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以滇池北部相对封闭水域—老干鱼塘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底质水生植物种子库展开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干鱼塘水生植物种子大多分布在近岸带,老干鱼塘与草海交界的地方没有发现种子;种子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5~30cm分布较少;有植物分布的区域,其种子库数量明显高于没有植物区域的种子数量,沉水植物种子库分布在水深1~2m;观测时间30d,总共发芽数量为107株;老干鱼塘的植物种子库以眼子菜属为主,种子库数量少,种类单一。  相似文献   

2.
蓝鹇是我国珍贵的特产鸡类,仅产于我国台湾省山地.多栖息在海拔900-2,100米的山地密林中,有时可上至海拔3,000米高处,也偶见海拔很低的稠密丛林间.蓝鹇性好隐匿,经常寂静无声,很难发现.它奔走迅速,常在地上觅食,主要吃各种植物的芽、嫩叶、种子、果实、昆虫及其幼虫等,每年3—6月繁殖,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的警告”全球变暖──南极植被矿大了:南极冰种在退却,夏季时间延长,气温上升,结果南极植被迅速繁殖。南极一种开花野草的数量,由于繁殖的结果,现比30年前增加了24倍,并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发芽,新的物种正在出现。每分钟环境灾难每年...  相似文献   

4.
从2010年开始,西双版纳的黄竹出现了大量开花结实后死亡的现象。通过对7个黄竹全部死亡、5个黄竹部分死亡及2个对照样地的调查比较发现,黄竹开花结实后产生了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萌发出了大量的幼苗,最多的可达357600株/hm~2,数量最少的为1120株/hm~2,平均为46547株/hm~2。黄竹死亡后出现了较大的林窗,这些林窗同时有利于林下其他木本植物幼苗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大量的更新幼苗,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盐暴露浓度下玉米幼苗生理指标表现的Hormesis效应,利用阈值和Hormesis效应相结合,为污染物对生物体产生早期伤害阈值范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玉米(Zea mays L.)幼苗暴露在硫酸钾(K_2SO_4)、硫酸钠(Na_2SO_4)、氯化钾(KCl)、氯化钠(NaCl)4种盐不同浓度下,对其幼苗株高变化的Hormesis效应。结果表明:在K_2SO_4暴露浓度下,玉米幼苗株高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先呈现"J"形,再呈现倒"U"形的变化趋势,在550 mg/L剂量组,幼苗平均株高达到最高;在不同Na_2SO_4和Na Cl暴露浓度下,玉米幼苗株高在整个实验剂量范围内,幼苗株高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低促-高抑"效应,分别在50 mg/L和200 mg/L剂量组,幼苗的平均株高最高;而在KCl暴露浓度下,幼苗株高呈现"U"形剂量-效应曲线,在0~200 mg/L剂量,幼苗株高呈显著性增加,在200 mg/L剂量组,幼苗的平均株高最高,后呈现递减趋势。可见,玉米幼苗在低浓度盐胁迫下,表现一定的刺激效应,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幼苗株高随之增加或是减小,即表现"J"或是"U"形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认为无汞电池是"绿色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小,而且我国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回收处理代价较大.所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积极性较低.为论证无汞废旧电池浸出液对植物早期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较典型的黄豆、玉米和大白菜在无汞电池环境下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早期生长形态、平均株高和平均增高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无汞电池浸出液对植物早期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建议政府环保部门在近期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动员和号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积极引进、开发废旧电池处理先进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一大早,阿笨竟捧着一个苹果,依依不舍地对着它唱歌。吹总不禁眉头一皱:"世界杯不是结束了吗?你还没回魂?""就因为世界杯,我积攒4年的零食全都输给了大嘴和小创!"阿笨一听到  相似文献   

8.
它与森林、海洋一同被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贡献是无法比拟;它为珍稀水禽提供繁殖迁徙的安乐窝,成为"鸟类的乐园";它更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是我们的"地球之肾"。  相似文献   

9.
3种常规消毒方法对磺胺类抗性基因削减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吉  周振超  陈芳  陈涛  魏媛媛  韩玥  陈红 《环境科学》2017,38(4):1497-1505
近年来,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从1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分离出两株磺胺类抗性细菌,控制浓度投加到灭菌后的出水中,分别进行氯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处理,采用菌落计数法、q PCR法对消毒后目标细菌及磺胺类抗性基因(sulⅠ、sulⅡ)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消毒+DNase I酶"实验研究磺胺类抗性基因在各消毒过程中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3种消毒均有效削减细菌浓度,但对抗性基因削减程度不高.结合"消毒+DNase I酶"实验分析,氯消毒削减磺胺类抗性基因与微生物量的降低有关;紫外消毒能直接破坏抗性基因;而臭氧消毒在大量削减细菌量的同时,抗性基因进入到胞外环境中,其潜在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湖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为破解农村环保难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9年,在环境保护部的指导下,湖北省先行一步,在东湖、洪湖、长港周边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探索出具有湖北特色的农村环保"四个两"模式(两清——清洁种植、清洁养殖;两减——农药减量化、化肥减量化;两治——村庄环境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两创——生态村创建、生态乡镇创建).2010-2012年,国家将湖北省列为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湖北省按照"出成果、出经验、出特色、出亮点"的目标,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首叫《梦田》的歌这样唱到,"每个人心里一亩,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人们都相信希望和幸福是可以播种的。从2008年至今,北京一个花园一样的单位里有这么一群人,带领着全国50多家校外教育机构、300多所学校、500多名老师,致力于一颗绿色种子的播种——种下健康与文明——这就是中国儿童中心发起并在全国推广的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这个项目源起于对环境和人的"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环境空气中的优势菌种和装备上的敏感菌种,为热带雨林环境霉菌试验的菌种筛选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撞击法采集西双版纳试验站空气中的菌种,同时挑取试验站内正在进行环境试验的装备上生长的霉菌,通过纯化、鉴定、分析得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环境优势菌种和装备上的敏感菌种。结果 获得热带雨林环境优势菌种12株,装备材料上的敏感菌种10株。结论 根据霉菌对纤维、塑料、皮革、橡胶和纺织品的影响,筛选出6株优势菌种结合10株敏感菌种作为装备霉菌试验添加菌种。  相似文献   

13.
房玮 《环境》2002,(8):38-39
环保产业与社会-环境应对系统 环保产业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在社会结构中也衍生出对环境问题的应对体系,即社会-环境应对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四个行动者:污染者、治理者、监管者和公众.这四个行动者围绕着环境问题而发生互动,作为这个应对体系的一部分,其中每个行动者的"行动",都会受到其他行动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张琳  邓敏  杨文  韩云  金明路  谢俊杰  贺冕  蔡怡敏  章海波 《环境科学》2023,44(10):5779-5787
土壤中微塑料积累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与生长,但其物质溶出对植物造成的化学风险尚不明确.为探究微塑料浸出液对生菜(Lactuca sativa L.)的毒性效应,以聚酰胺(PA)和聚乙烯(PE)制备的微塑料纤维为对象,考察不同浸提温度(25℃和50℃)下两种微塑料浸出液中可溶性有机碳、氮(DOC和DON)溶出情况及紫外光谱学参数变化,并开展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聚酰胺微塑料PA在浸出液中DOC和DON的溶出量远高于聚乙烯微塑料PE,且DOC和DON浓度随着浸提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显著影响了浸出液的芳香性、疏水性组分含量及分子量等参数,而浸提温度则无显著性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微塑料浸出液均降低了生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而对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等农艺特征指标影响较小.同时,微塑料浸出液造成了部分种子胚根和子叶的发育异常.研究表明微塑料浸出的物质对生菜种子萌发过程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需着重考虑微塑料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化学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李燕冰 《环境》2001,(4):26-27
广州大学生物系(原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环境教育活动社”(简称“环教社”),成立于1992年3月,是广东省第一家高校学生环保社团。九年多来“环教社”不断发展,像校园中一株茁壮成长的绿树,向校园和社会播撒绿色希望种子!  相似文献   

16.
筛选纯化出一株在含镉培养基中能分泌水溶性红色素的抗镉丝状真菌KGM01。ID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它与草茎点霉聚类在一个进化枝,表明菌株KGM01是一种茎点霉,ID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F675768。它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25~28℃),能耐受0.001~0.005 mol/L硝酸镉。在含硝酸镉(0.001~0.005 mol/L)察氏培养液振荡培养时,大部分镉离子被菌丝体吸附,同时镉诱导该菌株产生水溶性红色素。可通过"氯仿-无水乙醇分步沉淀/离心法"制备红色素粗提液,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吸收峰为458 nm。红色素在低温暗室中稳定期长,在强酸、强碱、高热和强日照下不稳定。菌株KGM01有潜力开发成镉污染的生物监测菌物。  相似文献   

17.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废水中硝基苯的降解过程、降解规律以及处理后的硝基苯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株高和根长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硝基苯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活化能为15.3 kJ/mol;在30℃的条件下,400 mg/L的硝基苯废水,在125 W紫外灯照射下,反应8 h时,硝基苯废水的反应速率常数和降解率分别为0.4565 h~(-1)和94.58%;硝基苯污染废水在光降解不同阶段,降解后的中间产物及残留的母体化合物所产生的复合毒性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植株干重、株高和根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效应,其中根长抑制率达到30%~80%。  相似文献   

18.
叶绿素a(Chl.a)是各类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表征,其含量体现出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能力和水质环境状况。Chl.a含量的高低与诸多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以通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对Chl.a的影响,能够剖分Chl.a受各环境因子的影响为直接和间接作用,解析出各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效应的决定比例,使复杂的水体环境因子关系明了清晰化。该实验主要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池塘水体营养因子TN、TP、NH_4~+-N、NO_3~--N、NO_2~--N及pH变化对Chl.a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了对Chl.a影响不大的TN和NO_2~--N,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偏回归系数建立罗非鱼养殖池塘Chl.a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重点进行了通径分析,计算得出pH、TP、NH_4~+-N和NO_3--N变化对叶绿素a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16、0.325、0.404和-0.223,间接通径系数总和分别为-0.276、0.198、0.072和-0.163。分析表明,环境因子的变化其自身可以以直接敏感的方式较大比例地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而通过作用其他因子间接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的路径也十分重要,前后两者的绝对作用值和的比例分别约为65.9%和34.1%。决定系数显示TP和NH_4~+-N是对Chl.a影响最大的因子,其决定值分别达到了0.235和0.221。研究表明,通径分析能够更科学地为了解罗非鱼等养殖池塘水体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合理地为水体环境的控制和改善及健康养殖模式的寻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颠茄的东征西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认真关注过一种野生植物,那就是颠 茄——一种根系发达、植株挺拔、叶片肥大且叶面上下都长满了刺、形状非常优美的(药用)植物。 几年前,我在郊外见到这种植物时,觉得它的果实又圆又漂亮。兴奋之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们的果实非常之多。一株中等大小的植株,竟能结出270多个果实!每一个果实,约有320粒种子。加上那簇颠茄群落的200多株植株,它们的种子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目啊!如果这些种子同时发芽,将会产生怎样一个局面?真是不好想象。 仔细观察颠茄群落,它们似乎在有计划地扩张的同时,将自己调节得疏…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小球藻FACHB-25为研究对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在不同功率条件下对其诱变处理,在功率100W、120W条件下筛选出3株优势藻株,依次编号为S100-7、S120-4、S120-9.其中S120-9藻株培养末期生物量增加明显且多糖产量是原始藻株产量的1.34倍,达到237.98mg/L;S120-4碳水化合物含量占比为37.55%,较原始藻株提高了43.48%.对比了各藻株在光合性能、细胞组分以及细胞形态等方面差异.通过同步糖化发酵(SSF),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S120-4藻株乙醇产量达到1.58g/10g藻,但其生物量积累受到限制.考虑生物量积累情况,推算出S120-9藻株单位体积藻液乙醇产量最高达到0.1033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