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树恒 《青海环境》2005,15(4):162-165
文章根据地下水调查的水质分析和动态监测资料,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其中,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戈壁砾石带前缘地区,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咸卤水)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心地带,地下水污染呈点状或线状分布于人口密集的城镇及与工矿企业排污相关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对胶州市农村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胶州市地下水污染程度。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马店镇等乡镇水质较好,属清洁级;里岔镇等乡镇水质属轻污染级。通过查找原因,发现水质污染主要由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便所致,据此提出了建立污水集中处理厂,规范农村畜禽养殖行业和发展绿色农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水质的综合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河多年水质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比较了各断面、各水期的水质综合指数及年际变化 ,掌握了伊犁河水质分布规律、年际变化与污染物排序 ,以及伊犁河水质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人为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减少污染源的数量、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通过污染源筛选以及对典型危险废物处置场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和监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掌握了背景、常规、特征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时空规律,来判断周边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和影响,为制定相应配套的污染控制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河流水质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1年水质监测结果,用单项指标法对新疆河流水质进行评价,对新疆河流水质污染状况依据污染物标准做出分析判断。探讨污染途径及污染原因,寻找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根源,加强河流点源与非点源污染治理,为改善新疆河流水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红层地区6座简易填埋场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统计识别了红层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种类;通过标准指数法、评分法、污染指数Pki法对XX县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座简易填埋场区域地下水水质较背景井水质下降严重,为较差~极差(FI=7.10~7.36);红层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和铁、锰污染程度最严重;针对研究区填埋场情况,建议就地封场,下游敏感的填埋场可采取垂直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沙塘川河 1998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反映出沙塘川河水质污染状况 ,分析造成水质恶化的根源 ,为改善沙塘川河水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模糊数学对大连湾水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域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随机性以及海域水质分级的模糊性,传统的海域水质评价方法如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海域水资源的质量状况。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大连湾的水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能够客观地分析出大连湾的污染状况,为合理规划、控制大连湾沿岸污染企业的污水排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有计划地控制和治理海域污染,改善海域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最大程度缓解工程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破坏,文章在综合分析普光气田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水质监测工作,选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工程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良好。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丁雪卿 《四川环境》2010,29(2):47-51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基础,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C r等20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改进方法对内江市5处饮用水源地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江市5处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较好;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论比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论更科学、合理和全面的反映综合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以湘江长沙段支流17个常规监测断面2016~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水污染指数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能够同时满足水质类别评价和水质定量评价,且评价结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保持一致,该方法在湘江长沙段主要支流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近几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对塔里木河下游霍拉山地区2013~2019年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霍拉山地区地下水主要影响指标为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等,水质状况稳定,无明显变化.地下水持续消耗导致包气带增厚,进一步增大含水层与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13.
锦州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州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现状;针对部分水源水质超标现象,分析其成因,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工矿企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不合理开采等几方面进一步阐述水源地潜在污染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预防、治理、生态修复及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小流域水质评价方法的准确度和适应度,以小安溪流域2017年和2018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加拿大水质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利用等标水质分析的思想对比了四种方法的评价准确度。评价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法更适合评价水质分布较均匀的流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要更为客观一些,加拿大水质指数法更适合较大的、评价指标较多的流域。综合指数评价法是最适合小流域水质评价的。其结果为小流域水质评价方法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燕  汪露  张敏  朱亮 《四川环境》2021,(2):103-115
为阐明洪泽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变化状况,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CCA分析等方法,对洪泽湖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布局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季度调查,探究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底栖动物种类以甲壳纲、多毛纲、双壳纲为主;(2)CPI分析表明,TN、TP是洪泽湖主要的超地表水Ⅲ类水环境标准的项目,入湖过水区域水质污染高于其他区域,且春冬TN超标为主,夏秋TP超标为主;(3)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氨氮、透明度、叶绿素a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表明洪泽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优势种主导格局显著,生物多样性不高,群落组成和水质状况受过水水体影响极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加强对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的关注,尤其是淮河水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掌握于桥水库库周农村坑塘的水质状况、污染负荷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于2016年9月采集了46个坑塘水质样品,分析了有机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等15项指标。结果显示:总氮、化学需氧量、总磷、锰、铁、氨氮6项指标超过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点位超标率分别是100%、67.4%、54.3%、19.6%、8.7%和4.3%;坑塘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负荷量为115.9 t,总氮负荷量为13.3 t,总磷负荷量为1.4 t;使用熵权法对坑塘污染进行综合评价,显示污染较重的区域集中在库区西部的出头岭镇和北部的马伸桥镇。于桥水库库周坑塘污染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加强监管和治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江市中小型河流和水库水质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内江市水质安全总体状况在中等级别,水质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处于水质安全级别Ⅱ级以下的河流主要来自威远县和隆昌县的次级河流。采用包括水质评价、营养状态评价、健康风险评价、水质污染风险评价在内的水质安全综合评价,具有直观和定量定性的特点,能够判断水质安全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4~2016年对化成水库的水质监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该水库在此三年间持续处于中营养状态。对该点位水质富营养化变量指标(COD_(Mn)、NH_3-N、TN和TP)进行特征分析,TN和TP均为Ⅲ类,COD_(Mn)处于Ⅱ—Ⅲ类,NH_3-N达到Ⅱ类。分析该区域水质各指标为NH_3-N和TN污染主要来源是点源污染,而TP和COD_(Mn)主要来自非点源污染。根据分析结果对化成水库富营养化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双流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双流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基础之上,选用了主要反映工业生活污染的综合指标COD、BOD5和反映农业污染程度的NH3-N,NO3-N,NO2-N作为评价因子,研究了双流地下水污染现状,采用了综合指数法和点群分析法分类并评价了区域地下水污染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018年度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研究,并使用R3.5.1统计软件的"vegan"程序包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对新的综合指标和水质指标月变化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综合携带了全部信息的76.05%;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硝酸盐、砷和硫酸盐;季节和天气状况是影响伊宁市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