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嫩江齐齐哈尔段水节霉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嫩江齐齐哈尔段水节霉过渡的生长、繁殖主要是由糖厂污水影响所致,并提出了预防由这种微生物所引起的水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浪河流域2006年2月曾发生水节霉污染事件,目前每年的水节霉高发期(1—2月)在海浪河流域河夹村大坝河段仍有少量水节霉滋生.为了防止水节霉再次大规模爆发,通过显微镜观察及现场水质监测方法,研究了高发期海浪河流域水节霉生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缩缢”态的水节霉开始出现于1月下旬,约9 d后开始在微生物共生体中占优势,再经过21 d后(即2月底)由优势转为不占优势;“缩缢”态水节霉出现时间段为1月26日—2月24日,约1个月左右,是水节霉污染防治重点时段. 1—2月河夹村大坝水节霉出现与溶解氧,pH和一定浓度的碳及氮有机物等因素相关,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水节霉滋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介绍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基本情况及污染源排放状况基础上,分折了嫩江齐齐哈尔江段水环境质量污染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可持续发展与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嫩江(齐齐哈尔段)水质的分析,阐述了保护治理嫩江水环境的对策,对嫩江水系的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嫩江水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及水环境功能区情况进行了阐述,对水环境质量和沿江各点源排污量及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数字模型计算出嫩江齐齐哈尔江段的环境容量,针对嫩江齐齐哈尔江段污染问题,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硫酸铜、生石灰4种化学药剂对水节霉(Leptomitus lacteus)共生体控制效果进行研究,以投加化学药剂前后水节霉共生体生长的生物量变化来反映控制效果,并对投加化学药剂前后水节霉共生体水溶液的水质变化及4种化学药剂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硫酸铜、生石灰4种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嫩江齐齐哈尔江段生态状况、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松花江哈尔滨段冰封期制糖废水污染区微生物组成的调查、数学模式计算、污水优势群落生物体系和有机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区真菌大量滋生,溶解氧迅速减少,水节霉(Leptumitus Lacteus)和囊轴霉(Araiospora puichra)形成优势种群。监测江段被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嫩江齐齐哈尔段CODMn和CODcr值相关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CODMn与CODcr显著相关,可以用CODMn值推算CODcr结果,减少CODcr的监测次数,降低分析中产生的Cr6+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酯薄膜,载玻片,PFU(聚氨酯薄膜塑料块)和PVC(聚氯乙烯网孔板)4种人工基质,对东北某河流B水节霉高发区的微生物生长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对各人工基质上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结果表明:河流B水节霉高发期高发区各采样点生物量随时间呈逐渐增加趋势;河流B和纳污河C交汇点上游100 m处(4#采样点)及河流B水节霉发生地蓄水大坝左侧(1#采样点)PVC上生物量分别为231和186 g/m2,明显高于蓄水大坝中间和右侧(2#和3#采样点,分别为94和117 g/m2),生物量的变化跟水质污染状况有关,污染严重的采样点生物量较高;污染源附近暗口(6#采样点)和暗井(5#采样点)聚酯薄膜上的生物量分别为331和242 g/m2,高于总汇入口处(7#采样点,142 g/m2);总汇入口处不同基质上生物量有所差别,其中PFU和载玻片上生物量较高(分别为622和471 g/m2),远大于聚酯薄膜(142 g/m2),可能与基质表面粗糙程度和流水冲刷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测定水节霉发生地河水中ρ(SVOCs)(SVOCs为半挥发性有机物),比较了LLE(液液萃取)和SPE(固相萃取)前处理法提取加标空白水样中ρ(SVOCs)的GC-MS/SIM测定结果,确定并采用重现性好的SPE-GC-MS/SIM法测定了水节霉发生地河水中的ρ(SVOCs). 结果表明,LLE和SPE法对SVOCs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41.8%~121.5%和31.5%~124.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18.0%和0.9%~14.5%,二者回收率相差不大,但SPE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LLE法,SPE法重现性较好,因此采用SPE-GC-MS/SIM法测定2011年2月水节霉发生地河水中的ρ(SVOCs),共检出29种SVOCs,其中ρ(邻苯二甲酸二乙酯)、ρ(∑PAHs)、ρ(硝基苯)、ρ(1,2-二氯苯)和ρ(1,4-二氯苯)分别为1 020.59、532.14、43.39、38.52和19.57 ng/L,均未超出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关限值,表明水节霉发生地未发生SVOCs污染.   相似文献   

12.
牡丹江海浪河水栉霉总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牡丹江市海浪河水质污染,造成水栉霉大量繁衍,影响了牡丹江市西水源正常供水,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控制、消除水栉霉的影响,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海浪河水栉霉总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全流域徒步沿河调查、采样分析、统计,计算出水栉霉生物总量.统计表明海浪河从河夹水坝至入牡丹江河口,水栉霉生物量呈递减趋势.控制有机污染是抑制水栉霉大量繁衍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牡丹江市海浪河水质污染,造成水栉霉大量繁衍,影响了牡丹江市西水源正常供水,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控制、消除水栉霉的影响,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海浪河水栉霉总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全流域徒步沿河调查、采样分析、统计,计算出水栉霉生物总量。统计表明海浪河从河夹水坝至入牡丹江河口,水栉霉生物量呈递减趋势。控制有机污染是抑制水栉霉大量繁衍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控制单元识别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松花江流域划分为27个控制单元,分析各控制单元水环境与水污染现状,筛选水域敏感性强、水质超标严重、排污强度大的控制单元作为优先控制单元,形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结合全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及领域,确定各优先控制单元重点治污方向,形成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重点。结果表明,松花江大庆市段、松花江哈尔滨市段、伊通河长春市段、嫩江齐齐哈尔市段、嫩江松原市—白城市段、饮马河长春市—吉林市段6个控制单元为松花江流域重点治污区域,涉及大庆市、哈尔滨市、长春市等重点城市点源治理、齐齐哈尔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环境风险防控等重点治污方向。  相似文献   

15.
1960—2014年松花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松花江流域及其邻近61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小波周期分析和地统计插值方法,分析流域内不同地形区和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 717.6 MJ·mm·hm-2·h-1·a-1,呈波动变化趋势,存在以15.2 a为主周期和4.7 a为小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且在1982和1998年发生显著突变;2)松花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与降雨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与东南季风的影响区域相吻合;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在流域西北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而在中部平原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呈现下降趋势;3)年降雨侵蚀力随地形的变化表现为东部丘陵山地区>中部平原区>西部山地区。在东部丘陵山地区年降雨侵蚀力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P<0.01),而在中部平原区和西部山地区降雨侵蚀力与海拔、经度和纬度关系不甚明显;4)流域内各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存在明显分异,年降雨侵蚀力在各子流域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第二松花江流域到流域中游再到嫩江流域呈依次降低趋势,其分布特征与降雨量的分布一致,各子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均呈不显著的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流域冰封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松花江流域的3个主要江段:嫩江、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于2010年冰封期采集了21个水体样品,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5种PAHs的浓度范围为23.4~85.1 ng·L-1,平均浓度为(50.3±17)ng·L-1,与我国其它地区地表水中PAHs的污染程度相当.松花江流域水体中PAHs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下游浓度高于上游,说明沿岸城市的污水排放可能是松花江水体中PAHs的主要污染源,主成分分析表明,PAHs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源.商值法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高的PAHs造成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PAHs对松花江水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松花江肇源江段高锰酸盐指数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锰酸盐指数是反应水域污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十一五"期间肇源境内的干流三个断面和支流两个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松花江肇源境内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各水期肇源境内松花江干流的两大支流拉林河和嫩江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也呈下降趋势;2010年肇源境内松花江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出境段面高于入境断面,支流河口浓度低于松花江干流肇源江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