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津市多发生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事件,明确ρ(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重污染过程来源对PM2.5的综合治理意义深远.利用天津市2014-2017年环境资料和2016年气象资料,结合WRF-Chem模式研究了天津市ρ(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重污染过程来源.结果表明:①自2014年以来,天津市ρ(PM2.5)呈逐年下降趋势.②ρ(PM2.5)月变化曲线呈"U"型分布,呈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特征;ρ(PM2.5)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值出现在08:00-09:00,次峰值出现在21:00-翌日00:00.③各季节天津市ρ(PM2.5)空间分布不同,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高值中心分别位于天津市西南部的静海区、中心城区北部的北辰区、西部的武清区及北部的蓟州区.④WRF-Chem模式模拟的天津市秋冬季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本地源贡献率为56%,外来源输送贡献率为44%,其中以河北省和山东省的输送为主.2016年12月16-22日天津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天津市本地源贡献率为49.6%,河北省、北京市和山东省的外来源输送贡献率分别为32.2%、7.0%和2.2%.污染前期,不利气象条件和外来源输送造成天津市ρ(PM2.5)聚集并形成重度污染;污染持续过程中,本地源贡献率逐渐增大并占主导地位.研究显示,近年来天津市ρ(PM2.5)呈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关中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点监测区域,为探究偏东风输送对关中地区冬季PM2.5重污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2018年1月12-18日在偏东风输送影响下关中地区ρ(PM2.5)日均值的变化过程;利用WRF和CAMx模式对PM2.5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并讨论其消长原因.结果表明:①冬季关中地区在高压脊和西南槽的控制下,偏东风将污染物输送至关中地区,加之关中地区地形阻滞,致使关中地区的ρ(PM2.5)上升.②研究期间,关中地区ρ(PM2.5)日均值范围为103~240 μg/m3,偏东风输送是导致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重污染的发生还与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关,其中ρ(PM2.5)日均值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滞后相关性.在ρ(PM2.5)日均值相等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大,能见度越低;随着ρ(PM2.5)日均值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能见度下降的速率逐渐变慢.③根据WRF-CAMx的模拟结果,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关中地区PM2.5污染输送关系不均衡,宝鸡市和咸阳市均以本地贡献为主,其本地贡献率超过45.00%,而渭南市接收关中地区其他城市及关中地区以外区域污染输送占比为69.82%;位于盆地中东部的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的ρ(PM2.5)月均值均大于关中地区ρ(PM2.5)平均值;渭南市、西安市、运城市以及关中地区以外城市是此次关中地区跨市PM2.5污染输送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偏东风输送是关中地区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7年汾渭平原东部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度集中的煤炭产业和繁忙的交通运输使得汾渭平原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大气环境监测资料,以统计的方法分析了2017年汾渭平原东部三门峡市、运城市、渭南市、洛阳市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演变特征,并与北京市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17年汾渭平原东部颗粒物污染形势较为严峻,ρ(PM2.5)年均值范围为61~75 μg/m3,高于北京市(58 μg/m3),ρ(PM2.5)/ρ(PM10)范围为0.47~0.57,远低于北京市的0.66,说明汾渭平原东部一次颗粒物的贡献更为显著.②与北京市相比,汾渭平原东部重污染有效时数较长,在三门峡市、运城市、渭南市和洛阳市出现PM2.5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的时数分别占全年总时数的6.56%、8.91%、9.23%和9.10%.但由于汾渭平原东部重污染期间颗粒物质量浓度较北京市低,因此造成汾渭平原东部和北京市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平均值在颗粒物质量浓度年均值中占比基本相同.③汾渭平原东部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周变化特征与北京市有显著区别.④重污染期间,汾渭平原东部ρ(PM2.5)和ρ(PM10)的日变化特征与ρ(SO2)相同,均呈白天高、夜间低的特征,而北京市ρ(PM2.5)和ρ(PM10)的日变化特征与ρ(SO2)相反,呈白天低、夜间高的特征,说明汾渭平原东部特殊的能源结构、边界层动力演变和局地环流造成高架点源对重污染期间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较显著.研究显示,汾渭平原东部应该加强重污染期间高架点源的管控.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而在一些污染过程中PM2.5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征,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现阶段针对PM2.5爆发式增长的成因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2015-2019年秋冬季(10月-翌年3月)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整理分析,并以2016年12月16-22日和2019年1月10-14日两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中的PM2.5爆发式增长为典型案例进行成因解析,归纳得出PM2.5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对于北京市,PM2.5爆发式增长通常不是上述某一原因独立导致,而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主要由本地积累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提前采取预警应急措施,降低ρ(PM2.5)峰值;对于主要由区域传输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开展区域应急联动,降低传输通道沿线城市对ρ(PM2.5)累积的贡献;对于主要由二次转化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通过一次颗粒物和SO2、NOx、VOCs等气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降低高湿条件下污染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在2016年12月16-22日的大气重污染过程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通过采取上述应急管控对策,减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了ρ(PM2.5)峰值.建议可根据各地PM2.5爆发式增长的具体成因,通过提前采取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措施、区域应急联动和多污染物(一次颗粒物、SO2、NOx、挥发性有机物等)协同减排等应急管控对策,有效减少PM2.5爆发式增长的次数、降低PM2.5爆发式增长的速率,减缓大气重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是我国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性枢纽城市,但其长期受到重空气污染的影响.基于2018年11月24日-12月3日西安市及其周边7个地级市共38个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逐时数据,利用空间插值、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安市一次重空气污染期间六大污染物(PM2.5、PM10、CO、NO2、SO2和O3)的质量浓度时空变化及彼此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反距加权插值法)和OKri(ordinary Kriging,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均能较好地获得西安市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情况,但IDW的插值精度优于OKri,距离指数为7的IDW可以满足西安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变化模拟的要求.②研究期间,西安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二者分别是中度-重度污染及严重-"爆表"污染天气的首要贡献因子.③ρ(PM2.5)、ρ(PM10)、ρ(CO)、ρ(NO2)和ρ(SO2)均呈中部高、两边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ρ(O3)则相反;PM2.5、PM10、O3污染程度日趋严重,NO2污染程度逐渐缓解.④ρ(PM2.5)、ρ(NO2)、ρ(CO)之间呈中等正相关,三者在时空变化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ρ(SO2)与ρ(PM2.5)、ρ(NO2)、ρ(CO)均呈弱正相关;ρ(O3)与ρ(NO2)、ρ(CO)均呈弱负相关.受扬尘天气和特殊风向及地形共同影响,西安市PM10出现"爆表"现象,导致ρ(PM10)与其他污染物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研究显示,距离指数为7的IDW适合西安市空气污染情况时空变化的模拟,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西安市ρ(PM2.5)、ρ(NO2)、ρ(CO)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各污染物间时空变化和相关性关系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2007—2014年北京地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好地解析北京地区ρ(PM2.5)的长期变化特征及气流轨迹聚类分析结果,对2007年8月—2014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测的ρ(PM2.5)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其年际、季节和月际变化特征;通过计算PM2.5的AQI分指数,分析了污染等级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后向气流轨迹,对ρ(PM2.5)年际、季节变化与气团来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8—2013年ρ(PM2.5)年均值分别为111.5、95.8、94.8、80.5、75.2、81.3 μg/m3,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污染水平依然较高;ρ(PM2.5)由高到低的季节次序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11.6、94.8、77.2、70.5 μg/m3,PM2.5重污染时段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并且冬季ρ(PM2.5)近年来逐渐呈上升趋势;ρ(PM2.5)月均值呈单峰型变化,11月最高(为125.3 μg/m3),7月最低(为76.4 μg/m3);轨迹聚类分析发现,途经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的气流轨迹中ρ(PM2.5)较高,而来自北方及西北方向的气团相对较清洁,ρ(PM2.5)较低.北京地区近些年实施的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于控制PM2.5污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针对秋冬季节重污染过程的控制力度仍需要加强,同时也要注意区域污染传输对北京地区ρ(PM2.5)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银川市冬季重污染过程频发,为明确银川市冬季PM2.5重污染的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成因,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银川市选取3个采样点开展PM2.5的样品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银川市冬季PM2.5进行来源解析,对比分析了重污染日与非重污染日污染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银川市冬季重污染日ρ(PM2.5)[(181±33.6)μg/m3]是非重污染日的2.1倍;重污染日和非重污染日的ρ(NO3-)/ρ(SO42-)均小于1,表明燃煤仍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银川市冬季PM2.5中ρ(SOC)为(14.4±7.34)μg/m3,约占ρ(OC)的65.2%.②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人为源无机元素As、Pb、Cd和Zn质量浓度在ρ(PM2.5)中的占比分别升高33.2%、18.4%、9.8%和2.9%,表明银川市冬季重污染主要受人为源贡献影响.③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二次离子源和扬尘源是银川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与非重污染日相比,重污染日机动车尾气源的贡献率明显降低.研究显示,银川市冬季重污染受人为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燃煤源是银川市冬季PM2.5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福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实时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和HYSPLIT4轨迹模式,分析了2015年福州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典型污染过程.结果表明:2015年福州市ρ(PM10)、ρ(PM2.5)年均值分别为55.8和29.2μg/m3,均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颗粒物浓度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变化特征. ρ(PM2.5)/ρ(PM10)为52%,普遍低于我国东部其他大中城市;日际变化明显,受混合层高度日变化和机动车排放的影响,呈双峰形态. ρ(PM2.5)/ρ(PM10)日变化趋势与ρ(PM10)日变化特征相反,即ρ(PM10)高时ρ(PM2.5)所占比例低,ρ(PM10)低时ρ(PM2.5)所占比例高,表明早晚高峰机动车排放所造成的颗粒物污染以粗颗粒物贡献为主.福州市颗粒物污染天气成因主要有"积累型"和"输送型"污染. 2015年1月5-6日发生的污染过程,是在一次静稳、高湿天气形势下,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聚集、二次转化,导致颗粒物浓度升高、能见度降低. 2015年1月17-19日的污染过程主要是北方污染物随冷空气输送南下,导致本地颗粒物浓度迅速升高、能见度迅速降低.研究显示,福州市PM10和PM2.5优良率较高,颗粒物污染主要发生于冬季,污染成因包括局地累积和区域输送.   相似文献   

9.
曾德珩  陈春江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1):1834-1843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的PM2.5污染不断加剧,呈明显的区域性与复合性特征.该研究以2015—2017年成渝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日均ρ(PM2.5)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气象、遥感与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采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了ρ(PM2.5)的时空分布差异,采用Moran's I指数与LISA指数探索了ρ(PM2.5)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回归模型研究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ρ(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成渝城市群ρ(PM2.5)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2015年PM2.5污染最严重,ρ(PM2.5)年均值为54.38 μg/m3,2016年、2017年PM2.5污染状况逐年减轻,ρ(PM2.5)年均值分别为53.68与47.56 μg/m3;空间上,成渝城市群东北部ρ(PM2.5)较低,而南部ρ(PM2.5)较高.②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M2.5污染在成渝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成渝城市群南部ρ(PM2.5)呈高值-高值聚集,成渝城市群北部ρ(PM2.5)则呈低值-低值聚集.③空间回归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范围内某一地区邻近区域的ρ(PM2.5)平均值增加1%时,该地区ρ(PM2.5)将上升至少0.38%.城镇化率对ρ(PM2.5)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再次是工业增加值占比和降水量.城镇化率、降水量与ρ(PM2.5)呈负相关,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比与ρ(PM2.5)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第一产业排放、降低工业增加值占比(尤其是重污染工业)是有效解决成渝城市群PM2.5污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PM2.5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2013年南昌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分布状况,收集南昌市9个大气监测站点实时发布的PM10和PM2.5数据,分析了ρ(PM10)、ρ(PM2.5)和ρ(PM2.5)/ρ(PM10)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并结合污染严重的秋季时段,采用PCA-MLR(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大气PM2.5中化学组分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ρ(PM10)和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15.4±39.1)(69.1±26.8)μg/m3,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ρ(PM10)和ρ(PM2.5)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石化、省外办监测站点,最低值出现在林科所监测站点.ρ(PM10)和ρ(PM2.5)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呈冬季>春、秋两季>夏季的趋势,全年ρ(PM10)超标天数占比为25.48%,ρ(PM2.5)超标天数占比为36.71%,各季度ρ(PM2.5)超标天数占比均高于ρ(PM10).②受人为活动和边界层高度的影响,ρ(PM2.5)和ρ(PM10)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形态,一个波峰出现在08:00-10:00,另一个波峰出现在20:00-22:00,并且晚间小时峰值高于早间,最低值出现在15:00.③ρ(PM2.5)/ρ(PM10)年均值为60.3%,在冬季最高达65.1%,相关性分析发现ρ(PM10)与ρ(PM2.5)存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表明二者具有同源性.④ρ(PM10)、ρ(PM2.5)均与ρ(SO2)、ρ(NO2)、ρ(CO)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冬季相关性高于夏、秋两季;而ρ(PM10)、ρ(PM2.5)均与ρ(O3)全年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夏、秋两季相关性高于冬季,说明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对ρ(PM2.5)和ρ(PM10)有较大影响.⑤南昌市秋季PM2.5的最大污染源为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混合污染源,其次分别为施工扬尘源、燃煤源、冶炼尘/生物质燃烧混合污染源,各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40.9%、35.8%、12.4%、10.9%.研究显示,南昌市PM2.5的污染程度较PM10严重,PM2.5已成为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组分,PM2.5主要来源为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11.
PM2.5载带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明确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以及区域性污染特征,收集并总结近30年中国不同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成果,对PM2.5载带的As、Zn、Cr(Ⅵ)、Pb、Cd、Mn以及Ni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区域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对部分重金属〔Pb、Cd、Hg、As、Cr(Ⅵ)〕的质量浓度增设限值规定,但未涉及Ni和Mn等有毒重金属.②全国范围来看,不同背景点P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相差较大,自然背景点重金属质量浓度低于乡村背景点和近城市背景点的40.7%~97.6%.大气PM2.5重金属区域污染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使P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明显下降,2013年前(1980—2013年)与2013年后(2013—2018年)相比,全国大气PM2.5中ρ〔Cr(Ⅵ)〕、ρ(Ni)、ρ(Pb)、ρ(Mn)和ρ(As)均有所下降,但ρ(Zn)、ρ(Cd)略有上升.③典型城市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各不相同.北京市需考虑Cd、As排放情况,强化对燃煤源的管控;上海市和广州市应关注Cr(Ⅵ)和Ni的排放,加严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港口的排放管控.研究显示,对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治理,建议进一步关注对As、Cr(Ⅵ)排放的控制,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需要选择差异化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实时大气环境监测资料,选择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下称北京奥体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4年全年北京奥体中心空气质量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①2014年全年北京奥体中心首要污染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NO2,而PM2.5和PM10出现中度污染以上的污染事件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末秋初;②PM2.5、PM10、SO2、NO2、O3和CO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9.75、141.12、21.83、64.26、48.60和1 210 μg/m3. 其中年均ρ(PM2.5)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35 μg/m3)的2.6倍,年均ρ(PM10)也是其二级标准限值(70 μg/m3)的2.0倍,年均ρ(SO2)略高于其一级标准限值(20 μg/m3),而年均ρ(NO2)则高于其标准限值(40 μg/m3);③北京奥体中心全年逐月ρ(SO2)/ρ(NO2)都小于1.00,年均值为0.37,反映出北京目前硝酸型污染特征越来越明显;④针对不同污染等级下各类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严重污染时ρ(PM2.5)和ρ(PM10)平均值分别高达324.75和494.98 μg/m3,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准则》推荐24 h平均浓度准则值的13和10倍,其浓度如此之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⑤ρ(PM2.5)年均24 h变化趋势表明,ρ(PM2.5)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出现2个峰值,高峰值出现在午夜时分(23:00—翌日01:00),次高峰值出现在上午(09:00—11:00),最低值出现在下午(15:00—17:00),次低谷值则出现在凌晨(05:00—07:00),说明ρ(PM2.5)除与混合层高度日变化特征密切相关外,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高ρ(PM2.5)地区重污染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以石家庄市一次重污染过程(2017年1月13-20日)为例,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PM2.5组分测试数据、气象观测资料,从重污染发展阶段(简称"P1阶段")、维持阶段(简称"P2阶段")和清除阶段(简称"P3阶段")分析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气象条件和高低空天气形势演变特征,并利用WRF-Chem模型定量研究重污染过程气溶胶反馈效应对典型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此次重污染过程属于逐步累积增长、快速清除型,在P2阶段ρ(PM2.5)平均值为241.0 μg/m3,最大值为367.5 μg/m3.②P1和P2阶段高低空大气环流配置稳定,大气边界层高度范围为620.6~712.2 m,风速范围为1.3~2.5 m/s,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③P2阶段SOR(硫氧化率)和NOR(氮氧化率)均为0.3,ρ(SNA)(SNA为SO42-、NO3-和NH4+的统称)为128.8 μg/m3,占ρ(PM2.5)的56.2%;OM[有机质,ρ(OM)=ρ(POA)+ρ(SOA),其中,POA为一次有机气溶胶,SOA为二次有机气溶胶]是除SNA以外的第二大组分,在P1和P3阶段ρ(POA)大于ρ(SOA),而在P2阶段ρ(SOA)与ρ(POA)相等,均为28.0 μg/m3,表明在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污染严重;整个污染过程ρ(NO3-)/ρ(SO42-)为1.0,表明石家庄市移动源和固定源对ρ(PM2.5)贡献相当.④WRF-Chem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太阳辐射量、温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受气溶胶反馈效应的影响在P2阶段的下降量分别为75.1 W/m2、2.7℃和109.9 m,比P1阶段分别高33.6%、91.4%和18.6%,比P3阶段分别高147.0%、305.3%和24.1%.研究显示,此次静稳天气下的重污染过程二次污染严重,气溶胶反馈效应整体使得太阳辐射量、温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均向不利于污染扩散的趋势发展,造成石家庄市的ρ(PM2.5)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韩笑颜  周颖  吕喆  王晓琦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0):2235-2245
为探究典型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与大气边界层结构演变规律,基于PM2.5采样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及WRF-Chem模式,以北京市和石家庄市2016年12月27日—2017年1月10日一次重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气象要素、PM2.5化学组分、天气背景场、边界层结构演变特征,以及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对ρ(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北京市和石家庄市ρ(PM2.5)分别为(165.63±110.89)(247.67±95.22)μg/m3,石家庄市污染程度高于北京市;高空纬向环流和地面弱高压控制的天气背景场,低于1.75 m/s的风速以及超过75%的相对湿度是造成北京市与石家庄市重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②重污染时段北京市与石家庄市SNA(SO42-、NO3-、NH4+三者的统称)与碳质组分(OC、EC)占比之和超过76%,是PM2.5中的两大主要组分;重污染时段ρ(SNA)占比明显上升,北京市与石家庄市ρ(SNA)占比由非重污染时段的42.23%、45.93%分别升至重污染时段的58.87%、59.62%;北京市与石家庄市ρ(OC)/ρ(EC)分别为5.13、3.51,表明在重污染时段两城市存在明显的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③WRF-Chem模式模拟结果表明,PM2.5污染严重时北京市与石家庄市在300~500 m处均出现明显的逆温,垂直风场主要表现为低层偏南风顺时针向上切变为偏西风,切变高度在400~1 000 m,逆温层结与明显垂直风切变的边界层特征共同抑制了污染物的湍流与扩散.④北京市与石家庄市重污染时段的PBLH(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均值与非重污染时段相比分别下降了202、128 m,PBLH每下降100 m,北京市与石家庄市ρ(PM2.5)分别上升18.81、29.85 μg/m3,PBLH下降是导致两城市ρ(PM2.5)快速上升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与石家庄市的PBLH与PM2.5组分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北京市PBLH与ρ(SNA)的相关性高于与碳质组分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石家庄市PBLH与ρ(EC)相关性最高,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北京市PM2.5污染特征以二次形成为主,而石家庄市以一次排放为主.研究显示,北京市与石家庄市此次重污染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为探讨该地区PM2.5污染来源,分析其污染状况和气象因素的关系,利用2017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气象资料如气压、风速、相对湿度、温度、降水量等,结合ArcGIS软件空间插值法、SPSS 21.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采用拉格朗日混合型的扩散模型HYSPLIT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北京地区主要气团传输轨迹,结合GDAS气象资料计算潜在源贡献因子。结果表明:1)2017年京津冀地区ρ(PM2.5)年均为64.4μg/m3,比2016年下降11.5%,全年达标天数占比为74.2%。2)京津冀地区PM2.5与气压、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其中气压与PM2.5相关性最高;与风速、日照时长、温度、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日照时长与PM2.5相关性最高。冬季比其他季节影响更为显著。3)从时间尺度看,冬季污染最严重,秋、春季稍好,夏季PM2.5优、良级占92.4%;其中,1月平均ρ(PM2.5)最高。4)从空间范围看,整体上京津冀地区呈现南高北低,南北差异相对明显,其中其北部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地区ρ(PM2.5)最低,石家庄、邯郸PM2.5污染较严重。5)源解析结果表明,冬季北京地区主要受本地污染源影响,在春、秋季节受周边区域源贡献因子PSCF值>0.4,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对北京PM2.5的污染有一定的源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大气细颗粒物及其碳质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22日及2017年7月1—26日,对北京市与石家庄市PM2.5(细颗粒物)及PM1(亚微米颗粒物)进行采集,使用DRI(热光碳分析仪)检测PM2.5与PM1中ρ(OC)与ρ(EC),并对其碳质组分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冬、夏两季PM2.5与PM1中ρ(OC)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远高于北京市采样点;冬季PM2.5与PM1中ρ(EC)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高于北京市采样点,夏季则略有不同.②冬季污染日,北京市采样点ρ(PM2.5)与ρ(PM1)均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08倍,PM2.5与PM1中的ρ(OC)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14和1.12倍,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ρ(E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15和1.28倍;冬季重污染日,北京市采样点的ρ(PM2.5)与ρ(PM1)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03和1.04倍,PM2.5和PM1中的ρ(OC)分别为石家庄市采样点的1.23和1.22倍,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和PM1中的ρ(E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03和1.16倍.夏季污染日,石家庄市采样点ρ(PM2.5)与ρ(PM1)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16和1.30倍,PM2.5与PM1中ρ(OC)分别为北京市采样点的1.64和2.71倍,两个采样点ρ(EC)相近.③冬、夏两季PM2.5与PM1中ρ(SOC)/ρ(OC)均较高,冬季北京市采样点分别为48.09%和54.29%,石家庄市采样点分别为44.98%和48.09%,夏季北京市采样点分别为48.47%和61.50%,石家庄市采样点分别为61.52%和63.55%,表明SOC更易富集于亚微米粒子中.④冬季北京市和石家庄市两个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均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夏季北京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石家庄市采样点PM2.5与PM1中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研究显示,北京市和石家庄市两个采样点大气细颗粒物及其碳质组分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和污染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   

17.
北京PM10持续污染及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PM10持续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现象.选用2000年6月─2002年12月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和2003年1月─2006年2月9个代表站逐日ρ(PM10)监测资料,利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站的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总结了该站近4年的PM10持续污染变化趋势,并统计其与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和风向等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北京近几年秋末PM10持续污染有加重趋势,各站点污染具有同步性;②PM10持续污染以春、秋、冬季出现次数多,概率大,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对其影响较大,其中相对湿度与秋、冬两季持续污染概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