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电法填埋场渗漏检测供电电极接地电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法进行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时,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对回路电流起决定性作用.分别推导了半球状供电电极和圆柱状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表达式,并对影响接地电阻大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①电极的接地电阻主要由电极附近的土壤电阻决定;②随着电极埋深的增加,电极的接地电阻减少,但当埋深超过40 cm时,随着电极埋深的增加,电极接地电阻的减小趋势变缓;③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加,电极的接地电阻减少.实际应用中,电极的埋深和直径应尽可能大一些,但电极直径较大时,电极质量也会显著增加,给操作带来不便.因此,可将电极直径定为10~15 cm.此外,由于土壤一般为颗粒状,这使得土壤和电极不能完全接触,为降低接地电阻,可对电极附近的土壤进行浇水.   相似文献   

2.
填埋场渗漏检测高压直流电法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能昌信  王彦文  王琪  董路 《环境科学》2005,26(1):200-203
通过对400V、350V、300V高压直流工作电压下小型模拟填埋场实验数据的分析 ,提出了简化的模型等效电路 .由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衬层的存在使得模型具有了整流特性 ,其电容大小将随着衬层面积和供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供电电极的接触电阻与大地的电阻率成正比 ,与电极的粗细及入土深度有关 .同时 ,接触电阻主要由电极附近的土壤电阻决定 ,大于10倍电极半径以外的土壤对接触电阻的影响不超过全部电阻的10% ,故降低电极附近土壤的电阻率可有效地降低电极的接触电阻 .  相似文献   

3.
单合成衬层填埋场渗漏检测的多介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填埋场渗漏检测高压直流电法模型,将单衬层填埋场看作水平方向为无穷大的3 层均匀介质,上层为垃圾层,中间层为人工合成衬层,下层为土壤层;漏洞电流视为电流流入端的负电流源和电流流出端的正电流源;介质中任意检测点的感应电势是膜上漏洞面电流源和膜下漏洞面电流源以及膜上供电电极电流源在该点感应电势的叠加.漏洞电流与供电回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流经漏洞的电流(I0)占总电流(Is )的比例(f0)随着填埋场底部面积的增加而减小,当填埋场底部面积≤3600m2 时,I0 占Is 的90%以上,而当场底面积增为105m2 时,I0 仅占Is 的55%.根据独立作用原理,分析了多漏洞情况下各层介质中的电势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土工膜渗漏电学检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垃圾填埋场中,利用土工膜的电绝缘性来实现其施工验收和填埋垃圾期间的渗漏检测以防止污染地下水.笔者研究了漏洞大小、偶极子的位置、偶极子的电极间距、供电回路电极的位置以及填埋场内物质的电阻等对检测信号强弱的影响,并指出在多洞的情况下,偶极子的电极间距必须小于两漏洞间的距离才可确定定位漏洞.   相似文献   

5.
杨萍  能昌信  董路  王琪  王彦文 《环境科学》2006,27(1):181-183
利用高压直流电法对双人工合成衬层间加粘土层和土工导水网2种模拟填埋场渗漏定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上层膜检测时,第2种模拟填埋场的总回路电阻比第1种的约大15%;对下层膜检测时,第2种模拟填埋场的总回路电阻比第1种的约大20%.利用高压直流电法,2种模拟填埋场都可以较好地进行漏洞定位,在电极间距为1m时,漏洞定位误差不超过10cm.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压直流电法对双衬层填埋场渗漏检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电极的铺设方式以及供电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位置对漏洞定位有一定影响.在回路电流、检测电极间距、定位算法、介质分布相同的条件下,三角形的检测电极铺设方式比四边形的漏洞定位误差小,且不同点的误差波动小.当参比电极距离漏洞较近时,漏洞定位误差较大;而参比电极与漏洞的距离越大,漏洞定位误差则越小.同时,检测层的电势分布主要是由供电电极和漏洞造成,因此,参比电极的位置既要远离漏洞又要远离供电电极.  相似文献   

7.
双衬层填埋场电法渗漏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衬层填埋场采用电法进行渗漏检测时,漏洞电流大小、检测电极与防渗层之间的距离、介质的电阻率以及供电电极的位置皆可影响检测效果。分别对以上几个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漏洞电流越大、检测电极距防渗层越近、供电电极与漏洞的水平距离越远,检测效果越好;而渗滤液污染导致的局部土壤电阻率变低,则使检测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8.
电极铺设方式对填埋场渗漏检测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压直流电法,对单HDPE膜衬层模拟垃圾填埋场检测电极采用蜂窝状和栅格状2种铺设方式对漏洞定位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2种算法进行了定位误差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电极间距为1m时,蜂窝状电极铺设方式漏洞定位误差是栅格状误差的53%,但电极数量增加了13%.第1种算法的误差小且波动较小.检测电极采用蜂窝状铺设方式,电极间距为1m,回路电流为100mA时,漏洞定位误差不超过15cm.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运行期填埋场深度填埋条件下偶极子渗漏检测和漏洞定位的可行性,通过系统分析运行期填埋场的结构特征和漏洞特征,建立了偶极子检测的概念模型、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高仿真数值模拟软件对上述问题进行有限元求解,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利用该模型讨论了运行期填埋场偶极子漏洞检测和定位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值模型模拟的特征点(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与实际测量点位的y坐标(电势差分值)相对误差最大为24.95%,x坐标(距离)相对误差最大为3.40%,表明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合理,可用于模拟实际的偶极子检测.在深度填埋(堆体厚度最大15 m)条件下,堆体表面电势差分信号降至mV级别,超出传统铜电极+万用表的检出限.受填埋深度影响,堆体表面电势分布特征与库底电势分布特征差异较大,电势峰值点位置相差达8.0 m,偶极子装置虽可检测出库底漏洞的存在,但是不能准确对其定位(x方向偏移2.0 m,y方向偏移8.0 m).此外,堆体表面的地形起伏会形成伪漏洞信号,干扰漏洞识别;沿测线方向平行移动电极,测线上的漏洞信号也会同时移动,并且关于实际漏洞位置对称.研究显示,在运行期填埋场条件下,传统偶极子漏洞定位方法(即直接根据测线上的异常信号进行漏洞定位)不再适用,但可以通过平行移动地表电极位置,观察地表电极移动过程中疑似漏洞信号的对称中心来进行漏洞定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填埋场渗漏检测系统在检测大面积填埋场时存在的检测成本高、电极铺设困难和定位不精确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填埋场实时渗漏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区检测、多点供电的方式采集检测电极电势,并通过定位算法定位漏洞。该系统在大大降低了大面积填埋场渗漏检测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定位精度。通过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小型填埋场做模拟实验验证,在膜上供电电流400 mA、膜下电极栅格间距10 m、膜下媒质电阻率50Ω·m的情况下,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20 cm。该系统为垃圾填埋场的科学管理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直流电对硝化细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外加直流电分别对悬浮和固定膜二种存在状态的硝化细菌代谢活性和硝化效率的影响 .小于 2 5A·m-2 的直流电对游离细菌硝化氨氮没有影响 ,5A·m-2 以上的电流开始抑制细菌的硝化作用 .生物膜具有较强的抗电能力 ,15A·m-2 的直流电仅使氨氮的硝化速率降低 2 0 % .另外 ,电流对生物膜的持菌量影响差异较大 .当电流密度为 15A·m-2 时 ,负极的持菌量减少 90 %以上 ,正极减少 5 8% ,而电极中间填料的持菌量仅减少 8% .测量生物膜中磷脂含量发现 ,正极表面生物膜中活细菌比重最小 ,正极其次 ,填料表面生物膜中活细菌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直流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印染废水直接生化处理难的问题,试验采用直流电絮凝处理工艺,研究了某印染厂废水电絮凝过程中pH值、温度、极板电压、COD和色度随电解时间的变化,并对电解前后废水中有机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流电解过程中废水pH值和温度不断升高;电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极板电压下降。GC-MS图谱分析表明直流电解可以有效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25min处理后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5.45%和84.62%以上,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I级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常压供氢体系电场强化硫酸盐还原生物-电化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慧纬  张旭  杨姗姗  李广贺 《环境科学》2009,30(7):1931-1936
针对氢气作为电子供体的硫酸盐生物还原速率缓慢的问题,设计生物电化学强化系统,采用附加直流电的方式,强化常压条件下供氢体系的硫酸盐还原过程.i≤1.50 mA时,随着电流的增大,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大,最佳电流强度为1.50 mA,平均还原速率是微生物单独作用的1.7~2.1倍.不同场强条件下电化学与生物学效应不同.当i≤1.50 mA时,电化学对生物过程的强化机制可能是电场/磁场促进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增殖、提高酶活性及代谢活性.当i>1.50 mA时,SRB活性受到电场的抑制,硫酸盐的代谢能力下降;当满足电势低于-0.69 V、 H2分压为1.01×105 Pa时,体系发生以H2为还原剂的电催化还原过程,但二者共同作用下的硫酸盐还原速率低于i=1.50 mA的情况.因此,基于能耗成本,施加低强度直流电场,利用电化学手段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是强化常压供氢体系硫酸盐还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磁法应用于填埋场渗漏检测的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填埋场防渗膜(高密度聚乙烯,缩写为HDPE)膜上介质含水率不同的特点,提出利用磁法检测填埋场渗漏(简称磁法测漏).通过修正高压直流电法渗漏检测模型,定性分析了填埋场防渗膜漏洞附近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检测区域背景磁感应强度波动小于0.5 nT时,利用磁法检测填埋场渗漏有效可行;但当检测区域背景磁感应强度波动大于0.5 nT时,磁法测漏须通过比较固定点处供电电源在通、断电情况下的磁感应强度差异来判断,这在大面积范围内的工程上较难实现,仅可用于局部防渗膜的漏洞检测;由于影响磁场分布的因素较多,提高磁法测漏的抗干扰能力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探讨提高《电机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尝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影响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杂散电流导致海水管路快速腐蚀问题,研究50、100 Hz交流杂散电流对海水管路腐蚀的影响,建立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控制技术,为船舶海水管路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交流杂散电流频率和电压幅值对海水管路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的影响规律以及直接排流法对海水管...  相似文献   

17.
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中,电阻加热技术因不受地层条件影响、污染物修复效率高等特点在氯代烃污染地块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存在用电量大、能耗较高等问题.通过创建基于脉动直流电的电热耦合修复体系,以三氯乙烯为模拟污染物,比较了其与传统基于交流电模式的电阻加热技术在修复非均质介质三氯乙烯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dense nonaqueous-phase liquid)时的去除效率及能耗,分析了造成其修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电热耦合体系下介质的增温幅度明显优于交流电体系,最高温度可达100℃,而交流电体系最高温度仅为70℃,这表明脉动直流电通过引入电极水电解反应提高了介质电导率,从而达到更高的温度,进一步促进了污染物的加热挥发作用.反应结束后,电热耦合体系中三氯乙烯主要集中在阴极侧,而交流电体系中三氯乙烯无定向分布特征,表明电热耦合体系中的直流电场可通过电渗析作用增强三氯乙烯向阴极的定向迁移.经过48 h持续反应,脉动直流电体系对三氯乙烯DNAPL的去除率为88%,可较同等电压下交流电体系提升2.2倍,而能耗仅为1.92 kW·h/(log·kg),是交流电体系的32%.研究显示,利用脉动直流电加热可通过强化相变迁移和电渗析定向迁移效应共同作用于三氯乙烯去除,有效提高三氯乙烯DNAPL的去除率,降低体系修复能耗.   相似文献   

18.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给反应器加直流基压收集脱硫产物是可行的.产物收集效率随直流基压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实验条件下,最高收集效率达到95.1% .加直流基压后,脉冲电压、电流波形基本不变,放电增强,脱硫效果提高.加直流基压可使反应器在脱硫的同时有效收集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灵 《环境工程》2002,20(1):31-34
针对普通旋风分离器结构上存在有内旋流和混流区会卷走尘粒而降低分离效率的问题 ,总结了原直流旋风分离器生产设计经验 ,开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 ,没有普通旋风分离器存在的两个问题 ,而且能克服普通旋风分离器流动路线长的缺陷 ,在同一工作条件下 ,分离粒径比原直流旋风分离器减小了 6~ 8μm。在此介绍了分离机理 ,提出了一套设计计算方法 ,给出了计算实例 ,总结出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20.
罗源湾的潮流, 余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罗泊湾(包括可门水道)的实测涨流资料,分析得出罗源湾湖流、余流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罗源湾为强潮流作用的港湾,可门水道冈屿附近海域潮流流速较大,而湾的南部海域潮流较弱。(2)而罗源湾潮流的垂直分布来看,潮流流速中层最大、有层次之、底层最小,但潮流流速的这一垂直分布特征一般只出现在高潮前,后2-4太阴时的时段内。(3)在高、低潮前后,湾顶(特别是西北湾顶)以及可门水道附近海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