之辞。迄今北京市还困扰在一年胜似一年的交通拥堵无良策中。在公众没有充分听到2005年12月5曰北京八达岭岭公路发生1949年以来最大交通事故(死亡24人,伤9人)的分析与听证后,匆忙于得出北京交管科学管理水平高、北京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美国同期水平的结论,我相信质疑的会有许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